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家震撼心靈的十句話 ZT

來源: 佳佳:) 2009-10-03 14:01: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13 bytes)
近日重讀“西方哲學史”,感覺獲益良多。時時在感動和啟蒙中受教。有著要寫點什麽的感覺。當然了,兩千年的哲學典籍浩如煙海,我不可能在一篇小短文裏麵把這些深邃的思想羅列窮盡,隻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最震撼自己的十句話抄錄出來,與大家共享。

  1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強調認識你自己,首先告誡人類的是:“人應當知道自己無知。”無論是麵對無邊無垠的宇宙,還是比天空更寬闊比海洋更深邃的人的心靈,人類對此知之甚少。人類甚至不知道自己從何處而來,又要到何處而去,人類的知識到底反映的是世界的本質還是幻象,人類的感覺能不能感覺到事物的本源,人類通過歸納和邏輯獲得的知識可靠性有多少?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什麽?這些人類一直都無法回答,而且有可能永遠回答不了,因此“認識你自己”絕對是一句深刻了兩千多年的話。
  
  2達芬奇:“好人的自然願望是求知”。這位文藝複興的先驅,吹響了向未知的知識前進的號角。人類社會雖說在不斷的前進,然而每當處於前進的十字路口時候,總有一些愚昧的人鼓吹“讀書無用論“。還有一些愚昧的人,抱著十分強烈的功利性“學習”知識,他們隻學“有用的”知識,對於抽象的或者看不出有用的知識進行排斥和貶低。這樣一群人組成的民族,必然是沒有創造力,隻知道跟風和模仿的民族,也適最沒有出息的民族。
  
  3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當人類的思想在前進過程中,質疑和創新必然是獲取知識的途徑。然而當質疑到個體自身,對自身存在都懷疑的時候,笛卡爾給了我們堅定而響亮的回答。無需多言,我們的存在不用懷疑。
  
  4孟德斯鳩:“自由就是有權去做法律所允許的事情”。如果一個社會,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可以做,而不會遭到限製,那麽這個社會就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如果雖然法律沒有限製,你做了卻能“違法”,這就是一個不自由的社會。你所處的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自己衡量衡量吧。
  
  5盧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處不在枷鎖中”。這句話我不準備做解釋了,且看盧梭接下來是怎麽說的吧:“那種自以為給別人當主子的人,反倒比別人更是奴才。這個轉變是怎麽造成的?我不知道。怎麽樣才能使它合法?我認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當人民不得不屈服,因而屈服了的時候,那是對的;等到人民能夠打碎枷鎖,因而把它打碎的時候,那就更對:要知道,人民奪回自由,根據就是那種曾經奪去人民自由的權利,所以,要麽是人民有理由恢複自己的自由,要麽就是過去人們並沒有理由剝奪人民的自由。”
  
  6康德:“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曆久彌新,一個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他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我想這句話好多人都知道,康德接下來說:
  
  “對這兩者,我不可當做隱蔽在黑暗中或是誇大其辭的東西到我的視野之外去尋求和猜測;我看到它們在我眼前,並把它們直接與我的實存的意識聯結起來。前者從我在外部感官世界中所占據的位置開始,並把我身處其中的聯結擴展到世界之上的世界、星係組成的星係這樣的恢宏無涯,此外還擴展到它們的循環運動及其開始和延續的無窮時間。後者從我的不可見的自我、我的人格開始並把我呈現在這樣一個世界中,這個世界具有真實的無限性,但隻有對於知性才可以察覺到,並且我認識到我與這個世界(但由此同時也就與所有那些可見世界)不是像在前者那裏處於隻是偶然的聯結中,而是處於普遍必然的聯結中。前麵那個無數世界堆積的景象仿佛取消了我作為一個動物性被造物的重要性,這種被造物在它(我們不知道怎樣)被賦予了一個短時間的生命力之後,又不得不把它曾由以形成的那種物質還回給這個(隻是宇宙中的一個點的)星球。反之,後麵這一景象則把我作為一個理智者的價值通過我的人格無限地提升了,在這種人格中道德律向我展示了一種不依賴於動物性、甚至不依賴於整個感性世界的生活,這些至少都是可以從我憑借這個法則而存有的合目的性使命中得到核準的,這種使命不受此生的條件和界限的局限,而是進向無限的。”
  
  7黑格爾:“合理的就是現實的,現實的就是合理的”。這是一句最為流行,最容易被庸俗化的話。試問:搶劫是存在的,那麽搶劫也是合理的嗎?為此,羅素說道:“但是他講這話時,他的“現實的”一詞並不指經驗主義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認,甚至還強調,凡經驗主義者所以為的事實,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隻有把事實作為全體的樣相來看,從而改變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盡管如此,把現實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舊要造成一些與“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當的”這個信念分不開的自滿情緒。”
  
  8尼采:“假如你渴望靈魂的安寧與幸福,信仰吧;假如你要做一個真理的門徒,探索吧”。不用多言了吧,無論是信仰還是探索,需要的是虔誠。在物質上得到基本滿足的時候,怎麽樣才能得到幸福?聽聽尼采的聲音吧。
  
  9 叔本華:“處於熙熙攘攘的現世,人們大都是為煩惱、痛苦、貧窮所困擾,活著就是充滿無窮盡的欲求。然而,在這紛亂的人生中,我們仍然看到情侶們悄悄交換思慕的眼光——不過,他們的眼神,為何總顯得那麽隱秘?那麽猥瑣?這是因為他們原來是叛徒,他們故意使所有的即將結束的痛苦和辛勞繼續延續下去。他們仍舊沿襲祖先的做法,又揭開了人生的另一場序幕。”雖然人是在無意識和盲目的欲望中活下去的,你看,叔本華把這說得多麽優美啊!
  
  10羅素:“三種簡單卻又極為強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的無法遏止的同情。”哲學家原來也這麽多情,這麽多愁善感,說不定潛意識裏,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動力也都是這些呢。

(文字來自網絡,感謝原上傳者)

所有跟帖: 

對我,隻有最後一句有共鳴。別的都象"天是藍的一樣"。。。 -阿裏- 給 阿裏 發送悄悄話 阿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3/2009 postreply 14:2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