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麽,它有什麽用?
人們對於哲學是什麽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哲學從遠處看有點怪異、無關緊要、乏味,而它也讓人還有那麽一點點興趣,但人們很難確切指出真正的興趣點在哪裏。哲學家是什麽人?他們是做什麽的?為什麽我們需要他們?
幸運的是,答案已經包含在哲學(
“智慧”這個說法很抽象,但它的概念並不神秘。智慧意指努力做到生死得宜,在生存的混亂處境中過盡可能好的生活。智慧的目標是實現。你可能會說是“幸福”,但“幸福”可能會誤導,因為它讓人想到持續的快樂,而“實現”似乎和很多苦痛相符,而這是每段像樣的人生必然經曆的。
所以哲學家或者“投身於智慧的人”是指努力用係統的知識來解決人如何最好地達成個人和集體的實現的那些人。
在追尋智慧的過程中,哲學家們發展出一套特定技能。千百年來,他們已成為很多普遍的大問題的專家,人們麵對這些問題表現得不是很有智慧。這其中有六個主要方麵:
1. 我們不去問大問題
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工作上我應該怎麽做?社會走向何方?什麽是愛?大多數人在某個時刻(通常在夢裏)總會有這些疑問,但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又感到絕望了。它們在社交圈裏的地位和笑話差不多:我們不好意思說出口(除了青春期的某些短暫時刻),因為我們害怕被認為自命不凡,不著邊際。但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因為隻有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我們才能有意義地管理我們的精力。
哲學家們不懼怕這些大問題。千百年來他們提出過最大的那些問題。他們意識到這些問題總能被分解為更好解決的部分,而真正的自命不凡是認為人經常不屑於提出聽起來很幼稚的問題。
2. 我們易受常識錯誤的影響
公眾的想法,或者稱為“常識”,在無數領域是明智的、合理的。它是你從朋友和鄰居那兒聽來的,不假思索就假定正確而接受的那些東西。每天媒體也滔滔不絕講述它們。但常識在某些情況下也充滿愚蠢、錯訛和非常糟糕的偏見。
3. 我們在精神上很困惑
我們不善於了解自己的頭腦裏在發生什麽。我們知道自己很喜歡一首曲子,但很難說清楚為什麽。我們覺得見的人很討厭,但也不能確切地說清楚問題在哪裏。我們怒發衝冠,但也不容易搞清楚我們為什麽那麽生氣。我們缺乏對自身喜怒哀樂的洞悉。
這是為什麽我們需要省察自己的思想。哲學家們盡力追求自知,關於這點最重要的格言由最早的最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明確提出,隻有兩個詞:了解你自己(Know Yourself)。
4. 我們對於什麽使我們幸福的看法很混亂
我們極力追求幸福,但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犯錯。我們對一些能提升生活的東西估計過高,對其他一些估計過低。在消費社會裏,我們犯錯是因為被虛假的誘惑吸引,不斷地想象某個假期、汽車或是電腦會讓生活大不同。同時我們低估了其他東西的作用——比如散步、收拾櫥櫃、進行有條理的談話或者是早點上床睡覺。這些聽起來不那麽令人向往,但對我們存在的品質大有裨益。
哲學家們通過更準確地找出真正能讓我們生活更好的行動和態度來追求智慧。
5. 我們的情緒可能把我們引往錯誤的方向
我們是免不了有情緒的生物,但我們經常忘記了這個讓人不安的事實。偶爾某些情緒——某種憤怒、嫉妒或者氣憤——給我們帶來大麻煩。哲學家們教我們思考情緒,而不隻是有情緒。我們可以通過理解和分析我們的感受,來學習情緒是如何以意想不到的、與直覺相反的、有時候很危險的方式來影響我們的行為的。
6. 我們會恐慌,不能權衡輕重
我們不斷地失去權衡輕重的判斷力。而權衡輕重是哲學家們擅長的。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在得知他在海難中失去了所有的財產的時候淡淡地說:“命運讓我成為少點拖累的哲學家。” 這樣的反應讓“哲學的(philosophical)”這個詞代表了鎮靜、深謀遠慮和堅韌剛毅,簡言之,能權衡輕重。
我們所稱的“哲學史”包括了由千百年來為解決人們愚蠢這個問題的種種努力和嚐試。比如古代雅典,蘇格拉底特別關注人們思想混亂的問題。他感覺到人們並不了解一些關鍵思想的確切含義——比如勇氣、正義或者成功——即便人們總是用它們談論人生。蘇格拉底建立了一套方法(現在還以他的名字命名),通過故意唱反調用來明確你的想法。目的不是要改變你的想法,而是測試你用來指導人生的想法是否站得住腳。
幾十年以後,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試著讓我們麵對大問題更加自信。他認為最好的問題是問一個東西有什麽用。在很多著作裏他都這麽做,他問道:政府有什麽用?經濟有什麽用?金錢有什麽用?藝術有什麽用?換做今天他可能鼓勵大家問:新聞媒體有什麽用?婚姻有什麽用?學校有什麽用?色情作品有什麽用?
斯多葛派的哲學家們在古希臘也非常活躍,他們喜歡研究恐慌。斯多葛派注意到恐慌真實的特征是:我們恐慌並不僅僅因為發生糟糕的事情,而是當我們假定一切順利的時候它們出人意料地發生了。所以他們建議我們應該對這樣的觀念習以為常,即危險、麻煩和困難隨時會發生,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好準備不必恐慌了。
學習哲學的總任務是去吸收這些以及其他很多教益,運用於今日世界。重點不在於知道這個或者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麽,而是致力於在個人和社會層麵上運用這些智慧—從現在就開始。
哲學智慧在現代大多是通過書籍的形式來傳播。但在以前,哲學家們會坐在集市廣場上,與店家討論他們的思想,或者走進政府部門和宮殿建言獻策。付錢請哲學家是很正常的。哲學被認為是正常的、基本的活動,而非不同尋常的、深奧難懂的,或是可有可無的。
如今,我們不大會公然否定這種想法,我們總能從這裏或那裏得到關於智慧的隻言片語,但我們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構來條理清楚地宣傳智慧。未來當哲學的價值更清晰一點,我們可以期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見更多哲學家,他們不會被關起來,躲在大學科係裏,因為我們的生活由於缺乏智慧而弄得一團糟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亟待我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