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麥田
圖片來自網絡
我發現有很多家長都不和自己的孩子說母語,包括那些送孩子上中文學校的家長,一邊讓孩子辛苦的學著中文,一邊還繼續和孩子說著所在國的語言,不給孩子一個練習口語的機會。
當年我們剛生下老大的時候,也曾認真的考慮過該和孩子說哪國語言?因為孩子將被送去本地托兒所,如果我們和他說中文那他就聽不懂丹麥文,那麽他和其他孩子及托兒所的老師怎麽交流呢?為此我們專門約了丹麥的兒童語言專家,谘詢中他強烈建議我們和孩子說自己的母語。
因為,我們作為第一代移民,無論我們把本地語言學得多麽好,總還是會有口音和細微的語法錯誤,而這些正是最難克服的語言障礙,一旦我們的孩子學會的是我們這樣的“洋濱腔”,以後再要學會真正標準的丹麥語將很不容易,將會付出幾倍的努力。那時我正在從事翻譯工作,聽了語言專家的具體分析也不由得心服口服。
關於我們擔心的小孩子是不是會因為語言不被托兒所接受?後來等我們把孩子送進去了就知道專家說的一點兒沒錯了:孩子間的交流和語言幾乎沒有什麽關係。記得剛開始我陪在那裏的時候,我那一歲半的兒子和其他差不多同齡的孩子玩的十分開心,最有趣的是他們各說各的,語言似乎隻是意思一下,重要的是他們的歡笑和一起參與的快樂,至
小孩子的語言潛力是遠遠超出我們成年人的想象的,雙語並且會幫助他們更充分的使用自己的大腦。我的老二語言能力比哥哥弱一點兒,也許是雙語環境讓他遲遲不肯開口說話,老二是快滿二周歲了才開始說話的,在這之前他全部能明白我們家裏的中文和托兒所的丹麥文,但他就是不說,後來他一開口就同時把兩種語言都說的很到位了。事實證明我們所顧慮的問題都不存在。
曾經多年前,我遇到過不少中國母親在孩子的麵前不願認同自己的中國大陸血統,中文肯定是不願意說的了,黃皮膚沒有辦法改變就編說自己來自香港之類,好在現在香港也回歸了,估計冒充來自香港的國人也會少些了。說實在,無論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出生在中國,西方人始終是拿他們當中國人看待的,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為他們建立對自己宗祖的認可,自己就已經為了自己的血統自卑,那我們的孩子還怎樣能很好的定位他自己呢?他們往往會變得缺乏自信,長大之後找不著自己的根,這對孩子是有害無益的。
如果我們和孩子說自己的母語,那麽孩子從我們這裏學到的是正宗的中國話,這會對孩子的將來帶來很大的收益,不僅僅是為了就業找工作,就業上的好處我們都很清楚,更重要的是孩子對自己祖宗的一個認同上,當中文也是他自己的母語之後,那麽他就更能接受自己的血緣來自中國的現實,幫助他產生興趣來了解中國的璀璨文化和悠久曆史,並對自己父母的祖國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
(對了,再補充一點,孩子會說我們的母語,那他們和祖父母交流起來就方便了,老人們肯定很高興。)歡迎網友們接著補充!
網絡轉載時,敬請注明出處並告之.
傳統媒體轉發, 須經作者同意,作者保留版權。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