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非洲原野上,哪一種動物的素質最高?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回答說非洲獅的素質高因為它能吃別人角馬就低因為它是挨吃的。這個答案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問題本身其實就不成立。一個物種能適者生存基因延續就是成功就是有質量,和我們人類對它們的看法沒有關係。
素質一詞本該是個生理學概念。現在被人加以歪曲,和素養混淆在一起了。而且大家實際上也常常分不清哪是素養哪是素質,信口開河的時候很多。咱們不妨來琢磨琢磨角馬的素質問題,或許能有些啟發。
喬治奧維爾在他的小說動物莊園裏杜撰了這麽一個諷刺意味的口號:"一切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比其它動物更平等!"單從長相上看,角馬這種東西肯定不屬於更平等一類的。角馬本屬羚羊一類,可長得也太不符合羚羊的形象了。稱為'馬'就更不知從何談起。它的英文名字wildebeest來自丹麥語,直截了當的就是'野獸'。想必早期的歐洲殖民者也不很待見這個四不像的家夥。
角馬吃草,運氣不好會被別人吃。它們和我們一樣,是社會動物。就是說它們很喜歡紮堆兒。同時它們又特別一盤散沙。歪曲一句名人名言,'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各人自私自利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所以它們不互相關心,也不互相愛護。碰到獅子們來打獵的時候,大家隻是自顧自狂奔亂逃而不是團結一致奮起反抗。等到獅子們終於抓住一個倒黴蛋按住了大嚼,角馬們也就紛紛停下腳步回頭去繼續吃草。
有人會說,這麽自私冷漠的東西。什麽素質!別急。角馬這樣做是有充分道理的。獅子們會餐的時候正是大家最能放心吃草的時機。這麽寶貴的時候不抓緊吃草,難道讓它們去遊行抗議嗎?為了個體和種群的生存,該做什麽不必做什麽,用不到腦子去想的。素質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