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有一次微服出巡,來到鄉下。平時過慣呼風喚雨的日子,一旦微服在外,甚感不慣。適逢又熱又渴之時。這時剛好有一位農夫盛情地奉上一杯茶水,明太祖如飲瓊漿,回京後,馬上差人到農夫家,封了一個官銜給他。這件事情被一位落第秀才得知,秀才心中不平,於是在廟前題字道:“十年寒窗苦,不及一杯茶。”
數年後,朱元璋再度出巡該地,見到此句,知道原委後,即在詩的旁邊加上兩行字:“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因果業報前,命運已定
人世間很多事,乍看是不公平的,強權、財富、智愚、美醜、機運……都使人與人之間不能公平,這也是有漏世間的現象之一。要求“齊頭式”的人人平等,這是不可能的。
若從“自業自受”的原理來看,富貴變貧窮,貧窮變富貴,也是不斷地在發生。所以,在因緣業報裏,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有公平的究竟。所以不必去怨歎公平與不公平!
一些不了解佛法的人,一聽到因果、業報,便斥為迷信。
因果觀並不是宿命論,宿命論認為:一切得失成敗,由命運之神掌握,努力是沒有用的。而因果的觀念則認為:所有的果報,不管善惡,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
《三世因果經》言:
今世做官為何因,三世黃金妝佛身。
三世修來今世受,紫袍玉帶佛前求。黃金妝佛妝自己,說盡如來蓋世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
穿綢穿段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施米庵寺門。
福祿俱足為何因,前世造庵起涼亭。相貌端莊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華的都市裏,享受文明的生活,使用富貴人家擁有的資源。然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居住在荒山野地、窮鄉僻壤營生,日月窮勞,這不是命運不公平,而是因緣果報不同。
因此,莫怨上天待己不公平,一切因緣皆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