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倒下了,南京表示同情和無奈。雖然南京遠離青樓行業已經很久了,但是當年的南京曾演繹過無比輝煌的青樓經濟,甚至以文化的名義載入史冊,實在是了不起的事。
與東莞相比,南京是幸運的。因為在古代,南京的窯子很牛逼。
從曆史記載看,南京秦淮河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娛樂一條街起源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年了。南京是東晉王朝的都城,那時候秦淮河沿岸以房地產開發為主,這些豪宅的主人包括大將軍王導、大書法家王羲之父子、宰相謝安、謝靈運等等,絲毫不亞於今天上海的“湯臣一品”。
有這麽多達官貴人捧場,娛樂業想不火都難。隻不過,這段時期政治上不太穩定,娛樂業斷斷續續,沒有形成氣候。
真正成為一個龐大的服務型產業,是在明朝。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成了當時世界周長第一的磚石城牆。朱元璋雖然放牛的出身,但是有經濟頭腦,大力倡導通過發展娛樂業來招商引資,建設新首都。為了提高青樓妓院的地位,由皇家出麵禦賜牌匾——“秦淮大院”。所以,南京的妓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叫妓院,而統稱“秦淮大院”。
想想看,窯子的大門上懸掛著皇帝的墨寶,多氣魄,多有麵子,這可是皇帝欽賜的名號!據說朱元璋還賜楹聯一副——
上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下聯:世間多癡男癡女癡心癡夢,況複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
雅不雅?真他媽雅!雖然我猜測憑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寫不出這樣的對聯,但就算是秘書班子替皇帝捉刀,那也畢竟是借皇帝的手送出來,真是倍兒風光。
唉,東莞若是看到這些,肯定痛心自己生不逢時了。
和今天的東莞相比,明朝時的南京“秦淮大院”不論是飲食、交通、裝修、女技師相貌等硬件設施,還是技術、談吐、琴棋書畫等軟件要求,甚至各類增值服務,都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是美味珍饈,作為當時江浙一帶最大的國際化都市,天南海北的美味齊聚於此,秦淮河連接長江,南來北往,交通便利。明代南京的建築多用琉璃裝飾,“秦淮大院”一眼望去盡是金碧輝煌,絕對至尊享受。
“秦淮大院”還很人性化,知道怎樣溫暖人心,其貼心化服務集中體現在地段選擇上。
古代科舉考試高級考場稱為“貢院”,江南貢院是明朝最高規格的考場,它的隔壁是孔廟,而對麵就是“秦淮大院”,中間隻隔了一條不寬的秦淮河。一邊是孔聖人的尊遵教誨,一邊是粉黛香閨的靡靡之音,天知道還有幾個男人能認認真真讀得下聖賢之書。今天去夫子廟景區遊玩,能找到一座橋,叫“文德橋”。文德橋把秦淮兩岸連在一起,所以自古就有“君子不過橋,過橋非君子”一說,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但是君子們是很喜歡過橋的。考中了,就過橋狂歡放縱,落榜了,就過橋排憂泄憤。反正,考不考得上,都得過過橋。
難怪蒲鬆齡去了躺江南貢院趕考,落榜回老家之後就寫了一部“竟比那正人君子更可愛”的《聊齋誌異》了。想必定是去了可愛之處,與可愛之人可愛了一夜。
古人的豔遇,隻可意會,不可八卦。
科舉考試害死人啊,過去許多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在考場附近一住就是三年五載,發誓不金榜題名絕不還鄉。可是,這麽多年獨自一人羈旅他鄉,夜夜寒窗苦讀,不寂寞麽,不空虛麽?是“秦淮大院”溫暖了無數文人的心。
