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兩次懷孕不能生子背後隱情
1924年鄧穎超第一次放棄了做母親的機會。本以為做母親的機會以後是很多的,沒想到,第二次懷孕,她竟因難產而死裏逃生,從而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紀念故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後人,後人為大。雖然後人不能盡續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對世人來說,有一條血緣的根傳下來,總比無聲的遺物更惹人懷舊。
卻要為烈士存孤續後
在周恩來紹興祖居,有抗戰時期他和鄧穎超回鄉動員抗日時,恭恭敬敬地續寫在家譜上的名字。他在白區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搜求烈士遺孤,安排撫養。他常說: “不這樣,我怎麽能對得起他們的父母?”他在延安時親自安排將瞿秋白、蔡和森、蘇兆征、張太雷、趙世炎、王若飛等烈士之子女送到蘇聯好生教育、看護,並親 自到蘇聯去與斯大林談判,達成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協議:這批子弟在蘇聯隻求學,不上前線(而蘇聯國際兒童院中其他國家的子弟,在戰爭中上前線共犧牲了21 名)。這恐怕是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大的人物,達成的一個最小的協議。總理何等苦心,他是要為烈士存孤續後啊。
鄧穎超為何放棄生兒育女?
六七十年代,中日民間友好往來,日本著名女運動員鬆崎君代,多次受到總理接見。當總理知道她婚後無子時,便關切地留她在京治病,並說有了孩子可要告訴一聲 啊。1976年總理去世,她悲呼道:“周先生,我們已經有了孩子,但還沒有來得及告訴您!”確實,子孫的繁衍是人類最實際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但是 天何不公,輪到總理卻偏偏無後,這怎麽能不使人遺憾呢?是殘酷的地下鬥爭和戰爭奪去鄧穎超同誌腹中的嬰兒,以後又摧殘了她的健康。
轉載自福寧客博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