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影帝:司馬懿

       古往今來,關於司馬懿能夠成功上位、不再跪著演的主要原因,無外乎三種說法:

  其一是長壽。老爺子身體好,吃嘛嘛香,活到七十三歲,整整熬死了曹魏三代國君和諸多元老大臣。

  其二是忍耐。小小主簿,一做便是十數年,兢兢業業,耐得住寂寞。

  其三是韜略,守得住繁華。三國後期,曆史並沒有讓諸葛亮獨孤求敗,而是安排了司馬懿粉墨登場,且一舉將蜀漢發動的速決戰打成了有利於曹魏的持久戰,活活耗死了諸葛亮。

 

  在我看來,無論長壽、忍耐還是韜略,都有一個先決條件,那便是偽裝。如果戰略意圖都暴露了,就算你再有能耐、再能忍耐,最後還是無奈。所有人都知道司馬懿在磨劍,但要讓所有人相信他在為領導磨劍、為公司磨劍、為天下人的福祉磨劍。就衝這點,給他頒個“三國第一偽裝大師”的獎杯都不為過。

  我們來看看司馬懿是如何相繼騙過曹操、曹丕、曹睿和曹爽的。縱觀其一生,有個通用法則:裝病,裝起來得心應手,一病危就病危幾十年,居然不死!先看他是怎麽通過曹操這關的,也是難度係數最大的一關,此關一開,便一馬平川。《晉書》有雲: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麵對天下第一奸雄曹操的考察和試探,司馬懿果斷采用了風痹這種最難裝的病,任他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不是我不願意接受你的招聘,實在是我動不了啊。

 

  當時曹操正忙著對外擴張,與中原諸侯爭奪市場份額,索性將司馬懿先晾在一邊了。及至丞相,又辟為文學掾,還撂下一句狠話:“若複盤桓,便收之。”由此可見,裝病實際上並沒有騙過曹操,他看的清清楚楚,隻是司馬懿演技太高,一時找不到戳穿的借口而已。躲是躲不過了,就這樣,帝懼而就職,來到曹操身邊出任議郎、丞相主簿。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點職業道德還是有的。在征討張魯的過程中,司馬懿履行了作為參謀型秘書的職責,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

  沒想到曹操的回答卻是“人苦無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

  以他的雄才大略,不可能看不到這點。言竟不從的真相隻有一個:曹操一直在提防著司馬懿。天下初亂,豪傑並起,若不奮力拚搏,曹氏子孫必遭大禍。而滅了張魯之後,就剩下劉備孫權未曾剿除。一旦外患平息,內憂必然接踵而來。眼下自己還能鎮得住司馬懿,可畢竟年事已高,兩下合計還不如引兵而退,養寇自重,造成一定的外部壓力,以保持曹氏集團的憂患之心、警惕之心和進取之心。雖然放虎歸山,但虎也不可能一口氣吃掉所有的羊,相反卻能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的進化機製。

 

  既然曹操不采納,那就打他兒子曹丕的主意吧。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樂號曰四友。先鋪好後路,耐心等待,不怕沒有機會。及蜀將羽圍曹仁於樊,於禁等七軍皆沒,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司馬懿挺身而出:

  “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

  火燒眉毛了,該用司馬懿還得用。隻要一做事,威望和地位自然就會跟過來。等到曹操與世長辭,滿朝文武危懼,司馬懿卻綱紀喪事,使得內外肅然。又一次展現了他的實力。曹操一生都在防備司馬懿,隻不過確實人才難得,加上其影帝功力深厚,沒有任何能讓曹操發飆的機會,所以這關過也就過了。

  我們再看他是怎麽騙過曹丕的。憑借當年太子四友的特殊身份,要想過關並不難。製勝之道還是兢兢業業的工作,每天上班最早一個來,下班最晚一個走。果不其然,曹丕在年終總結大會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可見其信任程度。及天子疾篤,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等並受命輔政,至此已完全過關。

 

  接下來便是對付曹睿了。此時的司馬懿不再是當初那個處處受人欺辱的小娘子,而是頭頂三朝元老光環、腳踩輔政大臣台階的實權人物,已經不需要再跪著演了。對於孟達反叛,未經詔令,敢於直接誅滅。因為此時的元老功臣大多離世,司馬懿的分量和資源稀缺性馬上就突顯出來了。關鍵問題不在於時局有多緊迫,而是你夠不夠分量來拍板!同樣對於西蜀北伐,哪怕就是發展到諸葛亮用巾幗豔服來羞辱他,他也要給千裏之外的曹睿上表請戰,讓他來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前方統帥若真要戰,又何必千裏請戰呢?

  抗擊諸葛北伐之後,司馬懿接到詔令馬不停蹄奔赴遼東戰場剿滅公孫淵。途中經過家鄉,帝歎息悵然有感,為歌曰: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裏,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一反低調為人的常態,如此公然寫反詩表露心跡,尤其末尾兩句最難人尋味,無論成敗皆是待罪之身。由此可見,曹睿比他老子曹丕多長了幾個心眼。我認為這首詩是司馬懿心態轉變的標誌,是動手之前公開發表的宣戰詔書。

  一來陳述自己的誌向和功績,霸道服其身;

  二來表明自己的處境和遭遇,博取天下人的同情心;

  三來向所有人昭示,即使曹魏不仁,為了天下臣民的福祉,我司馬懿仍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王道服其心。

 

  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司馬懿要做的便是一個字:熬!

  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去熬掉所有人的猜疑與置喙。皇天不負,在擊敗公孫淵之後,曹睿先是讓他便道鎮關中,後又急召回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可見事態的緊急程度。果然曹睿病危,讓其與大將軍曹爽並受遺詔輔少主。

  此時司馬懿的對手隻剩下一個紈絝子弟曹爽,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街口:是繼續做曹魏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還是徹底劃清界限自己當老板,如何選擇是不言自明的,但還需要一些偽裝手段。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對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把他變成人民公敵,然後再由自己出麵替天行道,順勢接過權位。打定主意,司馬懿便開始了他的驕兵之計。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最後曹爽發展到了居然敢將太後遷居永寧宮、自己獨擅朝政的地步。

 

  畢竟曹魏三代君主都在提防司馬懿,曹爽不到黃河自然也不會放心,還是派了河南尹李勝去刺探軍情。司馬懿知道這是最後的一關,便全力使出平生的演技,最終騙過了曹爽。趁著他帶領天子百官拜謁高平陵,一舉拿下洛陽,取得京畿的控製權。

  可以說,司馬懿這輩子都在演戲,無愧於三國影帝的稱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