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郎朗的成功看天才和機遇

本帖於 2010-05-03 03:55:10 時間, 由版主 笑比哭好 編輯

極少看中文電視,一時心血來潮,打開,正播《華人世界》,講郎朗成功的故事。以前也看過一兩次采訪郎朗的節目。有人說他高傲,我覺得他在這個節目中的談話還算樸實無華,長大了許多。

很高興郎朗沒有特別提到幼年時他爸爸那套“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法。以前的采訪,他總會提起並以此為榮。也使許多國內的家長們盲目效仿。有一個女孩告訴郎朗,她因為被打了四百個耳光而愛上了鋼琴。郎朗說,沒有人因為被打四百個耳光才愛上彈鋼琴的。很好。興趣是逼不出來的。郎朗總算也對社會負了一次責任。

成功的路沒有一條是相同的。你打不出另一個郎朗來。

從郎朗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成功看出他漸漸地成熟了。他的父親卻不見長進。這位以“嚴父”為榮的父親,最近的一句話是,“我們已經在美國打下了市場,現在是在歐洲打市場”。他以為兒子是商品嗎?兒子是一個鋼琴家,他老人家應該做的事是安靜地坐在家裏欣賞兒子的唱片,為這麽有出息的兒子欣慰,而不是出來丟人現眼,出風頭。不過,郎朗父親一直以來堅持兒子是天才的執著,確實讓人佩服。可以為兒子辭工作,可以每次在兒子不進步時都埋怨是老師的無能,也就不斷地為郎朗尋求到了最優秀的老師。

郎朗五歲就在鋼琴比賽上獲得冠軍,十一歲就在國際上奪冠。他算不算天才?我不清楚。高爾基說過“天才出於勤奮”,郎朗至少算一個勤奮的天才吧。去年在Ravinia Park看他的表演,因為距離遠、周圍嘈雜,無法用心領會。但可以看出他的演奏技巧已經很純熟了,曲子不是彈出來的,而是從指間流動出來的了。

郎朗確實彈得很好了。但在美國,他的知名度還是很底的。如果不是幾年前著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一場音樂會上,鋼琴家安德魯·瓦茲(André Watts)因病缺席,郎朗有幸做了替補,他的音樂生涯不會有這麽大的轉機。也因此,那些已經買好票的音樂界大師、大評論家們才得以欣賞到這個中國小夥子的精彩表演。之後,才有可能與國際著名IMG 演出公司簽約,才開始了他的演奏家的道路。

可見,天才的成功也是需要機遇的。如果當初沒有他的老師 — 著名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院長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的極力推薦,就不可能成為大樂團的候補;如果André Watts那天沒有生病,就沒有今天的郎朗。或許還要耐心地等待著下一個機會的降臨。

因為自己是做藝術工作的,我周圍有許多認認真真作畫、作音樂的朋友,其中有不少人都很有才氣,他們的作品也十分精彩,完全不亞於那些掛在畫廊裏大賣的畫;完全不比在台上的演奏家們演奏得差,但他們缺少了機遇,隻能做“默默”的藝術家。我想,其他學科也是如此。

是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需要做的隻能是努力地完善自己,準備好自己。機會隻掉在有準備的人頭上。這,算是郎朗成功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吧。


-------


附:

郎朗的成就(摘自“百度 百科")

他是首位在22歲前就和世界所有著名樂團包括美國五大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合作過的音樂家。

他創造了許多“第一”,堪稱世界樂壇的一個奇跡:

他是第一個與世界所有主要樂團長期合作、並在世界所有主要音樂廳舉辦過獨奏會的中國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獨奏會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廣場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並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向全世界轉播演奏實況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紐約時代廣場同時由七塊大屏幕轉播他與中國愛樂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世界杯足球賽開幕音樂會進行演奏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一個月的時間裏連續演奏十首不同風格鋼琴協奏曲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擔任聯合國兒童和平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的鋼琴家,也是曆來最年輕的;
他是第一位由施坦威鋼琴製造商在其150年曆史上以一個藝術家的名字命名產品係列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進入卡內基音樂廳董事會的中國人,也是其曆史上最年輕的董事,並被列入“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係列”;
他是第一位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的中國人;
他是第一位獲得格萊美古典音樂最佳演奏獎提名、並在頒獎儀式上演奏的中國人;
他的每張音樂專輯,都在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這個我不敢肯定是事實)
他的演奏會長期在世界各地的票房雄踞第一。(這個我也不敢肯定是事實)


朗朗的不足 (摘譯於“Wikkipedia"):

郎朗的表演也受到了一些評論家的批評。他的表演風格被認為是“不夠流暢和做作”(Piano Concerto No. 2; Paganini Rhapsody: Music: Sergei Rachmaninov, Valery Gergiev, Mariinsky (Kirov) Theater Orchestra,Lang Lang)。還有“實在枯燥”、“不好”、“沒有前途” (Classics Today.com)。 一些評論家感覺他的彈奏粗俗,缺乏敏感性而給了他一個外號“Bang Bang" (McDougall, Christopher. "Bang Bang." Esquire; Dec2005, Vol. 144 Issue 6, pp. 210–11, 2p, 1c)。另一些人描述他的表演“不成熟”,盡管表揚他“以年輕的聲勢征服了觀眾”(Ross, Alex. "The wow factor", The New Yorker, April 2, 2007, Vol. 83, Issue 6.)。。。

眾所周知,郎朗的演奏帶著誇張的舉止和麵部表情,這個風格影響了他近期的表演,而受到批評。但也有人認為這種“動態行為”也“很有趣去觀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墮落
  • 沉澱
  • 童言 • 記憶中
  • Waiting...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