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李克用父子(zt)
1964年12月29日,毛澤東在給田家英的信中說:“近讀五代史唐莊宗傳三垂岡戰役,記起了年輕時曾讀過一首詠史詩,忘記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請你一查, 告我為盼!”為了便於查對,毛澤東還憑記憶書寫了《三垂岡詩》:“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 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又在詩後注明:“詩歌頌李克用父子”。
後經查對,此詩的作者是清代雍正年間進士 嚴遂成。毛澤東手書的這首詠史詩,除了將詩題《三垂崗》中的“崗”(據《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誤寫為“岡”外,還有兩處筆誤:一處是第四句“連城猶 擁晉山河”中的“猶”(應為“且”);另一處是第七句“蕭瑟三垂岡下路”中的“岡下”(應為“崗畔”)。全詩其他各字準確無誤。由此可見,嚴氏詩作當初給 毛澤東留下的印象該是何等深刻!
毛澤東矚目的“李克用父子”,是五代時期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和他的父親李克用。他們在當時群雄逐鹿的曆史舞台上,確實演出過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
李氏先祖在唐代為西突厥別部處月部落,活動在沙陀磧(今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一帶),稱沙陀突厥。沙陀族由此得名,族姓朱耶氏。後因戰亂輾轉東遷,當徙 居今山西定襄一帶時,已擁有萬騎驍勇善戰的沙陀軍。至朱耶赤心,因鎮壓龐勳領導的戍卒起義得力,唐朝特賜姓名李國昌,擢為振武節度軍使。此後,朱耶氏世代 遂改姓為李。
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時,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奉詔率軍救援。事成,授河東節度使,不久又被封為晉王,成為一方霸主。為爭奪黃河兩岸地盤,他同宣武節度使、梁王朱溫對峙達四十年之久。待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李克用拒不承認,仍襲用唐“天佑”年號,以示與朱溫抗衡到底。
李克用在彌留之際,把李存勖喚到病榻前,從箭囊裏取出三支箭,語重心長地叮嚀:你要記住,這三支箭,一支用於討伐出爾反爾的燕王劉仁恭父子,以解除問鼎 中原的後顧之憂;另一支用於教訓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他與我結盟,相約聯兵共翦朱溫,末了陽奉陰違,食言毀約;最後一支用於消滅李家宿敵朱溫。如果你能將 這三件大事辦成,我在九泉之下也就毫無牽掛了。李存勖遵囑將遺箭供於祖廟,每逢出征便按順序請出一支,隨軍為將士壯行助威,待班師凱旋,再送回祖廟供奉。
李存勖銘記乃父遺囑,率部同朱溫父子兵戎相爭。公元908年潞州境內三垂崗一戰,圓了李克用二十年前的夢。當年,李克用在邢州大捷 之後,還軍上黨,曾在三垂崗休整。李存勖時年隻有五歲。一天,李克用外出校獵,將李存勖帶在身邊。獵間小息,他乘興到一座古祠飲酒,隨行伶人奏起聲調淒苦 的《百年歌》,暗示歲月無情,人生易老。慣於戎馬生涯的李克用,不僅未被樂曲傷感的旋律感染,反而樂觀地撫摸著偎依在膝邊的李存勖說:“老夫壯心未已。二 十年後,此子必戰於此。”後來,李存勖果真實踐了李克用的預言,在南征北戰的沙場上,先後戰勝了三大敵手,並在朱溫死後趁朱氏兄弟爭奪皇冠之機滅掉後梁, 將此前建都魏州的後唐王朝遷往洛陽,實現了父子兩代的夙願。
不幸的是,李存勖執政後沉溺聲色犬馬,玩物喪誌,丟掉了戰場上披荊斬 棘、開拓進取的精神,對軍國大事日漸冷漠,使大權旁落於伶官和宦官手中。伶官景進是蠹政害國的禍首,竟被李存勖倚為心腹,“軍機國政,皆與參決”。景進專 門探察和奏呈文武百官動靜,鬧得“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以避禍”。無可奈何,隻好以金銀珠寶賄賂後宮。由於李存勖胡作非為,隻用三年時間,就把後唐推 向分崩離析的境地。同伶官、宦官素有芥蒂的從馬直(即親軍)指揮使郭崇謙,趁機發動兵變,率軍攻打皇城,李存勖被流矢射中身亡,後妃和宗室子弟均遭殺戮。 李克用父子兩代在馬背上得來的天下,傾刻間落入他人之手。
李存勖何以“其興也?然,其亡也忽然”?《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的評 論切中肯綮,既肯定了他的曆史功績,將其喻為少康、光武式明君,說他“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 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又抨擊了他驕奢淫逸,居安忘危,“以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還特別 強調,前列倒行逆施,“夫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矧鹹有之,不亡何待?”更發人深省的是,最後升華出兩句警世恒言:“靜而思之,足以為萬代之炯誡也。”這同 杜牧在《阿房宮賦》篇末對秦朝的扼腕慨歎:“嗚呼!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教人常思常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