《侃侃閱讀的三重境界》

來源: 沙夫 2020-07-21 19:18: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1110 bytes)
前幾天在《聊聊喜歡寫字的幾種人---有感於讀者的反饋》一文中聊過了行走在文壇上的七
 
類“筆杆子”,今天再來侃侃暢遊在文濤裏的三種閱讀的境界。這裏所說的境界主要地是指
 
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常會有的理解方式或者思考習慣,與由文章的形式和內容引起的被動思
 
考不存在直接的聯係。
 
 
一類普遍的閱讀習慣是表現為喜歡在字裏行間尋尋覓覓,有這樣習慣的讀者喜歡辭藻華
 
麗的文字、朗朗上口的句子,比喻和形容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作者為其勾勒出的
 
宕起伏的情節和優雅清新的氛圍中通過對每一句句子的理解來理解文章的意思,一入讀就
 
會揚起情緒的風帆,思緒也就同時隨著作者的筆觸而一起“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
 
洛陽”地一路蕩漾著飆去,直至閱讀完畢,在心中留下一泓快意,至於作者想要表達的思
 
想----那就等入夢後到爪窪國裏再去尋啦。所以揭秘的故事和調侃的辭章或形象的描寫都是
 
他們喜歡閱讀的對象,浮光掠影是他們可以看見的世界。還有一些因為無視或無知於邏輯
 
常識的“迷信”讀者,本來就其俗不可耐的認知理解力是該另當別論的,因為他們的閱見
 
與“讀”的境界根本無關,但考慮到就其通過文字所得到的快意應該還是與”穿行蕩漾“者們
 
是一樣有著“浮”和“掠”共同之處的,所以也就讓他們在此落草歸於同類項了。可以說這是
 
一群讓自己的感官能享受到莫大快感的幸福者。
 
 
第二類讀閱境界則是表現在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去前後貫通、上下聯係著來讀取文章含義
 
上的。這類讀者在閱讀時常常會下意識地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來讀,試圖從作者在文章結
 
構上的安排去看懂作者的意圖,因為有些老到且有深度的文章作者是秉著“為人宜直、為
 
文宜曲”的原則來排鋪作文的,所以他們的文章是刻意地經過精心布局、巧妙裁剪的,一
 
個意思要分幾個層次才表達完成,這些文章主要傾向於論證、分析、證明,所以有時候讀
 
者還得從下文回溯到上文去回味後才幡然醒悟巧妙的伏筆用心之處,因此不把全文通讀幾
 
遍也確實是很難究其用意之所在的。這個類群的讀者在腦子裏是有著第三隻眼的,往往腸
 
子裏的彎彎和作者的道道一樣地多,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或是夾敘夾議的什麽文,
 
們要看的是作者分析的過程,思想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他們的文章閱讀常常是以與作者一
 
起"長風破浪濟滄海"的形式完成的。這些人大概占到閱讀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就閱
 
讀境界而言他們是勤勤懇懇地俯身采“東籬之菊”的人
 
 
還有一類閱讀者是以悠然的心態“遙看南山”的曠達者。他們以熟悉作者一貫的作風和意識
 
為自己的底蘊來領悟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精神含義的。這些讀者長期跟蹤閱讀某幾位作
 
者的某一類著作,所以對作者的思想背景、語義所及都會比一般的讀者要領會得到位。
 
們需要的是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思想力交織而成的呈抽象思維特征的作品-----說得
 
極端些:在形式內容上甚至可以隻是類似於警句,俳句或是諺語之類的短文。走筆至此筆
 
者聯想起有人建議說要講明一個道理或一件事物必需六百到八百個字的說法是不全麵的,
 
因為這要看閱讀的對象。話說回頭,這樣的讀者大概占讀者市場的百分之五,至多不會超
 
過百分之十。同時應該說明的是,能這樣長期地吸引某類口味讀者的作者也必定是某方聖
 
神,寫作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方向性,為此他們在寫作上往往不會在某些細節上多糾纏,也
 
無意為一些常識性的背景多做解釋,大筆一揮就直奔主題,所以在客觀上也就不太適合前
 
麵所述的那兩種讀者。這些篇章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其基本特色是在於論道,因此自然就比
 
較容易迎合擅長於“意會”一類層次讀者的要求。而可以靠悟性來理解文章的基本上都是屬
 
於無論是理解深度方麵還是知識麵寬度上比較理性化的讀者,他們要尋覓的是隱藏在繁雜
 
事物背後的道理,他們願意感受的是可能連作者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泊泊而行的潛意識,
 
在閱讀時這些讀者對作者的言外之意常常會有心領神會的“一點通”的快感。這類讀者眼觀
 
六路,在理解上不會被作者的手筆所規囿,而是通過閱讀往往會形成自己的心得。他們讀
 
著手上的文章,藉著作者的思路,胸中卻會生成自己“一覽眾山小”的貫通之氣,所以每每
 
隻須讀這麽一遍心裏就已對文章的涵義有了八、九分的領會和自己對由此而形成的心得的
 
十分把握。他們是思想深邃的領略者,要發現有這樣意識能力的讀者,隻要從其寥寥數語
 
的反饋中就可識別出來。
 
 
芸芸眾生各有所思也各有所取,但應該指出同樣是閱讀,對讀者而言讀什麽讀物、如何
 
讀、讀懂了多少、讀後會有怎麽樣的收獲卻也會因了閱讀境界的不同而不同的。“萬般皆
 
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訓將閱讀之道捧上了通向成功的黃金位,但明顯的是不可能因手不
 
釋卷就算是踏上了正途了。“萬般”與“讀書”比喻的是一種“不成功”與“成功”分野
 
的現象,但這句古訓的精華之處卻在於用“皆”與“惟”的對比揭示了一個如何才能成功
 
為人的定律:它通過多寡與成敗的關係向我們揭示出了如何在事業成功的道路上用舍多取
 
寡的境界來達到趨利避害的辨證原則。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奧秘常在不言中。所以在一般
 
情況下理性的讀者通常收獲會多一些。當然這樣對讀者的閱讀境界進行分門別類也不是絕
 
對的,如同爬格子的“很少有人會是固定一種角色不變的。由於環境的驅使、心情的需
 
要、感觸的多寡還有愛好的轉換,人是很容易隨機地碾轉於不同領域的”一樣,閱讀者也
 
會由於環境的需要、閱讀心態的轉換、理解能力的變化而使自己的思維習慣、閱讀愛好發
 
生變化。客觀上,除了沒有廉恥自覺的以外,在精神世界裏有的人比較適合理喻,有的讀
 
者相對而言比較適合情感,這情理之間的距離也會使人在理解的方式、方法和收獲上存有
 
天壤之別,筆者這樣講並不是出於勢利,而是基於反饋的事實。不過這樣的不同並不會影
 
響持有不同閱讀境界的讀者通過閱讀各自喜歡且適合的讀物所能得到的快樂的,這也許是
 
可以讓三重閱讀境界一致的地方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