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井岡山 (二)

來源: 玉米穗 2014-07-21 07:07: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876 bytes)

早晨八點,去遊覽巴士總站。從賓館到巴士站的這一段是一條彎曲的上坡路。雨繼續下,雨點大而密,風忽左忽右,從四麵八方刮過來。路麵上的雨水順著斜坡向下滑。當我撐著折疊式小傘,於風雨中趕到巴士站時,已然全身濕透。褲子貼在腿上,鞋裏倒出水來,小傘折了兩根筋骨,耷拉下一片角來。

車站裏麵空空蕩蕩。買了票,等車的空閑時間,四處張望了一下。隔著大廳的落地玻璃,看見對麵路邊兩塊黃色的牌子立在密雨中,上書紅色大字“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須臾,巴士發車。去黃洋界。

黃洋界是通往井岡山的一個哨口。位於井岡山主峰的北麵,海拔一千三百多米。此處山高坡陡,地勢險峻,從前是易守難攻的兵家要道。一九二八年八月底,這裏發生了黃洋界保衛戰。當時,朱德,陳毅率領井岡山紅軍主力長途奔襲湘南受挫,被迫轉移到桂東。擔任前委書記的毛澤東率留守井岡山部隊之大部前往桂東去接應。國民黨軍見井岡山兵力空虛,趁虛而入,組織湘軍與贛軍一部,大約四個團的兵力,會剿井岡山。留守井岡山的小部紅軍,以僅有的兩個連的兵力,在黃洋界哨口憑險死守。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紅軍找出一門從前繳獲的舊山炮,轟擊湘軍。炮彈一共三發,兩發受潮不響,最後一發在湘軍人群裏中心開花,讓一幫曾國藩的徒子徒孫大受驚嚇,誤以為朱毛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慌亂之中,猛然記起孫子兵法第三十七計:該撒手時就撒手。於是草草收兵,溜之大吉。負責策應的贛軍見湘軍腳下抹油,心裏罵道:小兔崽子跑得快,老子也不是沒有腿。於是也調轉屁股,大步流星,打道回府去了。就這樣這次會剿草草收場,不了了之了。

其實黃洋界保衛戰發生的時候,毛澤東,朱德尚在回師井岡山的途中,遠水救不了近火,一時半會是趕不到的。當時部隊因進攻湘南受挫,士氣低落。毛澤東更是心情沉重,鬱悶異常。因為他事先料定沒有勝算,是堅決反對輕舉妄動進攻湘南的。無奈當時掌握決策權的是一個叫做杜修經的湖南省委代表。這位阿杜是一個現代版馬謖。革命熱情很高,無奈韜略不足,雖會紙上談兵,卻沒有實際軍事鬥爭經驗,但他手裏握有中央的尚方寶劍,於是毛澤東的意見遭到排斥和否決。紅軍奉阿杜之命令揮師湘南,結果如毛澤東所料,兵員折損,無功而退。

毛澤東為接應受挫紅軍主力,不得已前往桂東,導致井岡山內部空虛。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井岡山能否安然無恙,使毛澤東十分擔憂。恰是在這個時候,捷報傳到。獲悉留守井岡山的紅軍以少勝多,贏得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毛澤東頓釋重負無比欣慰。於是欣然命筆,寫下了那首《西江月 井岡山》。詩中名句“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使得黃洋界名聲比炮聲更響,從此廣為天下所知。

黃洋界保衛戰,紅軍以兩個連二百來號人,抗擊國民黨軍四個團四千人的進攻,眾寡懸殊,且武器裝備也差得遠,以常識論,紅軍應是必敗無疑的。然而憑借黃洋界的有利地勢,紅軍居然打贏了這場毫無勝算的戰鬥。由此也可見黃洋界地勢之險峻了。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想必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吧。

巴士沿著山路蜿蜒盤桓,向黃洋界開去。路的一邊挨著山壁,一邊臨著溝壑。溝壑的坡麵上滿是茂密的鬆林,不見邊際。時或可見被山雨攔腰劈斷的鬆樹一頭歪倒在地麵上,另一頭仍連著殘留的樹根。

大約十五分鍾後,來到了黃洋界旅客服務中心。中心裏麵,迎麵一幅描繪黃洋界保衛戰的巨幅油畫掛在正麵牆上。側麵牆上有毛澤東的大幅相片,其中一幅是與陶鑄的合影,相片中兩人立在刻有《西江月 井岡山》詩詞的高大石碑的兩旁,是一九六五年毛澤東時隔三十八年重返井岡山時拍攝的。這一年毛澤東七十二歲,故地重遊,心緒萬千,寫下了《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詩詞中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豪邁氣概一如早前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引無數同誌竟折腰。然而世事難料,誰知時隔一年,文革開始,無數“革命同誌”一夜之間變成了“革命對象”,而相片裏的那位陶鑄則有幸成了最早的牛鬼蛇神之一。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服務中心的後門,有一塊平台。從平台上展望周圍的山景:對麵的山巒隔著山穀與黃洋界遙相呼應。綠色鬆樹覆蓋著山坡,灰白的雨霧彌漫於山間山穀,使綠色朦朧,仿佛罩著一襲輕紗。兩條帶狀的公路蜿蜒曲折地橫臥在腳下的半山腰裏,偶爾可見玩具似的汽車在上麵緩緩移動。時而稠密時而稀薄的烏雲沉浮於半山腰間,時緊時慢地漂移著,對麵的山峰在移動的烏雲裏若隱若現。

平台連著一段陡而直的石階,石階兩旁是沿著坡麵的茂密鬆林,鬆林的地麵上覆蓋著紅色的厚厚的腐葉。雨水透過鬆林落在腐葉上發出沙沙聲響。沿著這段石階上攀數十米就是當年黃洋界保衛戰的哨口所在地。那裏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中國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離哨口不遠有一處四麵圍牆的平地,裏麵豎著高大的石碑,上麵是毛澤東的手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石碑前方有一麵寬大的牌牆,牆的正麵是朱德的手書“黃洋界”,另一麵是毛澤東的詩詞《西江月 井岡山》。圍牆外麵有一地勢較為險要之處,地上有些亂石。一架小型山炮坐於亂石之中,是當年“報道敵軍宵遁”的那座山炮的模型。

本打算拍幾張山炮的相片留作紀念,無奈打著雨傘等著在山炮前擺pose留影的遊客圍了一大圈。等了片刻,人越等越多,隻好放棄。下山去其它景點看看。

所有跟帖: 

那些老區就去過一個延安, 似乎看不出什麽了, 除了幾個舊址, 沒什麽感覺, 不知道怎麽回事 -涯涯- 給 涯涯 發送悄悄話 涯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3/2014 postreply 12:53:39

鮮血染紅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3/2014 postreply 14:39: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