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培訓嚴格
首先是醫院護士服務質量,那是百姓如我以前不能想象的。像清潔身體上洗手間這些事情,如果在國內,要麽是家屬的義務,要麽花錢請鄉下來的村婦,另外付護工費。而在加拿大,則屬於護士護理的工作範疇。
這裏的護士護理都受過多年嚴格的專業學習和培訓。實際上加拿大醫療專業麵臨護士護理人手缺乏的危機,其中一條就是對別國證書不認可。凡是中國來的護士都需要重新註冊考試學習,取得當地的證書才可上崗。華裔新移民覺得這項條件苛刻,反對聲很高:為什麽不讓我們馬上從事專業工作。但親臨醫院後,才認識到,中加 兩囯的護士護理證書,就是忽略語言這一關,由於醫療理念不同,也不得不另外培訓。
鼓勵自理
拿攙扶病人上洗手間來説,看似簡單,但是護士根據各病人的情況,以提升病人自理能力為出發點,采用鼓勵手段和方法的同時,賦予指導協助之服務,而非簡單地陪你上次洗手間完事。鄰床九十歲老頭,導尿管去掉後,護士就要求他自己扶手推車上洗手間,那位健壯快樂的護士一路不斷地表揚:“Takeyour time!” “I am not to rush you. ”病人在護士指導下走到洗手間並走囘病床,護士會大聲地表情豐富地誇獎:“You are well done,! You are doing excellent.” 說的那位老人滿臉笑紋。
華裔炎黃子孫一個“孝”字壓頂,習慣於對患病長輩照顧得麵麵俱到。我家公公高齡且裝有心髒起搏器,骨折手術風險大,女兒從卡加利當夜趕來,姑娘活潑孝順,看老父親手上掛著點滴,就用勺子喂他喝流質。護士看到了,過來勸阻:“不要取走你父親的自理能力。”我聽了大跌眼鏡,真的是醫療理念大不同哦。中國有句 話:傷筋動骨臥床100天。但是公公手術後第五天就被要求扶手推車鍛煉走路,且家屬不得攙扶,由理療師前來指導,他們對傷者應當注重那塊肌肉那塊骨骼的運動都很有理論根據。
有語言障礙怎麽辦
由於不讓家屬二十四小時陪伴,公公隻懂少量單詞,與護士如何交流?護士胸有成竹,拿出兩張 A4 大小紙張,上麵寫滿中英文對話,一張是醫生每天查房要用的信息:另一張是病人向護士醫生表達的感受和要求:有: 我很痛;我餓了 ;我想要安眠藥; 我要上洗手間。公公需要服務時就按鈴,護士請他指出紙上其中一條要求,雙方演啞劇似的一樣,最後沒有什麽問題解決不了的。
醫生又是怎樣了解病人術後傷痛程度呢? 那是另一張有趣的紙,數字左起從一到十。“1”代表不疼,下麵畫個笑臉,“10”,代表很痛,畫個苦臉。醫生查病房時,公公指出數字表示疼痛程度,護士立即紀錄信息,作為明天的參照,列出病員疼痛的曲線表,醫生據此決定藥物劑量的調整。
醫院建築人性化的設計
醫院的建築設計也是以有利於病人康復為本。手術室設在最高樓,那是病人朮後臨時病房,以靜養和室內走路鍛煉為主,有讓家屬休息的電視室和書報。公公朮後恢複較快,沒幾天就轉到兩樓普通病房,看到許多病人聚在休息室玩紙牌聊天;甚至還有一個音樂活動室。走廊底轉彎,一條斜坡可讓輪椅通到外麵大露台花園。那裏有長椅,植物花草,和室外清新的空氣。
餘感-加拿大的英雄
曾經疑惑:爲什麽加拿大殘疾人那麽多,街上天車站隨時可見。到了醫院才知道,此地治療理念就是讓你自立自理,城市建設的設施設計也完全方便殘疾人的行走。 Terry Fox 之所以被加拿大人敬重,Rick Hansen 之所以成爲加拿大的英雄,和加拿大社會體製有密切關係。有的國家以鑄造出財富“精英”為英雄,有的以奉無敵“拳擊手”為英雄,而加拿大,以它的寬容大度對人性的尊重, 平等對待殘疾人,才出殘疾人英雄和輪椅市長。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