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環境中,拚音的“音誤”不太容易察覺,即便按照注音符號之類的方塊字的簡化形式人們也可以學拚音;但是在非漢語的環境中,“音誤”的問題很容易被發現,學其他國際流行語的人學漢語的拚音時,他們往往會按照與國際音標對應的拚寫規律去讀,拚音方案本身的缺陷會導致他們千百次地讀錯。
正確的拚式應該是從國際音標的清輔音、濁輔音及元音中找出與漢語的聲母或韻母發音最接近的對應關係,然後找出選定國際音標與英語或其他國際流行語發音最接近的“出現頻度最高的”常規拚寫形式。
1.漢語拚音的韻母ü在英文鍵盤上沒辦法直接輸入,其國際音標為[y]。用單字母“y” 表示“ü”音,與其國際音標形式吻合。
2.拚音的a、o、e、i、u、n等單字母聲韻母的發音先行固化,“奧”、“歐”的正確讀音是[au]、[?u],不是 [ao]、[ou],“翁”的正確讀音是ung[u?],不是[o?],因而將ao用作au[au]、ou用作eu[?u]、ong用作ung[u?],讀音與拚式才能一致或最接近。音標[?]最接近的字母是e,不是o。
3.拚音的z、c、s、h、r 等單字母聲母的發音先行固化,“知”、“癡”、“詩”的三個卷舌音聲母最接近的讀音是zr、cr、sr,不是zh、ch、sh。
4.現代漢語語音中並不存在beng[b??](崩)、peng[p??](烹)、meng[m??](蒙)、feng[f??](風)音,將其分解拚讀,如feng (風)分解為fe[f?]-ng[?]拚讀,即可發現有誤,正確的讀音是[fu]-[?]。標為bung[bu?](崩)、pung[pu?](烹)、mung[mu?](蒙)、fung[fu?](風)才是正確的拚式。
5.在某些拚音中,當韻母單獨形成音節時,采用了兩種矛盾的處理方式,有的加聲母 (甚至改變拚式),有的不加:如a、ai、an、ang、ao、ei、en、eng不加聲母,部分則加聲母成了wen、wun、weng、wong、wu、yi、yin、ying (原方案的設計者考慮到w、y兩個字母閑著沒用上;而全部加聲母,現有字母又不夠用),其中wen相對於un,weng相對於ong還改變了拚式。為了使拚式簡單並統一拚寫形式,所有與韻母相同的單音節均不加聲母,如yi→i,wu→u,yin→in,wen→un, yun→yn, yong→yng。
6.同一單音節中,當元音字母 (華語拚音中y為元音)後緊接-ng共同為韻母時,省略為-g,這樣規律易記且不會混淆,如ang→ag,eng→eg,ing→ig,ung→ug,yng→yg。將ieu、uei省略為iu、ui。
7.漢語的元音字母a、e、i與國際音標的近似音[n]、[?]可分別組合為對應關係的韻母,如a[a](啊)—an[an](安)—ang[a?](昂),e[?](鵝)—en[?n](恩)—eng[??](鞥),i[i](衣)—in[in](因)—ing[i?](英);元音字母u、ü也存在這種對應關係,但某些拚音的wu—wen—weng、yu—yun—yong,以及與相關聲母的組合搭配形式,均未正確給出其對應。
如漢語拚音目前的對應為:
ɑ[a](啊)—ɑn[an](安)—ɑng[a?](昂)
e[?](鵝)—en[?n](恩)—eng[??](鞥)
yi[i](衣)—yin[in](因)—ying[i?](英)
wu[u](烏)—wen[un](溫)—weng[u?](翁)
yu[y](迂)—yun[yn](暈)—yong[y?](雍)
在華語拚音中,所有元音字母與其後緊接-n 、-ng共同組成的韻母形式及國際音標都可以一一對應:
a[a](啊)—an[an](安)—ɑg[a?](昂)
e[?](鵝)—en[?n](恩)—eg[??](鞥)
i [i](衣)—in[in](因)—ig [i?](英)
u [u](烏)—un[un](溫)—ug[u?](翁)
y [y](迂)—yn[yn](暈)—yg[y?](雍)
以下綠色軟件用來把漢字轉換成華語拚音,無須安裝即可使用。
漢字轉無調華拚
你知道華語拚音嗎電子書
PDF樣書百度下載
你知道華語拚音嗎樣書
以上樣書點右上角↓符號下載。
華語拚音為什麽要改拚式?
本帖於 2017-09-22 07:55:3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wm3791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