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eryl Streep和Barbra Streisand 是我喜愛的兩個女演員。
《走出非洲》中有一個片斷,晚餐後,男人們在壁爐前拿著杯酒,聽女主人講故事. 男人隨便起個開頭,她就能接下去,即興的故事將人帶到一個神秘悠遠的世界。 可還有比這更迷人的女人嗎. 那個場景中的女主角就是我心中的Meryl Streep。
這個《The Way We Were》中的女主角,就是我心中的Barbra Streisand ]
《The Way We Were》這個電影故事情節簡單. 大學時候的凱特 (Barbra Streisand ), 是一個長相一般,處世不圓滑,不入主流,容易激動的女孩子,給人一種永遠緊蹦著的印象。
相比較,哈博(Robert Redford) 有英俊的外貌,強健的體魄,優美的文筆,貴族的氣質,永遠自信滿滿。30年代的大學時代,他毫無疑問是一個明星, 眾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眾多女孩子中,也有凱特。
年輕的凱特,沒有自信,她的能力還低於自己的信念和期盼。而哈博的自信是來自一個事實, 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取得了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 光環。
哈博的才氣和自信是深深吸引了凱特。 大學時代,哈博和凱特沒有戀愛,就如一個灰姑娘和王子,他們的區別太大。。陰差陽錯,二戰結束時候,他們又相遇了。戀愛,結婚。
隨著時光留流轉,她的魅力逐日顯現。凱特的美麗來自對自己和對別人永遠有更好的期盼和推動, 和隨之培養起來的一種來自內心的自信。
年輕人的夢寐以求的東西, 如果不是一種信念和理想, 而隻是光環, 那麽這個光環注定要黯然失色. 年輕時光不常駐, 永遠不再來。 和凱特在一起的時候,哈博的個人潛力是得到最大發揮, 這是在凱特的不懈推動下。
然而,這也是他們分歧的最根本來源。
對於哈博,優越地或者優雅地享受生活是他的人生哲學。所寧願做一個仰人鼻息卻利潤豐厚的劇本作家也不願意坐下來創作一些嚴肅的作品。生活使得這個曾經的王子日漸庸俗化。
最終,哈博受不了和凱特的自我追求所帶來在的壓力,他們分開. 哈博重新回到那個給他掌聲和安慰的女朋友懷抱。他選擇了THE EASY WAY OUT, 雖然那個時候,凱特剛剛有了他們的女兒。
多年以後,他們在紐約再次見麵。凱特還是那樣美麗,自信,還是那樣堅持自己的信念, 還是那樣為之孜孜不倦。
哈博還是那樣優雅,隻不過再也沒有了青春的風采,淪落到依賴懷裏摟著的年輕漂亮姑娘而顯示自己的存在。
雖然哈博連見自己女兒的勇氣都沒有,最終他們都達到了互相理解。哈博和凱特在一起的時候,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輝煌不是因為掌聲,而是他曾經為凱特而激勵自己,發揮了他自己最大的才能。然而,這種生活不適合哈博, 因為他不是凱特。
那個曾經的生活,對哈博來說,是一種付出, 他為凱特為努力過
那個曾經的生活,對凱特來說,是一種收獲,世界上隻有她一個人看到了哈博的最光輝一麵。
Reference:Wikipedia
--------------------------------------------------------------------------------------
Memories,
Like the corners of my mind
Misty water-colored memories
Of the way we were
Scattered pictures,
Of the smiles we left behind
Smiles we gave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ay we were
Can it be that it was all so simple then?
Or has time re-written every line?
If we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again
Tell me, would we? could we?
Memries, may be beautiful and yet
Whats too painful to remember
We simply choose to forget
So its the laughter
We will remember
Whenever w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The way we were...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