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煩談“主義”,尤其是裝腔作勢的空談。這次湊個熱鬧。
“主義”好比“種子”,能不能長出好莊稼,要看種在什麽地方。或者說,西方民主是一朵奇麗的“花卉”,美雖美,但要養活養好這朵“花”,條件要求很高。拋開歐美和中國暫且不談,講一個非洲的例子。
以西非尼日利亞為例,她在非洲的地位有些類似亞洲的中國,論人口非洲第一(一億五千萬),論GDP非洲第二(南非第一),論資源盛產石油(OPEC成員),論土地種啥長啥(可耕地麵積比例60%以上,中國大概20%左右),更難得的是,既沒台風,也沒地震,還不缺水。但幾十年來,始終沒有起色。
尼國沿襲老英體製(以前是英國殖民地),三權分立,民選總統,新聞自由,.工會林立,.....。典型的西方老資特色。
看看這體製的實效:
其一,基礎設施落後。電力:全國日發電量不如中國的一個省;公路:年久失修,事故不斷;鐵路:曾經有,然後從有到無。曆屆政府訂目標,年年投錢(賣石油掙的),不但改善甚微,有些反而愈發惡化。咋回事呢?一則層層“扒皮”,輪到正事兒時錢已沒剩多少;二則效率低下,還趕不上原有設施老化的速度。俺將中國、英國和尼國的工程特點比較了一下,結論是:中國快但不細,英國細但不快,尼國哪頭兒都不占。
其二,政策執行不利。對各行各業,政府都有相應部局,也有參照英標製定的國家標準,但到企業層麵,各顯神通,自行其是。執法人員不懂嗎?不是。你沒毛病,爺怎麽掙錢?也不能全怪他們,即便執法一級不通融,錢給到上麵,一樣解決問題,您還兩手空空。
其三,工會大行其道。工會無疑是需要的,但應適合國情(俺認為,西方理念的工會不適於經濟落後國家)。且看尼國工會的威力:教授不滿意就罷教,警察不滿意就罷警,電力係統不滿意就罷電,天然氣係統不滿意就罷氣,機場不滿意就罷飛......。咱就說,好比一體弱之人,各部器官是今天罷肺、明天罷肝、後天罷心,好得了嗎?
俺將尼國與歐美比較了一下:一樣的“種子”,不同的“土壤”,“莊稼”如何就不用說了。
俺又將尼國與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比較了一下:當時中國是計劃經濟,因此具備了比較係統的產業體係,改革的要點是如何進入市場經濟,或者說是改善落後的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的問題。而尼國市場經濟了幾十年,直到現在都沒有基本的工業體係。
再舉一個中國的例子。入世談判時,中國咬緊牙關堅持控製金融市場開放,這次金融危機逃過“生死劫”,否則比西方還慘。
由此可見,不能單純用市場經濟來衡量一個國家的體製優劣,更不宜比較主義間的局部,進而概括全貌,因為比較的基礎條件完全不同。
近年來,尼國政府對中國的發展愈加重視。俺與尼國政界和知識界的一些朋友閑聊,認為尼國未來具有極大潛力,朋友問及看法,俺不敢亂講。實際並不複雜:這麽好的“地”,既然原來的“種子”收成低,試試別的唄,雜交的更好,既抗病蟲害,還產量高。
當然,即便在非洲,各國情況也是不同的。但道理都一樣:合適的“種子”要種合適的“地”,誰說也不好使,試試便知,管他姓“資”還是姓“社”,沒準兒“社資”雜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