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狀元“私奔”港大 “娘家”為啥就留不住孩子

港大已確定錄取內地省級高考頭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頭名、上海和湖南文理科頭名等,相比去年人數增加近一倍。港大今年將為30名內地優秀學生提供每年16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北京晨報7月3日)
  香港高校自1998年開始到內地招生以來,規模越來越大,風頭越來越勁是不爭的事實。連續數年,年年都有十餘名高考狀元被港大收入囊中,今年又有多達11名狀元 “棄”北大清華而上港大,不能不讓自詡教育質量內地“第一”的北大清華汗顏。筆者以為,這種現象揭露的其實是內地“一流大學”的“老底”。
  第一個“老底”,對於優秀學生的獎金激勵不夠。香港大學年年拿出天價獎學金來獎勵內地學子,而且獎金優厚,去年香港大學頒發的入學獎學金中,全額獎學金為50萬元港幣,基本可解決內地學生在港大就讀時期的學費和生活費。在並不輸於內地教育質量甚至更高的情況下,巨額獎學金的誘惑自不待言,學子們當然會“義無反顧”。這樣的現實就在於,北大清華和港大相比就是辦學和引進人才方麵的“掣肘”,表麵上看是錢多少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可以拿多少錢來辦教育的問題,進而體現教育部門的重視與否。這恰恰是北大清華搶狀元時拚不過港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老底”,是國內再優秀的大學也過多地受著行政化辦學模式的影響,這是機製所限、先天不足,對於追求更多實現自由學習氛圍的學生就變成了硬傷。就高校管理機製問題,學者汪丁丁曾憤而拍案道:“愚蠢的管理體製產生愚蠢的管理方針。”窺一斑而知全豹,不排除在教育機製和學習機製方麵,北大清華多年來形成的教育慣例有待改進。
  第三個“老底”就是發展機會。不是說北大清華沒有 “機會”,而是長遠的、更大的發展機會,香港大學提供給學子的相對更好些,比如比內地大學更靈活的交換生製度、更廣闊的就業途徑和機會。這些現實問題,北大清華往往難以和港大媲美,淪落下風也就不奇怪了
。教育製度、理念、方法再不改革將會有更多的狀元走出去,但不一定會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