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窺"儒"看《大學》 - 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本帖於 2009-12-03 02:22:18 時間, 由版主 笑比哭好 編輯
我讀《大學》,不想去看注解。原因為何,試為二三子言之:

自公元十二世紀來,中國對《大學》最權威的注解,是南宋理學祖師朱熹所作的章句版《大學》,後人稱為朱子章句。

然而後來, 朱子章句可不僅僅是注解那麽簡單,封建知識分子要考取功名,朱子《大學》章句是必考題,也是標準答案。在明清兩代,官方規定,對《大學》的理解,必須以朱子章句為準,有任何不同的解釋,都會被當作異端邪說。

南宋的程頤、程灝兄弟倆,被人認作理學的創始人。朱熹是他們的學生,後人就稱"程朱理學"。其實,二程從沒有想過要自創一個學派。但是他們的學生朱熹膽子很大,野心也不小。他自認為自己是孔孟以後儒家的又一個聖人,擔負著儒學複興的重任,所以,他要新創一個與古人並駕齊驅的學派。

我們一說起"四書五經",往往就會覺得,文言文寫的古書,是多麽的深奧難懂。不過細讀之下就會發現,《大學》的語言其實很通俗,很精煉,理論也淺顯明晰。事實上,《大學》的中心思想,就在開篇第一段。它的要義,就是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但朱熹不這樣看,關於這一句,它的解釋很特別。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就是人本來有個"虛靈不昧",但是因為"氣稟所拘",又被"人欲所阻",所以被蒙了心。要找到"理"就可以突然開悟,這就是大學。朱子既然要另立門戶重開張,就必須凸顯與眾之不同。所以他就想出來"虛靈不昧","氣稟"、"人欲"這幾個佛不佛,道不道,儒不儒的四不象。這樣,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水也攪渾了。朱子也就成了一代宗師。

我們拋開"虛靈"、"氣稟"這些玄虛,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

大學:大要之學,有別於學法律,學醫生,學開飛機,它是萬學之本,教人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明明德", 前一個"明"是動詞,後一個"明"是名詞。

明,從日從月,日月在天,人人可見。,那麽"明德"的意思,就是說真理其實是簡單清楚,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裏的。隻是人們被自己的眼睛所迷惑,視而不見罷了。換句話說:"路,就在你自己腳下。"你走在上麵,自己卻沒意識到。

那麽"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就是說,一切學問之關鍵點,在於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掌握最簡單,最基本的原理。怎麽才能做到呢?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象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如果經常能做到凡事分清主次,抓住要點。其實也就離"道"不遠了。

那又怎麽才能知道物的"本末",事的"終始",掌握"先後"呢? 就在於"知"。正如唐初有個禪宗的名師之一神會法師說:"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大學》提出說"格物致知",在"親民"。所以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精神修養,是一個進步,再進步的過程。直到"止於至善"。

然後,全文由此展開。

就是這麽簡單而已。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一管窺"儒"看《大學》 - 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一管窺"儒"看《大學》 - 2.《大學》大義
  • 一管窺"儒"看《大學》 - 1.引言
  • 氣節的傳說
  • 平凡的帝王 -- 8. 浪花淘盡風流 (全文完)
  • 所有跟帖: 

    有些道理 -遊方- 給 遊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1/2009 postreply 12:46:37

    “真理其實是簡單清楚,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裏的”,很通俗易懂。 -金色的麥田- 給 金色的麥田 發送悄悄話 金色的麥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1/2009 postreply 12:54:37

    嗯,不人雲亦雲,有道理 -狗肉- 給 狗肉 發送悄悄話 狗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1/2009 postreply 13:01:01

    認真拜讀。。。 -飛飛~- 給 飛飛~ 發送悄悄話 飛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1/2009 postreply 14:36: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