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人丟失了什麽——重讀《滕王閣序》並致友人(作者:閻晶明)

來源: XiaoLinchuan 2010-10-25 18:39: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33 bytes)

文章來源: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5261

那天,我上火車前,匆匆忙忙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準備路上閑時閱讀。猶豫再三,提取一冊老舊的《古文觀止》。路上還真翻讀了幾篇妙文。讀書真的是很奇怪,年齡、心境不一樣,讀書時的看點及其評價角度都會發生變化。有人說這是一種讀書的深化過程,我倒也並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但的確很多想法不一樣了。所以我有興趣對你講一下那天途中閑讀《滕王閣序》的一些想法。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餞別”,就是受邀吃飯去了,而且是在滕王閣這個奢華的“形象工程”裏麵。通讀全文,我發現,語詞華麗的《滕王閣序》,其實包含了三個方麵的內容,同時也體現了三層含義。一是對這場盛大宴會的描述,對主人的感謝之情;二是對滕王閣勝景的描繪和盛讚;三是作者以一個文人的姿態抒發了個人報國無門、鬱鬱不得誌而又堅持真性情的內心想法,這些想法有點像個人牢騷,更有一種人文情懷。這就看我們如何解釋了。

  我的聯想是這樣的。我們究竟丟掉了哪些文學傳統?何謂文學的真實?比如王勃的這篇名文,其中最精彩的華章是對景物的濃墨重彩般的描寫,對仗之工整,辭藻之華美,文學史上也屬少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更是成為千古絕唱,是純粹寫景的經典。但我今天重讀《滕王閣序》卻更看重另外兩個層麵的描寫。一是不吝筆墨對“俗事”進行交代和敘述,二是對個人情懷的真切表達。我以為這正是今天文人所缺少的。文中有一個特殊的人物,叫閻伯嶼,此公時任洪州都督,是個純粹的官員。我們知道,滕王閣本來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李元嬰,一個無心問政而專好附庸風雅的公子在任洪州都督時修築。到了閻某上任此職,他重修滕王閣並在其上大宴賓客,王勃是在省父途中路過洪州,有幸參加了這次宴會。

  按理說,王勃即使要為滕王閣寫序,也應是受景物感染,揮毫寫就才是,沒有必要而且應當以文人之自覺回避、不屑將閻伯嶼這樣的“官員”引入文中,破壞文氣不說,還顯得喪失了文人應有的警覺與清潔。可我們讀到的,卻是王勃對宴會盛況的稱讚有加,是他對“都督閻公之雅望”的感謝。一場由“官員”組織的聚會,王勃卻用了比美味佳肴更加豪華的詞句進行渲染。作者先後兩次寫到宴會盛況,也足以說明他對場景的描述並非敷衍之辭,他是真的為現場的氣氛所感染。我在想,我們今天的文人,有誰願意在自己的文章大肆描寫“領導”的盛情,宴會的景象,微熏之際的內心感受呢?

  《滕王閣序》的另一層含義更加讓人覺得觸動心懷。這就是少年才俊王勃,在為官員寫就的應景文章中,抒發了自己作為一個文人或曰“知識分子”的情懷與氣節。這種明顯“跑題”的作法,實在是其自由心態的另一種體現。在寫盡了眼前美景之後,詩人筆鋒一轉,開始了文人情愫的釋放。“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已經將感情由酒酣耳熱的投入逆轉到孤獨難奈的悲涼之中。請看: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孟嚐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寫得多好嗬。此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個在眾聲喧嘩中孤獨徘徊的詩人形象。他對世俗歡樂的認可和投入原來是如此脆弱和有限。文人的“毛病”很容易翻騰出來。不要忘記這可是吃喝了人家之後,為人家的“形象工程”寫的讚辭嗬,他怎麽能夾帶這麽多“私貨”呢。更有甚者,除了傳達一般的文人感懷之外,王勃居然直接寫了自己。“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一個空懷大誌卻報國無門者的形象躍然可見。

  我以為,我們今天很難讀到這樣一唱三歎的文章了。這些年來,我也在一些風景名勝之地見過一些詩詞歌賦,不少都是出自當代文化名人之手。引經據典,對仗工整,盛讚美景,誇耀成就都顯得到位準確,可是我們從中讀不到一個“我”字。既沒有現身於“現場”的“小我”,也不見感時憂國的“大我”,既不願聲言自己應邀而作的榮幸,也不想抒發一點與景無關的“文人情緒”。如果我們把《滕王閣序》劃分成“寫俗事”、“讚美景”、“抒情懷”三個層麵的話,我覺得我們今天讀到的很多同類文章,包括一些所謂的“文化散文”,其實是丟棄了兩頭而隻抓了中間,隻竭力表達了對景物的描寫,而忘了“在場”的感受與遠闊的胸襟。不坦蕩也不文人,挺沒意思的平麵寫作到處可見,獨特的文人情懷不見蹤影。

  我佩服王勃這樣的“青年作家”,即使到文章結尾,他也不忘對當天見到的“世麵”表達留戀之情。“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但那種物是人非人的不可把握,世事蒼桑的不可逆轉,仍然是盤桓在他心頭最大的“糾結”,正所謂“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說來說去,我就是覺得我們今天的人寫了很多假文章,失了許多真性情。其實,“講真話”並不等於講漂亮話、講大話,也包括表達對世俗快樂的滿足和興奮,受邀受捧的喜悅和當真。同時,文人的文章應時時將自我帶入,這種投入不一定都是在道德製高點上的指點,“憤青”般的指斥,也可以是一種無法追蹤時代大潮的落寞感傷,一種無所作為的無奈與辛酸。那才會多一些真正的文采和個性吧。你說呢?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袁枚
  • 《隨園詩話》趣談:清代中葉四大暢銷書(作者:王學泰)
  • 世俗的千年力量——重讀《千裏送京娘》(作者:山穀)
  • 被誤讀的文史常識:“豐碑”非碑,”五毒“非毒(作者:郭燦金 張召鵬)
  • 西藏專題:中國西藏的曆史沿革(作者: 陳慶英)
  • 所有跟帖: 

    學習了,鼎上!!! -tiantu- 給 tiantu 發送悄悄話 tiant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5/2010 postreply 20:05: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