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閑時節讀秋雨(二)

來源: 漁樵耕讀 2013-10-09 19:10: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漁樵耕讀 ] 在 2013-10-11 13:17:1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二.《中華文化四十七堂課》
 
坦率地講,在讀這本書的序言時,我吃了一驚,也產生了些許反感,因為餘秋雨先生宣稱這本書來源於他給北大學生開的“中華文化史”的一門課程。也許是我很愚昧無知,但我真不知道當代學者中,有誰能以一己之力承擔如此重任,開一門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史”的課?除非是陳寅恪、王國維、錢穆、南懷瑾等讀書破萬卷的博學鴻儒再世,聯袂而為之。胡適之先生早年寫完《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後,引起轟動,暴得大名,但下卷卻一直沒有問世,引人恥笑至今。這固然是胡先生成名後分心太多,不能靜心做學問,也說明單是一門中國哲學史,就夠人鑽研一生一世了,遑論泱泱“中華文化史”呢?因此,我也很好奇,餘先生這門“中華文化史”課到底要講中國通史呢,還是要講中國文學史,哲學史,思想史,宗教史,藝術史呢,或者是農耕史,建築史,醫學史,語言史,水利史,服裝史,飲食史呢?
 
翻開書才知道,原來是課堂上餘先生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對答和討論,共有四十七堂課。好在這本書的題目沒有叫做“中華文化史”,說明餘先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平心而論,讀完這本書後,覺得還不錯,最起碼比《何謂文化》好得多。愚以為,這本書確有可圈可點之處,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先說說可圈可點之處:本書從殷商甲骨文開始談起,到先秦諸子,從屈原到司馬遷,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唐詩宋詞,從竹林七賢到陶淵明,從王羲之到顧愷之,從北孝文帝到雲岡石窟,從儒家到佛教,從唐朝詩人到兩宋文人,再到蒙元明清社會政治的方方麵麵文化,多有獵涉。由此可見,即使像我這樣的文化門外漢,也看得出餘秋雨先生的知識麵頗廣,對中華曆史文化的總體脈絡也有相當的把握。尤其是對宋朝的社會發展、文化貢獻、技術進步(如文官製度、書院製度、詩詞和繪畫、稻麥兩種等),及政治變革和軍事成敗的評價,甚為準確、甚為客觀。另外,餘先生對蒙元統治下文化的評價也有獨到之處,如對耶律楚材、元劇的發展等。對明清兩朝時代的文化專製和對漢文化的摧殘,也是一針見血,既沒有偏袒漢人君王(朱元璋),也沒有蔽於“盛世”君主(康乾),見解比較客觀獨立,沒有停留在世俗的層麵。對人物的評價方麵,他對於孔子、司馬遷、李後主等人的認識也很深刻到位,有自己深入的看法,沒有人雲亦雲。
 
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餘先生這本書中所涉及的曆史、人物、詩文、和其它文化現象基本上都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淺嚐輒止,而且經常有一些主觀武斷的結論。不知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次有限,還是餘先生“選擇性品嚐”的教學風格,抑或餘先生不願傾囊相授,或是皆而有之?
 
比如書中提到先秦“百花齊放”的“稷下學宮”,卻隻提到了孟子和荀子,而對當時“百家爭鳴”的百家中最著名的“大腕”們和他們的學說,如騶衍(陰陽五行)、慎到(法家)、公孫龍(名家)等卻一字不提。再如,老子《道德經》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個“道”字,他解釋成“世間大道”,隻是字麵解釋,等於沒說。《墨子》隻提了“兼愛”、“非攻”,不及其餘。
 
又如,談到屈原時,有個學生發言說:“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屈原走到江邊問一位漁夫… … 。漁夫問:‘你為什麽要這麽幹?’屈原就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夫就說:‘傻帽,你書讀得太多了吧!’”這顯然是屈原《楚辭 . 漁父》中的內容,學生沒有讀過不知道,演繹成了好笑的故事,情有可原,但餘先生未做絲毫糾正,不會也是沒有讀過《漁父》吧?又說:“屈原的《離騷》,在標題上就包含著‘生活在別處’的意思。他的離別,是一種精神離別。”顯然,餘先生把“離騷”的“離”理解成“離別”了,實在是望文生義了。此處,“離”作“罹”講,即遭受之意,楚辭中也有多處類似用法。另外,書中對《詩經》也是一帶而過,三百零五首詩一首都沒提。
 
同樣,書中談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大談諸葛亮和曹操父子,也談到了阮籍嵇康,王羲之顧愷之和陶淵明,卻對這個曆史階段大量豐富活躍的思想、文學,人物,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除阮嵇外)、三玄的興起、佛教的傳播等,視而不見,甚至連《世說新語》都沒有提及。南朝眾多的文人墨客在文學上的貢獻,也都隻字未提。
 
再如,談到唐詩時,餘先生稱他自己“對晚唐詩歌有種偏好”,談了半天,卻隻有一個李商隱。晚唐眾多大詩人,如杜牧、皮日休、溫庭筠、陸龜蒙、杜荀鶴、羅隱等,難道一個也不入餘先生的法眼?再比如談到宋朝,居然不提二程、張橫渠、邵康節、周敦頤、陸象山、朱熹等宋儒和程朱理性,這些在中國文化哲學史的一些重要人物和思想,不管你讚成還是反對,喜歡還是憎惡,難道能繞得過去嗎?
 
縱觀所讀過的有限的幾本“餘卷”,我覺得餘秋雨先生對中國曆史文化是熟悉且懷有敬意的,因此是一個合格的“國民”或“有知識的國民”(錢穆先生語);而且他熱心於文化教學和文化活動,對傳播和傳承中華文化也是有功勞的。誠然,作為一個文化學者,餘先生在書中給人的感覺是對中華曆史文化的了解略嫌淺顯,功底不很精深,大抵夠不上“專家”,更到不了“大師”的高度,這一點我想餘先生定有自知之明。誠願餘秋雨先生不為“高帽”所障,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羈,潛心精研學問,則中華文化幸亦,我等後學幸矣!
 
胡適先生成名後的“半卷哲學史治天下”之失,也許可以作為前車之鑒?
                       
                             西元二零一三年仲秋  
                           記於美麗家園州漁記草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謝謝好文~!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266 bytes) () 10/09/2013 postreply 20:10:07

餘練的是旁門左道,先天又缺少溫柔敦厚的氣質,所以滴他不能要求太高。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1/2013 postreply 13:04:17

好文! -圈外閑人- 給 圈外閑人 發送悄悄話 圈外閑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2/2013 postreply 16:16: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