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君子與小人鬥法,結果多是小人贏而君子敗。君子鬥不過小人,這是一條曆史規律。揭示這條規律的,是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他說:“一爭之後,小人必勝,君子必敗。何者?小人貪利忍恥,擊之則難去,君子潔身重義,溫之則引退。”曆史上,君子敗在小人手下的事例比比皆是。嶽飛和秦儈的事情婦孺皆知。戰國時趙國的功勳戰將廉頗、李牧,被趙王身邊的奸臣郭開、韓倉等人玩於手掌,廉頗倉皇逃命,李牧不幸遇害。唐朝的名將高仙芝、封常清,被唐明皇身邊的幾個奸佞之徒整得最終被唐明皇殘忍殺害。
君子鬥不過小人,用現代俗話說,就是“逆淘汰”。所謂“逆淘汰”或叫精英淘汰,是指在政治、學術領域,具有真才實學和道德操守高尚者,遭到冷遇、排擠和打擊、壓製乃至被最先淘汰出局的現象。而另一方麵,一些缺乏才具,能力平庸,境界低下,道德品質較差乃至惡劣的庸人甚至壞人,他們反而因為善於投機鑽營和趨炎附勢,而成為官場競爭的勝利者頑強地生存下來。這可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曆史悲劇。中國封建政治條件下,是君子向小人看齊,而不是小人向君子靠攏。而君子一旦向小人看齊,按照小人的思維方式與行為規範行動,則不複是君子了。這正是中國封建政治沒有希望的緣故。
君子鬥不過小人的原因是因為君子太看重自己的臉麵、誠信、尊嚴和名譽,做事講規則,認死理,不設防。小人卻毫無顧忌,說君子不敢說的,想君子不敢想的,做君子不敢做的,弄虛作假,造謠撞騙,挑撥離間、栽贓陷害,十八般武藝樣樣可用,完全用不著遵守遊戲規則。結果不會不是小人得勝君子得義。令君子始料不及的是小人得勝後還會向君子頭上倒一桶汙水,把自己的一切卑鄙伎倆、醜惡勾當全部推給君子。“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啊,於是,小人大獲全勝,熊掌與魚兼得,搖身變成了道貌岸然的“君子(確切地說是變成了偽君子)”。君子“丟了夫人再折兵”被打倒在地又被踏上了一隻腳,身敗名裂、一無是處。
遇到小人,最好的辦法是與他保持距離,退避三舍。如果這個小人是你的頂頭上司,你可得注意了,千萬不要與他走得太近,不要接受他給你的任何好處,不要對他抱任何希望,不要讓他知道你的真實情況和想法,擺正心態,找機會盡快離開他。做不了君子也不想做小人,又不能不與小人打交道,那麽明哲保身為第一選擇。如果在階級鬥爭中你無法保持中立,那麽寧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尚可得到寬恕,得罪小人惹上一身的麻煩很難解脫,除非你自甘墮落、同流合汙,否則即使掙脫了,也是遍體麟傷,身心俱疲。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濃如蜜。做小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小人希望他周圍的人都是君子,可任其宰割。問題是大家都變成了小人,宰誰去?有人說自己是“先小人後君子”,有時做小人,有時做君子,視環境而定。對不起,有選擇地決定什麽時候做君子什麽時候做小人本身就是小人的行為,即使在做“君子”時也一定是個偽君子。當然,不要輕易地給一個人下小人的結論。但一個人有小人的前科,又有明顯的惡習,你再把他當人看,就等於把自己放砧板上了。君子鬥不過小人,是君子千萬不要與小人去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