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最早的作用令現代人意想不到 作者:宋寶藍

來源: lavion 2018-12-30 07:30: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998 bytes)

在生活中,我們閱讀報刊,瀏覽網文,常會看到“豐碑”一詞。在大眾印象中,人們以豐碑形容某人或某個團體建立了偉大的功勳,並將其事跡銘刻在高大的石碑上,意在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如果說起豐碑最初的意義,不僅和記錄豐功偉績沒有任何關聯,而且它的作用也令現代人意想不到!

《說文》說“碑:豎石”,東漢經學家鄭玄說“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這裏的“碑”,是指沒有文字的木樁或樹立的石頭。此碑一般立在宮殿大門之前用來觀測日影。隨著文化的演變,人們在碑上銘刻文字,記錄事跡,紀念先人的功績。

可是“豐碑”卻不是石頭。“豐碑”源於“葬禮”所用,原本的作用和現代人熟悉的並不相同。

先來看一下春秋時代善於製作各種木製機關的大匠師魯班(公輸般)經曆的一段曆史。(出於《禮記?檀弓下》)

匠師公輸般還小的時候,逢魯國正卿季康子的母親去世將要出殯。公輸般進言季康子以機關封棺下葬,他可以製作轉動的機關,不用費事就能下葬棺槨。結果此事遭到公肩假的阻止而作罷。

公肩假為什麽反對?因為當時諸侯下葬時已經僭越天子的禮製用了“豐碑”,卿大夫又僭越諸侯的禮製用了“桓楹”。如果公輸般為魯季子製作了機巧機關為其母下葬,開了風氣之先,人們也要嚐巧爭相仿效,這種不守禮製的作法,更會造成社會敗壞的風氣。公輸般聽進去了公肩假的話。[1]

那麽“豐碑”之葬,又是什麽作法呢?據《禮記?正義》卷十記載:“豐,大也,謂用大木為碑。”

天子薨逝,下葬的棺槨很沉重。待葬時,要引棺槨徐徐下到墓室中,必須要借助於繩索和轆轤等工具。豐碑就是固定繩索、轆轤引棺槨徐下墓室的大木碑。《禮記?集說》鄭玄(東漢經學家)注解:“天子用大木為碑謂之豐碑”。

鄭玄說:“豐碑,斲(音卓)大木為之,形如石碑,於槨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間,為鹿盧,下棺以繂(粗麻繩)繞。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轆轤)也。”

大木形狀像石碑,樹立在墓室的四個角,大木上麵鑽有圓孔,以便繩子穿過和架設轆轤,用來徐引棺槨下葬。

用豐碑下棺,本是天子使用的規格;後來的諸侯以及皇族宗親也都使用,不過,那是僭越禮製的作法。

後來臣子追述君父的成就,將其功績書寫在碑上[2],這也就是現代人使用“豐碑”一詞的意義來處,豐碑也變身為彰顯功勳事跡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不朽的傑作,偉大功業的重要象征。

注:

[1]: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斂,般請以機封,將從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魯有初,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般,爾以人之母嚐巧,則豈不得以?其母以嚐巧者乎?則病者乎?噫!”弗果從。

[2]:《釋名?釋典藝》說碑:“ 碑,被也。此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