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拜佛熱潮並非信仰, 而是另一種信仰危機

震驚:現在的拜佛熱潮並非信仰複興 而是另一種信仰危機

2015-05-03 
點擊因為愛免費關注

走出道德之困境,還世間以溫馨。

如何覺醒良知,歸正人心。誠求大家見解、投稿.

小編微信號:improvefl-boyuan
本公眾微信號:yinweiai-boyuan

 

 

當下的中國社會,信仰越來越被人關注。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多歸咎於信仰缺失,以至於人們有一種錯覺,以為當今社會隻要有了信仰,什麽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天下太平。

有了所謂的信仰,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其實不然。很多人的所謂信仰,不過是選擇了一個自以為對自己有用的神靈加以崇拜罷了。有事就去拜神,希望以這種求神與拜神的行為,獲得對現實的象征補償,希望所求的神靈,能夠直接為他們的現實利益、具體欲望的實現提供幫助。臨時抱佛腳、有求必應等等信仰習慣,就是這樣形成的。然而,拜神不等於信仰。


那些被拜求的神靈,在拜求者眼裏並非特別的神聖。在拜求者看來,它們隻不過是能夠滿足、補償他們的現實欲望。他們要是自己能夠實現、滿足的,就不會去拜神。否則,為什麽要去拜求這些高高在上的神靈?!基於這種期待,拜求者就在人神之間自覺不自覺地建構起一種交換關係,認為能夠實現這種交換關係的,就是值得拜求的神靈,否則就不值得去拜求。


近日,河北一位男子因求姻緣未成,失望之際,3次到寺廟裏拜求佛菩薩。可是,3次拜求之後,他的美好姻緣依然未能達成。這位男子竟然遷怒於廟中神像,入廟砸爛眾多神像,造成寺廟損失萬餘元。男子因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


這位可憐的神靈拜求者,早已到了婚娶的年齡。眼見其他同齡人都已結婚生子,自己卻與婚嫁無緣,談了幾次對象都無法成功。這個時候,心急如焚的他想起了神靈,動起了求神拜佛的念頭。而當地正好有一座比幹廟,聽說人們在那裏看麵相、求姻緣都比較準。於是,他在6月的一天,來到比幹廟求道士“指點迷津”。廟中的道士為他出謀劃策,建議他向正南方托媒娶妻。隨後,男子回老家托媒人,按道士指點進行求婚。遺憾的是,神是拜了求了,錢也花了,婚事卻未成。於是他氣急敗壞,來到比幹廟,用木棍和磚頭對廟裏的神像一頓亂砸,發泄神靈未能成全自己婚姻的不滿。


此時此刻,神靈沒有了;他的那份求神拜神的虔誠也蕩然無存,最後還吃了一場官司。很顯然,這不是什麽宗教信仰,而是對神靈一時一事的求拜而已。今日中國,類似這樣求神拜神,表達自己所謂信仰的人,當不在少數。人們不是經常在議論,某處的神很靈,某處的神不靈嗎?!


這似乎同時也說明,人們越是對現實不滿足,越是會需要信仰;酒足飯飽、現實美好之餘,人們對信仰的關注似乎不多。許多人都是在遭遇生活失望或心靈危機的時候,才會去選擇一些神靈來加以拜求。所以,神靈的存在,依賴於他們對生活的不滿足和遇到的心靈危機。這種心理,決定了神靈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隻有當這些神靈能夠滿足他們的欲望時,他們才會拜求他們。


前不久,某地的高考狀元也一度成為有些人的拜求對象;還曾有某地官員率部下到城隍廟內祭拜海瑞,拜求“保佑建設係統沒有腐敗分子”……這種信仰現象,在當下中國社會之中俯拾皆是。各地的廟宇、道場,那鼎盛的香火,無數跪拜的人群,未必就是當今中國社會真正需要的宗教信仰複興。說的明白一點,這種表麵上的複興,或許正在孕育另一種信仰危機。


實際上,為了自己的欲望實現,錯把神靈來拜求,非但不能使自己的身心度過危機,反而會使他們把這種欲望神化了——“給我欲望的實現,給我拜求的神靈”。特別是當這種信仰習慣已不再局限於個人行為,而是成為一個社會比較普遍的心靈價值取向,甚至成為許多人表達信仰的主要方式的時候,無疑顯示了社會普遍的信仰危機。國人隨時準備信奉些什麽,從對神的祈求到對某些特殊人物的崇拜,他們的信仰多以某種荒誕不經的拜求行為表現出來。正是這種為了自己欲望的實現,成為了社會信仰危機的深刻根基。


上麵提到的那男子拜神未果後的違法行徑,似乎與那座比幹廟道士的“指點”有些關係。道士作為人神之間的神聖中介,不為其進行心靈的安慰與精神的開導,而是簡單地“指點迷津”,這不是正道。殊不知,當人們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置於某種神秘的力量控製之下,並且去拜求的時候,主導這種崇拜和服從的,隻能是人們內心的焦慮。所以,當求神失敗時,他能不去報複嗎?!


這也是當下社會最普遍也是最矛盾的信仰現象:追求信仰之際,反倒被信仰所困。

來源:鳳凰網

所有跟帖: 

阿彌陀佛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15 postreply 10:58: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