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helbel和卡農D大調

來源: 北美君子 2015-02-14 07:02: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121 bytes)

三年前的一天,我在Bed Beth & Beyond閑逛。

 

 

如果說,美國也有所謂的“精品百貨店”的話,那麽這個被我戲稱為TripleB的連鎖店就勉強算是一個吧,因為這個店裏賣的東西一般要比其他店賣的同類產品貴很多,但式樣新穎奇特且大都是專賣。

 

我逛店有個習慣,進了商店不買樣東西離開就覺得像進了餐館沒吃東西就出來一樣的不自在。於是尋思著買件什麽帶走。

 

來到了賣音樂CD的地方,可以試聽,於是就一張張聽著欣賞。

 

反正陪太太逛店是件細活,得要有耐心還要賠上時間,是急不得的。

 

一陣優雅的樂曲飄過。看碟片,突然眼前一亮,“PachelbelTripleB的商業風格真的很有特點,連這麽高雅的古典樂碟都有。以前在網上不敢下載擔心侵犯版權,現在能買到碟片了。那麽今天買這,正好裏的音CD 添新的了。

 

個碟片收集了Pachelbel七首D調作品(Canon in D Major),曲曲聽,尤第二首,更覺委婉淒雅

 

但鮮為人知的是,D調背後有一個感人故事。

 

的作者Johann Pachelbel德國人。十七世紀五十年代Pachelbel的時候,法國侵略德國的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教堂管收養。之後Pachelbel學會了彈奏和作曲

 

鄰近上有一個女孩叫Barbara Gabler。自從教堂聽了Pachelbel奏後上了他,卻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找了個理由,自己,希望可以PachelbelPachelbel很高地收下了個徒弟。

  

Barbara幾乎把精力花在琴上,遭到了PachelbelBarbara心裏委屈,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於有一天PachelbelBarbara 你走吧你不適合琴。Barbara 聽後Pachelbel低聲說不要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會好好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管風 Barbara刻苦練習,半年後參加了比賽,果真拿了

  

Barbara 拿著杯去找Pachelbel,但Pachelbel已被征去打仗。Barbara 就一直Pachelbel回來

  

,村的兒子看上了Barbara 就叫人從前運回一具碎屍,那就是PachelbelBarbara相信Pachelbel真的已死了,在屍體上失聲慟哭。

 

不禁想到了幾乎同時代的祝英台痛哭梁山伯的場景。

  

三天後的晚,Barbara割腕自了。

 

PachelbelBarbara離開的半年裏,沒有Barbara在身少了很多快, 原來自己已不知不上了她。他準寫一首歌,作Barbara求婚的禮物。但當他完成卡三分之一被招去打仗。亂中,他完成了卡剩下的三分之二

  

Barbara後的第二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裏。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的故事和她自己做的事後放聲大哭。隨後的一次教堂禮拜Pachelbel村上所有人的麵前,忍著淚水演奏了D調Canon in D Major)。聽著如泣彈奏,在的所有都淆然

 

說實話,PachelbelBarbara的故事其實不是非常曲折淒婉驚天動地,但我卻記住了它。

 

值得一提的是,Pachelbel 是德國著名作曲家巴赫的朋友,負責執教巴赫的哥哥的音樂課程。以後這位兄負責教巴赫音樂知識。這就是為什麽巴赫創作的最著名的古典音樂大都是教堂演奏的管樂曲君子可以大膽地Pachelbel的創作風格間接地影響了音樂界一代偉人巴赫的音樂創

 

D調Kanon in D-Dur für drei問世後成為了德國巴洛克期的教堂室內的經典被改編為多個不同版本,供不同器如琴小提琴合演奏,可以說是德國作曲家Pachelbel最著名的作品它又是最享盛名的卡農樂就簡稱,或幹脆就叫Pachelbel很多中外影和電視劇都采用D調背景音人們也用各種各的方式去吟唱這首著名樂曲。

 

D調數人為之著迷,其中也包括我

 

有音樂專業的朋友曾我最喜西方古典是什麽,我回答是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朋友沒底線地誇我我的音樂欣賞水平真高,說那是古典音樂的一顆鑽石。

 

平心而論,其實我隻是喜歡D調的優美旋律和有感於它背後的故事。

 

我也喜歡D調的歡快版本。論你是什麽心情,喜的抑或的,都會隨著這首樂曲美旋律的展開,你的亢奮煩躁會慢慢於平靜,柔和,舒適。音樂真的能撫慰人的心情。

 

說句俏皮話:不懂音樂不是你的錯,但是如果你到現在還沒聽過卡農D大調那就是你的不是了,嗬嗬。

 

其實,並非曲名,而是一曲式。卡在字麵上是或規律的意思調的一種。卡農的特點是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追逐著另一聲部, 直到最後一個小, 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纏綿極的音,就像兩個癡男怨女生死追隨。

 

今天二月十四日西方情人不知怎麽想起了Pachelbel 和卡農D調,以及背後的故事。


 

所有跟帖: 

奈 何 --- // 一定要讚一下! -涯涯- 給 涯涯 發送悄悄話 涯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5/2015 postreply 19:05:25

不好意思,wikipedia上壓根就沒有提到他到過英國,當過兵。他可是正規的德國的音樂學院的畢業的。地理和時間的跨度都對不上。 -大青蝦- 給 大青蝦 發送悄悄話 (45 bytes) () 02/17/2015 postreply 06:56:18

樓主的故事太搞笑啦!不知你從哪裏聽來的啊?割腕之類的純是胡扯 Barbara 就是他老婆 和兒子死於瘟疫 所謂梁祝愛就是心靈雞湯 -王小林- 給 王小林 發送悄悄話 王小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15 postreply 11:21:28

過年好!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15 postreply 00:59: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