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有三大曆史性意義

來源: manner 2015-11-07 20:11: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83 bytes)

11月7日下午3點,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裏拉酒店會麵。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直接會麵。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兩岸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時間長達70秒左右。這曆史性的一握,衝破了兩岸交流形式的最後束縛,翻開了兩岸關係曆史性的一頁。

“習馬會”舉行之時,正值台灣選舉升溫的敏感時間點。有人認為,“習馬會”旨在影響台灣的選情走向,這種研判過於狹隘。如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在兩岸領導人會麵後的記者會所言,大陸不介入台灣選舉。大陸關心的是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看重的是兩岸關係過去66年曆程給人們的啟迪。

“習馬會”的曆史性意義,首先在於總結了兩岸交往的曆史經驗,共同書寫了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習馬會”上兩岸領導人對兩岸關係的政策主張闡述,不乏共同點和相互呼應之處。兩岸領導人都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的政治基礎;兩岸領導人視致力於中華民族複興為兩岸的共同使命;兩岸領導人都認為,雙方應該相互尊重彼此的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社會製度,不應成為幹擾兩岸交流合作,傷害同胞感情的因素。這三個共同點,實際上構成了兩岸關係最大公約數的主要內涵,由此也明確了鞏固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

“習馬會”的曆史性意義,還在於發出了台海事務作為中國內部事務,應當由兩岸中國人共同解決的信號。從1993年“汪辜會談”以來,到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登陸”,再到此次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麵,盡管期間兩岸關係的發展曾經出現波折,但是從經濟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談的發展軌跡沒有改變,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已初步形成。這證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習馬會”的曆史性意義,還在於開辟了兩岸良性互動的新空間。對於台灣方麵建立兩岸熱線的呼籲,大陸方麵積極予以回應,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之間有望建立起溝通熱線,從而推動兩岸高層交往機製化、日常化。對於台灣涉外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陸願意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時,大陸方麵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歡迎台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這些主張不僅有助於提振台灣經濟,增進兩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於兩岸關係進一步向命運共同體演變。

當然也要看到,盡管“習馬會”受到台灣多數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但也存在一些“逢中必反”、試圖綁架兩岸關係牟取政治利益的雜音,“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也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習馬會”的全部意義,還需要時間來釋放,還需要未來去注解。但是,“習馬會”已經定錨了兩岸關係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未來無論台島政情如何變化,都需要考量,是遵循過去7年已經得到驗證的和平發展之路還是改弦易轍,更有利於台島未來與台海和平。就此而言,“習馬會”必將產生超越現實政治的深遠影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