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如人品

來源: 猷子 2015-03-16 05:03: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979 bytes)

文品如人品

作者 : 智真


陸遊,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詩人、詞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其家庭教養和家學淵源,對其“保國安民”思想的培養,起了極大作用。(國立故宮博物院)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詩人、詞人。在他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詞中,始終貫穿著報國之誌、憂國憂民和“氣吞殘虜”的精神,從而形成他詩歌創作的顯著特色,奠定他在詩壇上的崇高地位,深深鼓舞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陸遊出生於書香世家,其家庭教養和家學淵源,對其“保國安民”思想的培養造就,起了極大作用。其祖父陸佃官至尚書左丞,淳厚剛直,善積陰德;其父陸宰官至朝請大夫,博學多識,正義敢言。

陸遊從小就喜讀經史,他在詩中寫道:“我生學語即耽書”、“少小喜讀書,經夜守短檠”。時值金兵入侵,國土淪陷,民不聊生,陸遊學文兼學武,定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之誌。


他參加禮部考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複”竟被奸賊秦檜除名。宋孝宗即位後,賜他進士出身。他一生堅持抗金,雖屢遭貶謫,但收複失地的信念始終不渝。他寫了《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大量詩文,表達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百姓的同情。


誌在報國


陸遊立誌“掃胡塵”、“清中原”,他以“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諸葛亮為楷模,堅定收複中原的意誌,他寫道:“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他歌頌嶽飛等愛國將領,抨擊秦檜的賣國行徑和朝廷的腐敗,寫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嶽家軍”,他含淚書寫嶽飛的〈滿江紅〉,渴望像嶽飛那樣到前線去抗擊金兵,“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憂國憂民


陸遊入蜀抗金時,他身先士卒、愛民如子,率領的部隊所向披靡,“昔者戍南鄭, 秦山鬱蒼蒼,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飛霜掠麵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這些詩句,金戈鐵馬,鏗鏘有聲,是其長期軍旅生活的真實寫照。


但因朝廷腐敗,苟安求和,陸遊被削職還鄉。他不為個人的際遇而憂慮,而是牽掛著淪陷區的百姓,他望著家鄉的徐瓶山,想到淪陷區的華山,望著鏡湖水,想到淪陷區的黃河,寫道:“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描寫淪於金人的河山和淪陷區的百姓,對宋朝軍隊收複失地的期盼。


詩人即使在夢中也不忘捍衛邊疆:“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大作〉),念念不忘的是“但悲不見九州同”和期盼“北定中原日”,他想像著抗金取得勝利的那一天:“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動地銀山來”。


善政安民


陸遊一生,多次出仕,不管職位高低,始終關心民間疾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他任嚴州知府時,據史載,其“寬期會,簡追胥,戒興作,節燕遊”,勤政愛民。


他在詩中寫道:“朝先鳴雞興,夕殿棲鴉還,符檄積幾案,寢飯於其間……”、“民租屢減追胥少,吏責全輕法令寬”,他看到百姓安居樂業,欣然寫道:“自我來嚴州,實無負窮嫠”(《詩稿》)。


他多次上書朝廷主張衛國、保民,對內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對外抗金驅虜,恢複中原。他晚年歸鄉後,“身雜老農間”,為百姓施醫送藥,深受百姓擁護和愛戴。


詠神州大地山川之美



(國立故宮博物院)


陸遊在〈思故鄉〉中寫道:“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描繪出田園鄉村的淳樸風光;他在〈夏日六言〉中寫道:“溪漲清風拂麵,月落繁星滿天。數隻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近觀遠眺,景色喜人,令人讀來別有韻味。


他的詩中也蘊含著對社會人生的理性思考,如他在〈遊山西村〉中寫道:“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示,描述在山水迂回曲折、撲朔迷離之中,出路何在?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會豁然開朗,發現一個前所未見充滿光明、希望的嶄新境界。


詠梅之高潔


陸遊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勉。他稱讚梅是“花中氣節最高堅”的,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高標獨立的心靈境界--那深蘊其中的梅品。


梅花,不畏嚴寒,不懼冰雪,獨占寒冬,香溢早春,陸遊寫道“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園中賞梅〉),他讚梅的風骨:“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隻自如”(〈雪中尋梅〉)、“淩厲冰霜節愈堅”(〈射的山觀梅〉)。


他讚梅的纖塵不染:“子欲作梅詩,當造幽絕境。筆端有纖塵,正恐梅未肯”(〈梅花絕句〉),即要作梅詩,須得恭恭敬敬,即使筆端有一點塵埃,也怕梅花不能允許。詩人托梅言誌,梅的品格也是詩人之品格、精神的寫照。


陸遊提倡為文與為人的統一,他學習儒、道經書,後來又研習佛典,其作品中融貫了文人的品性修養、博愛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關注現實,關注未來。


其為文意在筆先,力透紙背,精練自然,“無語不天成”,他寫道“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聲,……必有是實,乃有是文”。


文品如人品,隻有憂國憂民的人才能寫出千古流芳的文字,文品之淵源在於道德學養之純正,詩文必承載至道,才能達到最佳的弘道效果。做人要高標立世,在任何環境中意誌超然,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維護天理、正義和良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