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勤快的貓”和“太太的花園”都曾經那麽喜歡、著迷《工作著是美麗的》這本書,象遇到了知音似地。
早些年能看到的書很少,沒有選擇餘地,拿到本書就如饑似渴的讀,認認真真的做筆記,一如沙漠上焦渴的行路者遇到了甘泉。
上高中時家長不讓看課外書,有一次父母帶弟弟回老家,一下子覺得解放了,一本書看了一個通宵,那種偷吃禁果沒被逮著的神秘幸福不可言喻:《小城春秋》,別的情節都忘了,隻記得兩男一女愛得一塌糊塗又互相謙讓。
一次下學的路上看到我的俄語老師拿本書,趕緊迎上去問是什麽書?老師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還奇怪,什麽人啊,煉鋼鐵的書她也看。等後來知道了內容已經傳走了,後悔莫及。直到下鄉時才看了那本書。“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可以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你知道的。)保爾。柯察金這段兒名言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第一次讀到的外國小說是:《八十天環遊地球》,不敢在家讀,晚上跑到大街上在路燈下讀,直到人腳定了心裏害怕才悄悄溜回家。向往主人公的機智、勇敢和執著,夢想著有一天也能環球旅行走一回。
中學時代看過的書印象較深的有:《牛虻》、《紅岩》、《三家巷》等。
下鄉時同學們之間傳的書就多一些了,也很有時代色彩:《家》、《苦菜花》、《林海雪原》、《金光大道》《豔陽天》、《歐陽海之歌》《野火春風鬥古城》等。那《林海雪原》中的“萬馬軍中一小丫,顏似露潤月季花。。”能整段背誦,差點兒就愛上了少劍波。
當時看過的以為最好的一本書是被列寧一夏天讀五遍、高度評價的俄國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麽辦》,被列寧稱為“這才是教導人、鼓舞人的真正的文學。”為書中那超越愛情的兩家人的友誼所折服,靈魂仿佛被淨化,被升華。
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更多的接觸到世界名著,原來世上還有這麽多好東西。看過的最喜歡的應該是:盧梭的《懺悔錄》、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婚外戀怎麽都那麽美好、純潔並深刻?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紮克係列小說等讀後,自以為對這個社會、這個人類看透了許多。
看過兩遍的小說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 • 米切爾的《飄》,看第一遍很著迷(電影也看很多遍)。二十年後又看第二遍,雖說還是很喜歡,但覺跟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等的作品比不可同日而語。
看過兩遍以上還不斷翻翻的僅有我們的名著《紅樓夢》。看紅樓充寶黛自命風流,找不到寶哥哥愣是不嫁當年曾經被榮列“大齡青年”(似乎比“剩女”還耐聽些。)。
出國後能讀到的中文書很少了,網上看書眼睛很累。感覺沒有好書讀真的是浪費生命。LG上次回國投俺所好給買了一部電子書,一次下載十本,又有書讀了。每天臨睡前,打亮台燈,身後放兩個大枕頭,一書在手,便到了人間天堂,用彩雲姐姐的話說:“魯冰花好幸福呦!”
有朋友說我讀書沒有學以致用,獨立思考少些,也許。讀書不為稻粱謀,隻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學而不思則罔”,所以讀了半輩子書仍然是迷迷茫茫,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出多年前的讀書筆記分享一二,親自獻醜:(現在已沒有那麽認真了,象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堆在眼前,哪裏還顧得細嚼慢咽?)
知否知否?“摘”字寫錯了。。
謝謝。謹以此貼祝朋友們聖誕快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