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英文都有“入鄉隨俗”這句成語,可見各個國家儘管風俗不同,希望新人隨俗的願望還是一致的。我經常逛超市逛商場,從中也可觀察和了解加囯的各種習俗。
最基本的一條,中國人口眾多,黃金假日旅遊景點常有前胸貼後背的擁擠。加拿大地廣人稀,人們很在意身體距離的保持,所以無論購物還是排隊付款都不會太靠近別人。
中國以前有自行車王國之稱,交通法規對自行車超速沒有任何規定。加之自行車也是競速運動的一種體育器械,所以我們少有路口緩速讓行的習慣。而加拿大的孩子們笑笑就坐在汽車後排的兒童椅上深諳汽車文化所養成的右行和十字路口左右觀察的習慣。大商場的電動扶梯,行人自然地靠右站立,留出左邊的空隙讓他人超速。我注意到當地人即使在大超市推著購物車,也遵循右行的規則,不會把車橫在一邊,去挑選另一邊貨架的東西。
還有些在中國大陸可行的習俗,到加拿大的超市就行不通了。有位先生駕車途中口渴,停在SAFEWAY拿了瓶可樂,問超市工作人員可否打開先喝再去付款,回答是“不。”SUPERSTORE曾發生過這麽一件事情,有位新移民孕婦看到散裝的糕點,拿起一塊嚐了一下,覺得不錯,剛要取袋裝,旁邊的年輕西人嚴肅地說:“這是偷竊。”孕婦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事後很鬱悶地告訴朋友:我以前居住國內那個小城,超市中凡是散裝的都可以嚐的,怎麽算偷竊呢?定居八年的朋友告訴她,這裡凡是允許嚐味的食品是放在專車上,有專人邀請你品嚐的。所以,有些我們認爲沒有什麽關係的習俗,在這裡就不知不覺地觸動了法律的臨界綫。
付款後旁邊有讓客戶捐款的小盒子,裏麵都是些分幣。有的大超市靠近出口処還有大盒子,裝的是各種新鮮的食品,那是顧客買下後馬上放在裏麵,捐給救濟低收入者的。為什麽加拿大的捐款觀念那麽普遍呢?有種説法,加拿大以前是個漁獵國家,一個人漁獵到的東西,部落村民都有權享用。而我們中國是農業大國,以家族為單位耕種,所以,如果我們有了多餘的食物,首先想到給兄弟姐妹。
看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習俗大多是從曆史國情文化衍生而成的。初到異國了解習俗和基本法規很重要。最後講一件和超市商場無關而又感觸最大、和習俗有關的事情。今年夏天在鹿湖欣賞由各種機構包括星島日報讚助的露天交響樂演出,草坪上早早坐滿了人,足有上千。大家説説笑笑野餐。但是演出結束後,草坪上竟然沒留下一張紙巾!
加拿大星島日報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