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篆刻,聽高人指點,應該先學漢印。下麵這幾枚印是我的初練,查了篆刻字典,然後就自己畫了印稿開練了,看著也不像漢印風格,各位老師多提意見吧。
1。兩枚朱文印,2X2cm
2。一枚白文,2X2cm.
3。這個準備做我的名章, 1X1cm.
4。這個是我刻的第二枚印,第一枚印實在是慘不忍睹,就不秀了。這第二枚破得也很厲害,獻醜了。我容易嗎我?因為怕刻著手,所以每次刻都是全神貫注,神經高度緊張,目前還不敢用手攥著刻,隻能上印床夾著。
5。這一枚是學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不過我刻的是白文,他的是朱文。陳在將要南行與朋友分別時特別刻了這方印相贈,讀“問梅消息”這四個字,就會想起王維的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6。這方印是學吳昌碩的,“虛素”可能是源於《管子,心術上》:“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淡泊虛靜的意思吧。
7。這一枚是學齊白石的“不知有漢”,但齊白石的是朱文,我圖省事就刻了個白文。
話說齊爺爺這枚印是送給楊仲子的,楊是江蘇南京人,是專以鍾鼎文入印的篆刻家。“不知有漢”源出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咱中學語文課學過,它講述桃花源裏的人“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印宗秦漢”被曆來篆刻家視為宗旨,但齊白石楊仲子都是在藝術上追求一個理想境界,一是指“超世”的社會,一是指“超漢”的篆刻,齊這裏的“不知有漢”真是一語雙關。齊白石把秦漢印作為基礎,又不受其束縛,開拓自己的新路,不愧是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