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兒心得:父母無為乃大為【轉貼】

本文內容已被 [ 周遊列國逍遙人生 ] 在 2014-04-04 08:40:0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以不爭爭,以無為為,正是水的顯著特性,也是老子賦予我們的人生
大智慧。盡管“不爭”是老子的名言,許多父母讀了還是會搖頭:“這是個競爭的時代呀,不爭怎麽行?”如果談到教子“不爭”,不少父母也會疑惑:“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競爭的孩子將來怎麽生存?”

於是,在孩子的世界裏,我們見到了太多太多的爭:

  1、爭寵愛。誰不知教師的權威?況且,獨生子女在家受寵慣了,萬一在學校失寵怎麽受得了?所以,父母們競相向老師示好,爭取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偏愛幾分。

  2、爭職位。誰不知學生的地位有差別?如果孩子當上學生幹部,不但有助於自信心的養成和能力的鍛煉,各種機會也會增多。所以,有些孩子躍躍欲試,父母也倍加熱心,還出現了賄選的現象。

  3、爭分數。誰不知道分數的厲害?無論中考還是高考,一分之差便可能決定是否如願進入理想的學校。所以,為了自己勝過別人,有些學生在大考之前放“煙幕彈”,有的明明會做一些難題卻說不會,拒絕幫助同伴攻克難關等。

另外一方麵,父母不禁也在爭“為”

1996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一項大型調研,即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研究課題。調查發現,全國約50%的城市獨生子女學習過鋼琴等樂器; 1997年中央音樂學院對3297名琴童父母的調查證實;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為嚴厲的管教。調查發現,11.4%的父母有時打罵孩子;33.3%的父母偶爾會為此打孩子;至少44%的孩子因不“聽話”經常受到父母批評;21%的父母經常威脅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學琴時批評多於鼓勵。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時間。

這些都是父母以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而選擇的“為”,不管孩子的意願、興趣,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賦。將心比心,相信琴童的父母可能比別的父母更愛孩子,更關心孩子的發展。隻是不容回避一個尖銳的問題:這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關心”和“愛”呢?

應了老子“無為”的理念。在《 道德經 》第二章裏,老子在論述了美與醜、善與惡等事物對立統一之後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段話的意思是:“因此,聖人用無為的態度來對待一切問題,實行不言的教導,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以幹涉;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盡了力而不自恃己能;功業成就而不以此自居。也正因為他們不立功自居,因此其功績就不會失去。”(陳國慶、張養年注譯,下同)

這段話的核心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也是老子首次提出“無為”的概念。必須指出,老子的“無為”之說並非無所作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無為的規律去做事,像聖人那樣,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也許可以說,無為的思想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科學發展觀。無為就是不強為,不妄為,就是按規律去做。今日孩子的教育出現的問題,許多都與違背規律的強為妄為有關。無數個走上歧途甚至絕路的孩子,都是父母太有作為的悲劇作品。自由是天才成長的真正搖籃。在人類曆史上,許多科學巨匠的成功,都得益於父母的無為無不為。

發明大師愛迪生的故事尤為經典。

2005年是全世界享受電燈光明120周年,誰不感激它的發明者——偉大的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然而,1855年,8歲的愛迪生上學僅3個月,就被老師開除了,理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糊塗蟲”。原來,愛迪生連續在考試中倒數第一,而且怪問題太多。例如,老師教學生念字母把A念“ei”,他就問:“老師,A為什麽要念做ei呢?”老師又教1+1等於2,他又問:“老師,為什麽1+1等於2呢?”老師氣壞了,用竹片打他的頭,罵他“糊塗”。愛迪生的母親也當過教師,她在與校方爭論無效的情況下,自己承擔起教育兒子的重任,其方法正是無為之法。她發現愛迪生對物理、化學特別喜愛,就專程上街買來《自然科學與實驗科學入門》,又把地下室借給兒子當實驗室,任由他大膽探索。

誰也想不到,愛迪生第一個科學實驗計劃,竟是讓人在空中飛翔!他相信:如果在人體裏充上比空氣還輕的氣體,那麽,人就一定能像氣球一樣飛向天空。於是,他選擇了一種爆發劑,據說可以製造比空氣還輕的氣體。他又鼓動好朋友奧池:“你想飛不?想飛,我有辦法讓你飛!”奧池一向佩服愛迪生就同意了,口服了爆發劑,結果人沒飛起來,卻肚子疼得滿地打滾。自然,愛迪生的母親承擔了責任,又請醫生為奧池治療,又向他父母賠罪道歉,又教訓自己的兒子。但是,母親依然沒有剝奪兒子做實驗的權利,而正因為如此,愛迪生一步步走向了驚人的成功。

事實證明,愛迪生的母親因無為而成大為,恰恰在於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並創造條件讓其把潛能變為了現實。

父母如何做到無為而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有關於孩子的事情,父母應該問清孩子的想法、理由,讓孩子自己決定,不要加以幹涉。譬如孩子要參加學校的足球隊,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會由於訓練活動影響學習,但又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可以和孩子來個“君子協定”,雙方共同擬定注意條款,並要督促孩子認真遵守。

在孩子考試時“閉嘴”。許多父母在孩子考試期間很愛嘮叨,左打聽右打聽孩子考試考得怎麽樣,使孩子感到壓力很大。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少一點“關心”,能減緩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孩子考試時父母不問成績,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奇怪,爸爸媽媽為什麽不關心我了?當他主動告訴你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與孩子交換角色。在孩子心中總會對父母有一種期望,希望父母是什麽樣的,父母是什麽樣的才令他幸福;同樣的,在父母心中也對孩子有一種要求,希望孩子做到什麽才滿意,但往往雙方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與孩子交換角色,讓父母和孩子彼此相互加深理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