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的真實原型,根本不是愛情故事

來源: 猷子 2015-04-01 04:04: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054 bytes)

《白蛇傳》的真實原型,根本不是愛情故事

2015-04-01 
點擊因為愛關注我喲

? 回歸傳統文化,重德行善,正本清源。無私、純淨、唯美……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人生路上希望我們能夠攜手同行!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本公眾微信號:yinweiai-boyuan;小編微信號:improvefl-boyuan)


 

 


在《白蛇傳》中,白蛇成了白娘子,為人所喜愛,而高僧法海則成了多管閑事,人人厭惡的對像。那麽故事的原型是怎麽樣的呢?


先說高僧法海,法海本是唐宣宗時的宰相裴休的兒子,他出家後,來到了金山的一個洞中修煉。一天他正在打坐,突然有一條白蟒出來盯著法海。法海和尚運用神通,將白蟒趕走。這便逐漸有了法海與白蟒鬥法的故事。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內的各種妖魔害人的傳說,如唐代傳奇小說中的《白蛇記》裏就說了一個白蛇成精,化成美人,迷惑好色之人,然後吃掉的故事。小說強調:萬萬不可為色欲所迷;人、妖不可共居的道理。


杭州一帶,古時同樣也有蛇妖害人的記載。據杭州《淨慈寺誌》記載,在宋代該寺附近山陰曾出現過巨蟒,並會變成女人時常蠱惑害人;而陳芝光《南宋雜事詩》中,也有〝聞道雷峰蛇怪〞之說。


到了明朝時期,有個叫馮夢龍的作家在《警世通言》中整理了白蛇故事,寫成了名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短篇小說。小說裏開始把蛇妖人格化,但主題依然是講蛇精害人,害的許宣(即後來的許仙)幾次遭災,還是強調人妖不可共居,為人不可好色;法海和尚依然是正麵人物。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白蛇,根本就不是什麽愛情故事,更沒有稱頌白蛇對愛情的忠貞,完完全全是一個除妖的故事;


是一個當事人對佛法從不信到信的故事。


可是到了清初,在戲曲《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開始成了正麵人物,而法海反而成為破壞白許婚姻的罪魁禍首。戲曲裏還出現了〝盜取仙草〞、〝水漫金山寺〞等完全虛構的情節,對蛇妖正麵描寫,許宣也成了〝許仙〞。


再往後到了彈詞《義妖傳》和《白蛇寶卷》中,善惡進一步顛倒。到了近代魯迅居然在《論雷峰塔的倒掉》裏說〝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對高僧法海極盡諷刺嘲笑之能事。


現在,在河南某處,據說是當年白娘子成精的〝白衣仙洞〞香火旺盛,正邪已是完全顛倒,妖怪居然成了人類頂禮跪拜的對象,而除妖降魔、拯救蒼生的法海和尚卻成為人們鞭撻的對像。


從《白蛇傳》的逐步出現和演變中就可以看出人類的觀念一步一步變異的過程。在人類道德高尚,還行的時候,人類對各種妖、魔、邪靈的態度,都是持厭惡反對的態度;都是互相提醒對方不可違背道德標準,不可好色;對除妖降魔的修煉人都是非常尊敬,頌揚的態度。然而隨著人類漸漸的執迷於名、利、色、情這些過眼雲煙,人也就越來越難看到真相,人也就漸漸的對神佛與修煉失去了信心。


到現在,除妖的傳說竟演變成了對妖怪的稱頌和羨慕,人們開始不辯善、惡,隻注重眼前利益,對於救度眾生的佛法卻敢去誹謗,可見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敗壞到了多麽可怕的地步



轉自華夏故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