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小吃爆肚之爆肚滿

來源: mobbn 2016-06-15 22:57: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92 bytes)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前門門框胡同爆肚馮,東四牌樓爆肚滿,朝陽門爆肚錢等。後來王家和馮家都在東安市場開了店,買賣做大了,除了爆肚,還經營涮羊肉和其他教門菜,也有了自己的字號。爆肚滿卻始終用“爆肚滿”的字號。
“爆肚滿”清真館,位於東四清真寺北邊,就是原來“一條龍涮羊肉”清真館的地界兒。創辦於光緒年間,原來是姓滿的經營的,故名“爆肚滿”。1956年公私合營,仍叫“爆肚滿”。原來的店主“滿把兒”也還在店裏工作,爆肚的主要製作工藝由他操作。回回們稱謂中的“把兒”,就像普通話中的“同誌”、“先生”或“頭兒”,姓馬的稱“馬把兒”,姓哈的稱“哈把兒”,姓滿,自然就是“滿把兒”了。漢民熟人也隨著一樣叫。

吃爆肚兒,佐料是不消吩咐的,隻要你坐下,自然會給每人上一份佐料,那佐料與涮羊肉的佐料差不多,但比涮肉的佐料簡單些,而芝麻醬卻要多,顯得挺稠。爆肚是地道的北京小吃,南方人很少有吃的。所謂爆肚,其實就是羊與牛的胃,無論名稱有多花哨,都沒有離開這樣東西。牛肚與羊肚都有肚仁,但其他的卻有不同名稱,如牛肚還有百葉、厚頭,羊肚品種更多,像散丹、板芯、肚板、肚領、蘑菇頭等等。繁多的名目是因所取的部位不同而定,當然價錢也不同,精華部位要算是肚仁和蘑菇頭了,據說要好幾隻羊的胃才能出一盤兒肚仁和蘑菇頭。肚仁與蘑菇頭的特點是一脆一嫩,肚仁兒吃到嘴裏脆,但能嚼得動,不像散丹、百葉,很費勁兒,大多要囫圇吞下去。因此肚仁、蘑菇頭的價錢要貴些。吃爆肚兒要先來盤散丹磨磨牙,吃完散丹再來盤肚仁,那叫雨過天晴。“爆肚滿”的爆肚確實好,又脆又嫩,可能是“滿把兒”親自動手的緣故,火候恰到好處。就著熱燒餅,甭提有多香了。

五十年代中,“爆肚滿”變成了一樓一底,樓下仍賣爆肚、雜碎什麽的,很大眾化,倆燒餅一盤爆肚也能吃飽。樓上賣涮羊肉和教門炒菜。文革開始後,東四牌樓“爆肚滿”停業。80年代初,在老“爆肚滿”原址二層小樓開了從中山公園搬來的“瑞珍厚飯莊”。
改革開放以後,“爆肚滿”的後人在住家牛街輸入胡同口27號重新開張,寶號全稱為“老爆肚滿五香燒牛羊肉”,招牌多長,門臉就多寬。兩開間,一間是燒牛羊肉的外賣窗口,一間是堂吃。餐廳也實在不算大,共三間,原來是住房三居室改的,每間屋支三四張桌子,經營的品種實在也不算多,以爆肚、芝麻燒餅和紅燒牛羊肉為主。

當時我工作的宣武開發公司在牛街地區搞危房改造,總公司下屬二公司1995年建起春風小區,還是陳市長給牛街禮拜寺大阿訇發的住房鑰匙,以此表示市政府重視民族團結工作。二公司經理王翠蘭就是家住牛街的伊斯蘭“土著”,作為總公司辦公室主任,我沒少在牛街就餐,最欣賞“爆肚滿”的芝麻燒餅夾燒羊肉。剛出爐的熱燒餅散著芝麻和芝麻醬的香味,那羊肉燉得爛爛的居然不散形,咬一口“香掉牙”,吃進肚裏“暖洋洋”的。1999年牛街地區搞二次危房改造,3000多戶居民平房全拆了,我就沒吃過那麽好吃的燒餅夾燒羊肉。現在北京城有十幾家“爆肚滿”,“熱燒餅夾燒羊肉”還那麽原真原味嗎?
朝陽門內大街的“爆肚錢”解放後就歇業了,老爺子參加了國營企業工作。家住朝陽門“羊圈”(1965年並入小雅寶胡同)的錢家大公子錢寶亮是筆者五年中學同班同學。九十年代他是北京市工商聯投資公司總經理,辦公地點在珠市口西大街,後來我們公司也搬到珠市口西大街。照顧飲食習慣,我們經常到他妹妹開的涮羊肉館就餐,但缺點兒當年那“熱燒餅夾燒羊肉”的香味兒。

老北京兒歌唱到:水妞兒,水妞兒,先出犄(角)(小孩兒的兩個小拳頭放在頭頂上),後出頭(小拳頭從頭上放下);你爹,你媽,給你買啦,燒羊肉!你不吃……兒歌大概說的是就是那香香的燒羊肉吧,我們都是聽著這樣的兒歌長大的。

所有跟帖: 

還有酸豆汁。。。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06/16/2016 postreply 07:16: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