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良像(網路圖片)
樣章節選>
《遙視曆史問天機》
第一部中部:《漢書》遞進的偽史
第六章 代代美譽埋張良
第二節 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這個成語,出自《漢書》,源於《史記》,都是劉邦對張良的讚美。
《史記》第一次讚美張良,是在韓信滅項羽,劉邦大封功臣的時候,因為張良沒有戰功,劉邦封張良時,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這是子房的功勞。[1]”第二次,是劉邦後來大宴群臣,說自己得天下,是善用漢初三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2]”
到《漢書》中,班固把對張良的稱讚美化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3]”
(一)何為運籌?
運籌是什麽?現代也有運籌學,很多人把運籌等同於思考規劃,這其實割裂了運籌在古代的真實本意。
古代的“籌”,是“算籌”,是數學家、易術者必備的工具,簡單的說,是一些小木棍,用來進行複雜的計算和規劃的;而易學家、術數家的“算籌”,那就複雜了,常常是刻有卦象,用來預測籌劃,甚至推算天象的。後來有人簡化為用掐指骨節,代替算籌,這就是掐算,這是能掐會算的本意。但是複雜的測算,還得用算籌。在古代,一個人能夠熟練“運籌”,基本都是通術數易學之人;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一定是易術大家。
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美譽,讓人感覺漢軍的大勝仗,好像都是張良運籌在先,未戰而定勝負。
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麽曆史上有截然相反的記載呢?
……
(未完,待續)
-----------------------------------
[1] 《史記·留侯世家》:“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
[2]《史記·高祖本紀》:“上曰:‘夫運籌筴(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裏外,吾不如子房。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3]《漢書·高帝紀》的這段記載與《史記·高祖本紀》隻有幾個字的差異,而《漢書》更貼切,字句更見功底,所以在兩書相同的部分,這裏多引用漢書為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