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回憶

來源: 華人lee 2016-12-04 07:31: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9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華人lee ] 在 2016-12-04 07:37:5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家鄉的回憶。

廣東屬於丘陵地貌,沿海一帶每年都打台風,我村有三、四百年曆史,六姓人之多,素有小金山、小香港之稱,遠近村莊都非常羨慕我村,女人都想嫁進我村為榮,全村主要以務農為主,過去也盛產海鹽(解放前),我村耕地很少,水田多數是在兩山之間我們叫(坑籠田),這些田(弧奇)很多(吸血螞蟥),坑籠田是一塊接一決由下至上的,我村離海邊很近地勢很低,在海壩附近也有一些鹹田(海壩全是浪釘樹,現在叫什麽紅樹林)。

坑籠田

我村全村都是客家人,大部分男人出外工作,海外的、港澳的,國內其它城鎮的到處都有,南洋特別多,村裏的家務農活幾乎全靠歸女,總之全村以女人為主力,這一帶歸女特別能幹,例如犁、耙、板桶(打穀用的)、篾席(圍剿)這些大形農具大多都是歸女一個人挑去的,春耕或收割季節狂風暴雨照常工作,收割季節遇見打台風,為了搶收那些稻穀,春耕趕季節冒著狂風暴雨那才叫苦。

板桶(打穀用的)、篾席(圍剿)

我村房了一般還算好,就算那些泥磚土屋地基也很好,離一米左右全是花崗岩石條,每條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寬長一兩米,連門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條,我村那一帶沒有花崗岩山,從那裏弄來不得而知。

這是公社時三排飯堂,也是祠堂,兩樹後是全村飲水水塘,高的那棵是龍眼樹,

李姓祠堂,

這一幅是村裏其中一個李姓祠堂,祠堂有三進的、兩進的、也有一進的、每進中間有個天井(不是井,是沒有上蓋的地方,比兩邊廂房低兩三尺左右),每進兩邊共有四間房,每邊兩間,門開在每進頭尾,兩邊廂房門相對的,最裏麵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寬闊空曠地方拜祖宗用的(祭祀),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兩邊廂房長子居住的是離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開枝散葉廂房不夠住,移出祠堂外另找地方居住。

大鯊魚發跡屋(存廬)

這一幅是地主房,頂樓有涼亭和一個水井,讀小學時經常上去聽老師講故事,是(小池塘養出條大鯊魚,一個農家子弟的另類發跡故事),發跡後回來建的,此房解放後做小學學校用,公社初期辦公地也是在此屋,後又改回學校,這家人評了地主,全部人在香港,改革開放房子己歸還,旁邊第一家是當年公社第二書記家。

李姓公會用地

這一幅是移居香港李姓捐款建的,好像是李姓公會之類用地,公社時也做過小學,我在此屋讀小學四年級,公社時小學搬來搬去換了好多處地方。

夫婦戰鬥原地

這一幅(摩托車處)是兩夫婦在門前打架,廚房用具全被男的打破,隔幾天重新買回自作自受。

公社時供銷社所在地

這一幅遠處樓房是當年供銷社(每月每人七枝火柴在這裏買),每月盤點一次,最前一家是小學同學住家,偷渡叫他走臨陣退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