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友的青藏行 羨慕ing......

本帖於 2009-04-05 07:12:21 時間, 由版主 笑比哭好 編輯

      時間不多,花了11天的時間,我走馬小遊了這片被世人稱之為“雪域勝境”的青藏高原。





      在那裏,天是湛藍的,水是清澈的,她帶給我的遠遠不止是震撼!踏上高原後心中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因為,西藏得一切似乎都沾有神秘的佛性:天是蔚藍色的,那是佛教才有的清澈;湖是碧綠的,是佛光籠罩下的寧靜和諧;大地的褐黃恰如一串串念珠,空氣的潔淨似乎也是神聖的救贖在默默祈禱,整個青藏高原,世世代代都似乎徘徊在佛光的籠罩下,擁有著世界上最潔白的哈達沒有收到汙染的空氣和信仰,甚至,這兒的彩虹也是最美的,因為這是神對人紅彤彤的臉蛋最聖潔的親吻! 



http://8box.cn/feed/000000_s_12453_1/mini.swf


 

旅途篇:   


      2008年6月2日晚,從杭州到上海後,本想坐T164/165直接至拉薩的,但是正趕在“38226;14時間”和“奧運會”前,不能先上車候補票,我遺憾的錯過了當晚上海至拉薩的那班車。隻能在上海住了一晚。
      3號早上乘坐上海至西寧的K376/377。




 


      4號傍晚到了西寧,先買了晚上西寧到拉薩的N917次火車車票。
      時間還早在西寧市區逛了一圈。在一家回族飯店吃了晚飯。
 
      半斤烤羊肉(這是吃過的最好吃的烤羊肉)、一碗羊肉湯、還有兩隻饢餅。
 
      那杯酥油茶,我喝得很不習慣,咪了兩口就不喝了。 
這餐加起來一共23塊,還是比較實惠的,因為我沒能吃完,還打包了~




 

 






N917 

西寧鐵路分局的服務好得沒話說!


 







車廂內的內務很棒!
列車員打掃的頻率很高,時刻保持潔淨。

 






柴達木 的 日出

 






6月5日早上車到 格爾木 ,之後就是正真的青藏鐵路線了。

 




過了 格爾木 火車上了高海拔地區,列車員讓每一個乘客填寫 健康登記表。




車票背後也有

 




每節車廂都有製氧機,這時候已經開始供氧了。






我坐的是 硬臥,每個座位的旁邊有一個供氧口,仔細聽會有 “滋滋”的響聲。

 






茫茫大戈壁。
那些是 “臥草”嗎?
可惜沒有機會下去驗證。

·




微微溪流





積少成多



 


·



遠處的雪山





還有冰川

·




河麵都結冰了

·




青藏鐵路邊上,鐵路養護工人們的房子。
向他們致敬!











永凍土層的“熱棒”裝置。
“熱棒”是一種低沸點傳熱工質的熱管,利用熱虹吸和重力作用驅動工作介質循環流動,通過蒸發、凝結(液態氮的蒸發、凝結),將地基基礎的熱量源源不斷地傳送到地表與大氣進行換熱,從而保障多年凍土路基的穩定。

列車進入 可可西裏 歡迎我們的是 一場雪





名副其實的 六月雪





鐵路兩旁的防風固沙帶




山上有了積雪

·




能看清是什麽嗎?







是野犛牛





敬佩它們的耐寒能力。





遠處一大片野犛牛。







這叫什麽?我不知道。
是一種長著黃色毛的羊。

可可西裏 最神奇的動物:

藏羚羊










 


·




野馬















剛才提到的 黃色的羊 又見到一群。

·




很奇怪的斷層山









可可西裏 無人區

·




長江源





藏族修路工人在休息,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壺酥油茶或奶茶。





長江源環保紀念碑

·




沱沱河大橋







沱沱河

·




白塔




又一座 斷層山

·




 中國移動,但是那兒信號不怎麽樣……

 




遠處飄來一片烏雲?




還是我們的列車駛入烏雲區?