所以到了明朝晚期,高官顯赫更是頻繁光顧“秦淮大院”,大抵是早年投入的感情吧。我們看看都有誰——朱國弼(皇室成員、保國公爵位)、錢謙益(南明宰相、詩人)、王稚登(蘇州大富商)、吳梅村(詩人、江南大才子)、孔尚任(全國聞名的詞作家)、侯方域(政府軍的革命領袖)等等。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馬克思曾經說過:“民族的尊嚴就像婦女的節操,是連一刻的倏忽都不允許出現的。”這句話若是出現在300年前的秦淮河畔,怕是會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的。
300年前秦淮河的繁榮,離不開老鴇子們的豐功偉績。
如果你覺得我這句話說得有點過,我可以給你講個例子。
當年太平天國占領南京,實行禁欲令,全麵取締第三產業,“秦淮大院”的老板們隻好淚流滿麵背井離鄉投奔上海洋場,一起帶走的還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當時的上海剛剛開埠,隻是華商和外商進行商品貿易的地方,還很荒涼。隨著秦淮大軍的湧入,數千女性加入了開發大上海的行列中,讓無數男人感動得赤身裸體。於是,在婦女同誌的號召下,富商們紛紛來到上海投資,引發了近代上海的第一次商業大繁榮。
不久,曾國荃率領湘軍攻克南京,太平天國政權垮台,曾國荃看見秦淮河畔生靈塗炭,往日繁華不見蹤跡,便向哥哥曾國藩請教怎樣發展南京經濟。曾國藩給出的秘方是:恢複妓院。
所以,曾國荃攻克南京後發布的第一條有關國計民生的命令就是重新開張妓院。此令猶如一聲春雷喚醒了萬物,在葉落歸根的文化影響下,開發上海的“秦淮軍團”紛紛回歸故土,一同回來的還有癡情的富商們。不到一年,南京就實現了經濟繁榮的偉大複興。那一刻,男女魚水情,肝膽相照,一片赤誠。
真可謂,成也窯子,敗也窯子。
到了民國初期,南京的青樓業依然發達,而且率先樹立了品牌意識。
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民國時期南京的妓院有四大品牌,分別是:一等“蘇州幫”、二等“揚州幫”、三等“杭州幫”、四等“南京本幫”。需要說明一下,比如“蘇州幫”並不是說裏麵的員工就都是蘇州人,而是打出“蘇州特色”作為品牌,其裝修風格、服飾搭配、禮儀規範、業務流程都是符合“蘇州特色”統一要求的。
想起了張藝謀拍的《金陵十三釵》,影片裏的妓女都一色南京話,這是不符合曆史實際的。當時的頭牌以“蘇州幫”、“杭州幫”為多,講的是本地方言或者北方官話,而下等妓女多是安徽、河南人,所以玉墨應該講講蘇州話,那就更加真實了。
不過電影裏提到了地名“釣魚巷”是確實存在的,當年是大名鼎鼎的“窯子一條街”。拿出新版南京交通地圖對照,發現從我家小區門口乘坐44路、87路便可直達當年的煙花柳巷,隻可惜滄海桑田,如今的釣魚巷、平江府、武定門一帶都已住的是清白人家了。想當初,多少嚎啕與呼喊,多少香豔與快感,而今都已煙消雲散。
真是今非昔比,當年名震全國的秦淮八豔早已絕跡,今天隻能在幽幽小巷深處瞥見那幽暗的粉色小樓,嚇得你以為是“秦淮八鬼”附體。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啊。
有一回在夫子廟閑逛,不經意走到了媚香樓前,樓下豎一牌子:李香君故居。旁邊一行小字:樓上喝茶20元起步。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過去是腰裏沒銀子別去逛窯子,現在是兜裏沒票子別去逛窯子改造的茶館。不過,香豔之地有此香豔之房,倒也應景應情,秦淮文化果然源遠流長——南京不諱言金粉,妓女也有故居,嫖就嫖了,用不著像北京八大胡同那樣把牌坊都用石灰糊起來。此地無銀三百兩,何苦如此。
再說了,窯子也是文化。
要論文化,還是得看南京,連秦淮窯子都文化得這麽深沉大氣,六朝古都絕不是妄談的。
——謹以此文哀悼東莞暨紀念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