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覺和晝夜倒班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ZT)

來源: ERommel 2012-04-13 19:38: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58 bytes)

新華網華盛頓4月12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對缺覺、晝夜倒班的員工或其他生物鍾失調者而言,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損害身體製造胰島素的能力並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波士頓布裏格姆婦科醫院的研究者奧菲尤·巴克斯頓等人讓21名健康試驗對象在受控環境中度過近6周。其間,試驗對象的飲食和活動水平保持穩定。在研究開始階段,每名試驗對象保持正常作息規律。在隨後3周內,他們每24小時隻睡眠五六個小時,睡眠有時在白天,有時在黑夜,以模擬晝夜倒班員工的作息時間。研究人員隨後還通過改變試驗對象的睡眠時間,模擬4小時航空飛行時差的影響。在研究結束前,試驗對象通過9個夜晚的“修複睡眠”恢複正常作息。

研究人員發現,在睡眠缺乏及作息紊亂期間,試驗對象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受到影響,他們飯後的血糖水平明顯提升,在某些情況下處於糖尿病前期水平。此外,試驗對象的靜止代謝率——即維持呼吸、血液循環等基本生理功能所燃燒熱量的速度下降。據估算,下降水平相當於試驗對象在飲食和活動習慣不變的情 況下體重一年增加10磅(約合4.54公斤)以上。不過,上述有害影響在試驗對象完成修複睡眠後大部分得到逆轉。

相關研究報告11日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網絡版上。研究者巴克斯頓介紹說,這些結果支持了此前的發現——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 晝夜倒班員工比白班員工更易患上糖尿病,因為前者通常白天入睡較困難,因而麵臨生物鍾紊亂和睡眠不足的雙重困境。不過,巴克斯頓強調,這一試驗在受控環境 中進行,與現實情況有區別,而且樣本數量過少,尚不能得出晝夜倒班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這一結論。

新華網

所有跟帖: 

反正生活要有規律就對了。 -金色的麥田- 給 金色的麥田 發送悄悄話 金色的麥田 的博客首頁 (5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02:41:15

說得沒錯!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19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18:35:04

糖尿病主要是遺傳吧? -阿方- 給 阿方 發送悄悄話 阿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06:27:40

一型糖尿病主要是遺傳,二型除遺傳外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49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18:37:29

阿意,我終於解決那個問題了。鬧了半天Moviemaker上有切換。剛剛發現。 -勤快的貓- 給 勤快的貓 發送悄悄話 勤快的貓 的博客首頁 (15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08:33:25

不錯,謝謝分享:)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27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18:39:06

糖尿病主要是遺傳四角吧?大家不用太擔心料 -阿方- -2188- 給 2188 發送悄悄話 21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20:06:00

暗號又變啦?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15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20:09:12

第三棵老槐樹,木有變啊 -2188- 給 2188 發送悄悄話 21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20:13:09

記性不錯嘛:)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20:20:48

快癡呆料:) -2188- 給 2188 發送悄悄話 21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4/2012 postreply 20:22: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