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99條(第二輯)(64):漂泊人生,才能找回自我

基督教在西方社會成了統治性的宗教之後,《聖經》擁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千千萬萬的讀者,這部書的發行量毫無疑問在古往今來是首屈一指的,這部書對於世界曆史尤其是西方文明的曆史發展的影響也是無與倫比的。為什麽?就因為其中包含多少哲人先驅嘔心瀝血寫出的作品,是幾千年的智能結晶。筆者是一個無神論者,對於《聖經》的理解也並不完全。如果濾掉一些神話傳說,其中的“智能”是與無倫比的。

 

人生最寶貴的乃是“智能”。人生的第一件事,應是追求“智能”。這裏說的“智能”有別於“聰明”與“天才”。所謂“智能”,乃是由那靈性中所流露出來的一種領悟力。有了這領悟力,則萬事萬物在它之前,了了分明,無所遁形,所以它能領悟一切真理而無所遺漏。所以,“靈性”、“領悟力”、“真理”,可以說是三位一體的東西。譬如鏡子一樣,一麵平坦光滑而無汙垢的鏡子,我們可比作“靈性”,鏡子有“照”的功能,我們可比作“領悟力”,所照見的物像,可比作“真理”。所以一個靈性未經啟發的人,我們不認為TA有智能,正如我們不認遍布灰塵的鏡子有“照”的功能。啟發一分的靈性,才可以有一分的智能,才懂得一分的道理,啟發十分的靈性,才可有十分的智能,才懂得十分的道理。所以我們說某某人不懂道理或不講理,與說某某人無智能,或說某某人無靈性,意思是一樣的。因此,也可以說人生最寶貴的是靈性或真理。

 

當我們在繁雜的現實社會和煩惱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必然會追逐金錢、名利、地位、享受等等。人人都會隨波逐流,及時行樂,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最終得過且過,一事無成。一個沒有智能的人,他一定活得很痛苦,沒有希望,不能自甘淡泊,不知如何去獲得所欲之物;一個沒有智能的人,沒有錢他感到苦惱,有了錢往往苦惱更甚,有了錢再失去,其苦惱又複加倍。他可能財迷心竅,鋌而走險,然後誤蹈法網,若僥幸而成暴發戶,便窮奢極欲,沉淪酒色,乃至玩物喪誌。

 

然而,漂泊人生則不然。有的人之所以會漂泊流浪,除了經曆了許多事情、追求和創造一個的天地之後,厭倦了塵世,主要是想看看外麵的世界。就在漂泊的同時,人們往往可以發現很多原來不曾留意的東西或事物,引起注意並深思。大概是天地在冥冥之中給了人的一種感應,讓人發現自我,找回自我。這就是人的靈性。

 

莊子說:“鷦鶉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的確,我們的身體有限,容量有限,隻要精神修養提高,我們就無需太多的物質。智能是諸德之母,一切美德若無智能為其眼目,必多趨向邪路,不智之信是為迷信,不智之愛為癡愛,不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不智之勇往往自召其禍,缺乏智能的果斷名為武斷,缺乏智能的堅定名為頑固,精進而缺乏智能可能愈精進而入邪愈深,創新而缺乏智能往往隻是表麵功夫,換湯不換藥。

 

的確,當我們身在海外,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孤獨,但這也給了我們深思熟慮的機會,內心會有非常美妙的感受,仿佛一下子獲得了智能,明白了自己生存的理由。也許,這就是發現自我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