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餘程萬

來源: 北美君子 2014-08-31 09:08: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783 bytes)

                               

八月十五日這天回到家,打開電腦上文學城瀏覽,一行標題進入眼簾
,“日本投降六十九周年紀念….”, 突然想起一篇早已起草的博客尚未完成, 《我心中的餘程萬》。

餘程萬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很陌生,就是對於經曆了抗戰,尚活在當今的一些老人來說可能也不知其為何人。同樣,君子與餘程萬未生活在同一時代,素未平生,且無沾親帶故,在少年時代也不知餘將軍。

但是,君子從小就聽說在抗戰期間,在中國大地上,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之間,發生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打得昏天黑地的戰役,常德保衛戰。

在那場戰鬥中,中國方麵軍的指揮官就是,餘程萬將軍。

呂良偉主演的大片《喋血孤城》,說的就是這場發生在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這部影片又牽出了71年前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常德保衛戰,也引來網上一片熱議 - 常德之戰意義何在?餘程萬到底是棄城逃跑還是忠勇抗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違令突圍,是保存火種的明智,還是貪生怕死的逃避?他是值得崇仰的英雄還是應該鄙視的懦夫?

餘程萬(19021955年),字堅石,廣東台山人,國軍高級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常德保衛戰時為國軍7457師師長。而74軍,就是君子在《我心中的張靈甫》中敘述的那個王牌軍整編74師的前身。在常德保衛戰時,74軍的軍長是王耀武。74軍下轄515758三師,被日軍尊稱為“三五師”。那時的張靈甫任58師師長,李天霞任51師師長均為精壯師旅,猶以57師為當時國軍王牌中的王牌。

1924年,餘程萬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軍校中為數不多的有大專文憑的學生。因他的學識和老練,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晉升將官的人,時年僅25歲。第一位是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人李之龍。

這位25歲的少將,在抗戰爆發後,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和出色的指揮才能,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短短幾年,連升數級。在上高會戰中,他指揮57師堅守陣地,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為57師贏得了虎賁稱號。虎賁,是曆代英勇無敵軍隊的最高榮譽。

1943年,日本大本營為策應太平洋戰場,牽製中國軍隊轉移到滇緬,製定了新的作戰大綱,要求日軍第十一軍在鄂西會戰之後發動常德會戰

常德是湘北重鎮,川貴的門戶,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略地位十分顯要。常德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可北扼長江,進逼宜昌,東指粵漢鐵路,西協黔川。所以,鄂西會戰之時,57師就到此布防,抓緊修築工事,積極備戰。餘程萬向全軍官兵動員,發出了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作戰號令,誓與常德共存亡。

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日軍,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餘程萬率200餘人突圍(包括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幾乎全軍陣亡!同時,也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大傷元氣。日軍在此役遭到重創,奪城後也無力守城,6天後又被57師殘部殺回常德收複。

作家張恨水據此寫成《虎賁萬歲》長篇小說,而在電影《喋血孤城》的人物設置和情節中,也不難找出這部小說的影子。

常德戰役正酣之時,開羅會議上的羅斯福聽說了這一戰場的慘烈狀況,特意向蔣介石詢問了守城部隊番號和主將姓名,並將餘程萬的名字記在了備忘手冊上。 然而,餘程萬私自撤離陣地尋找援軍一事,卻令開羅歸來的蔣介石大為光火,因為他剛剛在羅斯福麵前保證中國軍隊有決心且有能力守住常德,可餘程萬這一撤,正好印證了外人所說的中國軍隊保持想坐等勝利的說法,讓他在盟友麵前沒有麵子。震怒之下,一連串的“娘希皮”,下令將其撤職、扣押,送交軍法處審判,並稱要將他判處死刑。餘程萬被押解重慶。

消息傳出,常德民眾群情激昂,六萬多人簽名作保,求免餘程萬一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74軍軍長王耀武也出麵求情,57師的殘部更是感到奇冤難辯:指揮官竭盡全力守城了,為什麽還要被處罰?

所幸的是,刑期兩年後,王耀武再次向軍法處說情,將餘保出,去24集團軍服役,以後升至26軍軍長直至大陸易手。

現在回過頭來看,要求部屬為國赴死大義凜然,為何最終主帥獨活?這是後來遭到詬病的主要原因。

可是,現在重新再梳理一遍,就會發現,這裏麵的冤情大如天。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由於武器裝備懸殊,麵對大規模進犯,當時中國軍隊能在一個中級城市堅守5天已很困難,而74師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在無險可守的情況 下,堅守了16個日夜,這本身已經是奇跡!戰後的常德城,從東門直接就可看到西門,餘程萬率領57師的確做到了與常德共存亡。部隊已經打完,常德已成廢墟。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七十四軍萬歲……”

這是餘程萬發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最後電文。當時,城內大火蔽天,日軍已經從各方衝入城內,餘程萬自己也拿起槍,率殘部死據城西南一隅,與日軍拉鋸搏鬥。

這裏舉目盡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的城裏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紐約時報》

在這城牆的戰鬥,日漸慘烈,甚至好像在歐洲中世紀時代那樣,以手格手,以頰撞頰作殊死的血戰。”——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

有關這場戰役的慘烈,有太多相關回憶和考證文章,電影《喋血孤城 也有充分表現,但都不如餘程萬在為《常德守城戰紀實》一書所做序言中回憶來得真切:“……敵挾其優勢武器,空炸、炮轟、毒攻,無所不用其極。我以有限人 數、血肉之軀,與敵做殊死戰……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則使刀矛或磚石木棒,與敵人死拚。直至彈盡糧絕,援救無望……”

常德會戰結束,57師八千多人僅有八十三人生還。

守城主官已經盡到了全部責任,57師官兵盡到了一切力量。

餘程萬將軍所欠的,隻是一死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執行命令完成使命的軍事角度,還是從為57師保留一點火種的情感角度,餘程萬的突圍決定,君子認為,都無可非議!

19558月的一天,未去台灣移居香港,在新界種菜養雞的餘程萬將軍,遭遇匪徒搶劫,中彈身亡。

一代抗日英雄名將,最後竟死於小*****之手,嗚呼!

然君子每年在抗戰勝利紀念日這天,仍會在心裏默默地念叨這位曾為抗戰作出貢獻的將軍的英名 餘程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