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大悲:刻骨銘心第一次 (2)

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200912/heartbreak-and-home-runs-the-power-first-experiences?page=2
Heartbreak and Home Runs: The Power of First Experiences

大喜大悲:刻骨銘心第一次 (2)

第一次失去親人之痛

在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中,亨伯特青梅竹馬的女友,那年夏天曾經狂熱地愛著他的安娜貝爾,不幸因斑疹傷寒而死了。身心交瘁的亨伯特這樣描述,“我深陷在這些悲慘的記憶中不能自拔,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就在那個遙遠的夏天,我的一生被劈成兩半?”

第一次失去親人後的痛苦與以後的諸多失親之痛不可相提並論,因為它第一次把我們浸沒在冰冷的現實裏,失去親人的危險真的正在我們身邊不斷地徘徊。雖然長到一定的年齡,我們在思想上已經有了"死亡"的概念,但是直到它真的降臨到身邊,我們並不真正把握它。

“在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裏,是對親友的愛把我們聯在一起。" 研究人們如何理解失去親人悲痛的孟菲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說,"如何應付這種心理上的緊張局勢,決定了我們是什麽樣的人。"

Bottom of Form從小失去親人後的痛苦可以毒化你對他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削弱你在以後與他人的合作關係中全全身心投入的能力,辛格解釋說。早期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曆和患抑鬱症的機會之間密切相關,而且也減弱後來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但許多人發現,一場失去親人的慘痛經曆,會使他們更有社會適應力。麵對失去親人的變故,與在強壯安全的照顧下成長的人一樣,樂觀的人會比那些不那麽樂觀的人應對的更好。

但是,麵對失去親人,好的適應力最大的能力是“建立意義", 即, 能把慘痛經驗編織進一個更大的關於"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麽"的思維之中,研究悲痛行為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瑪麗弗朗西絲奧康納說。

例如,羅伯特內米亞的父親自殺時,羅伯特還是個孩子的,他畢生致力於研究人們如何理解悲痛的意義。

小時候失去親人或受到虐待的刻骨銘心的慘痛經驗,可能使人們對世界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得出錯誤的結論。或許你的第一個男朋友虐待過你。你可能會錯誤地推斷,都是你自己不好,不加小心。但真相是,他的虐待可能針對任何人。

這就是第一次經驗的魔力。因為他們難以忘懷,先入為主,使我們倉促得出過於簡化的關於"我們是什麽樣的人"的結論。積極的第一次經驗可以激勵我們一生,但消極的第一次經驗可以禍害我們一生。

所以,如果你過於集中於一個消極事件,把它作為你一生的轉折點,你一定要問一下自己:是否發生的那件事情真正反映出"你是誰"?或問在同樣的情況下,別人會作同樣的選擇嗎?“在以後的重複的經驗裏,我們了解那些是自己無法控製的外界因素,”辛格說。“但是,第一次時,我們不了解這些,所以我們更有可能感到,不幸事件是由於我們自己的不良品質造成的。”

第一個謊言

兩名婦女對研究欺騙的加州聖巴巴拉大學的心理學家貝拉德保羅講述了她們撒的第一個謊言的故事。第一個講述了她小時候有一天晚上非常想出去,但是她父親禁止她這樣作。最後,不管怎樣,她還是去了,回來以後她編了個瞎話。當他爹傻呼呼地信了整個瞎話故事,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太有才了。從那一時刻,她開始隨心所欲地撒謊撂屁。

另一名婦女則講述了她作為一個女孩,非常好奇姐姐與她男朋友的事。一天晚上,正當她用電話分機偷聽他們談話的時候,父親突然走了進來,她當場被抓了個現行,驚慌失措,她脫口說:“我隻是在擦拭電話!”不久,因為對謊言的內疚,她立即承認偷聽與撒謊並道歉,下決心以後永不再撒謊。

第一個謊言讓你越過一條界線。你認識到你以前忽識的能力。對於非常誠實和非常不誠實的人來說,謊言可能揭示你的性格:裁決必定不與行為相一致,或者認識到你可以有一個新的行為方式。德保羅說,但是對於處於這兩極之間的許多人來說,第一個謊言以後你的行為方式,取決於事情的結果和你如何反應。如果我們做了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說,偷商店裏的東西,不幸失手被逮到並受到處罰,我們很可能會牢記這個教訓,把"偷竊是不對的"納入我們內心的價值係統。但是,如果你幸運得手,沒有被人發現,我們可能決定偷東西沒什麽大了不起的。

德保羅解釋說“第一次的經驗告訴你,你自己是什麽人,在新形勢下你可能是個什麽樣子。”“這是對你周圍社會環境的測試,看看其他人如何反應,它也是對你的測試,看看你是誰,你怎麽看你自己,你是否想成為那個人。"

如果撒謊令你激動愉快,下一次你更容易越過那條誠實之線。“這就是所謂的破戒效應,"辛格解釋說:“如果我願意邁出第一步,為那件事再把持著還有什麽意思?現在我已經不再減肥了,再吃一塊餅幹沒什麽了不起的。"這個原理不僅適用於減肥,而且也適用於其他主要的越軌行為。如果你是一個兵,頭一次殺人,可能會迫使你寢食不安地思考死亡和道德問題。但是,第二次殺人時,你可能感覺不到有什麽大不了的。

越軌行為,與其他的第一次經驗一樣,重要的是要記住,一個動作不能定義你的一生。辛格解釋說,當戒酗酒的輔導員對待重犯酒癮的戒酒者說:"你看,你並沒有劣跡複發,你隻是一時不慎。"如果你錯誤地說,"噢,你沒救了。"那麽他可以很容易地為再喝一杯找個理由,一杯又一杯,舊病真的就複發了。但一時不慎是可以糾正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