遠處在下雨,城市裏是看不到雨這樣落下的。
·




列車上有顯示車速、車內外溫度以及海拔高度







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明顯上升。




過了5000米,有了高原反應。開始頭暈、惡心。




無力、嘔吐、拉肚子。

·








青藏公路,很多時候和青藏鐵路並行。

·





色林錯國家自然保護區-錯那保護區域

 








美麗的藏北草原

·




趁著這麽好的陽光,給俺的手表充充電。

·




到了那曲,車停三分鍾,下車透透氣。
(那曲地區 是 杭州的幫扶地區)
 



太陽很大,但是氣溫不高,風很大,感覺很冷。





透過雲朵太陽光還是很強




雲,近在頭頂。

·




雨過見彩虹

·









雪山頂上風很大,不知道那些是被風吹來的雲,還是被風吹起的雪。

 

6月5日晚,到了拉薩,在 東措青年旅舍 落腳。











過 布達拉宮 的時候拍了兩張。



都說第一次去西藏,不能洗澡,以防感冒,在高原感冒很容易引發肺水腫,極有生命危險。但是我還是洗了,青年旅社的洗澡間是男女混用的(一個一個包間隔開的)。我洗了一半,隔壁的淋浴間來了一個女生,哼著小曲~ 010 

 

拉薩 篇:
 


      “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紀,鬆讚幹布兼並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裏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鬆讚幹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穀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隻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在這裏,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仿佛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市區地處河穀衝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幹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東措有四個各有特色的酒吧。
一樓的“阿吉拉姆吧”是熱愛攝影的驢友的天堂。
“騎行者驛站”則是專門為自行車愛好者而設得交流場所。
“什麽吧”是一家以攀岩為主題的小酒吧。
“陌生人吧”是做地道的東北菜的。






東措在不少人心中,是浪漫故事的多發地。很有名的網絡小說《逃到西藏也逃不過愛情》,裏麵的男女主角的故事就發生在東措206房間。據說在東措的204房間內,就真的發生過那樣的一個一見鍾情的故事,男女主角在短短十幾個小時內,相知、相戀、相許終身。
可惜我沒有碰到這樣的姻緣~





東措門口的藏式壁畫。



有好多去尼泊爾的,還有去珠峰大本營的。








出發前,我沒有太多準備,到了 東措 ,發現像我這樣 獨自一人 的 背包客 還真不少。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全建築倚疊砌,蜿蜒至山頂,占地10萬多平方米,人們在數十裏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標誌.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藝術寶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山7世紀吐蕃鬆讚幹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乃建此宮而居。以後兩次毀於災害兵火。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擴建,曆時半個世紀始具規模。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名家之手。紅宮居中,供奉佛像,鬆讚幹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每逢節日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1990年8月後重修。
  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是曆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曆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係舟島,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麵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看似13層,實際9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鬆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公元631年(藏曆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鬆讚幹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受嚴重破壞。1645年(藏曆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曆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曆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曆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藏曆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位於第四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麵積717平方米,這裏是達賴喇嘛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第五、六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七層兩套達賴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裏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最大。西有寂圓滿大殿(措達努司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麵積725平方米,內壁滿繪壁畫。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禦書“湧蓮初地”匾額。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築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築物,內有極為珍貴的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讚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餘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麵觀音像。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曆時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朗傑劄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6月6日早上9點吃了早飯,從 東措 向 布達拉宮 步行。
走得很慢,一走快就氣喘,20分鍾後到了 布達拉宮。



側麵的石階


修改於:3/30/2009 3:13:51 AM

2009-03-28 21:54:30

---kevinwenbao【樓主】【幸福】 | 回複








[52樓]:

·



藥王山













文成公主 曾在 這窗裏眺望遠方的家鄉嗎?

 

·




鎦金門飾







門粱上的獅子












鼓,據說是人皮的。

·




布達拉宮 上的小廣場 地麵都是用 酥油 加上不知名的材料人工打的。工人們拿著木棒,木棒底下保得很大,一大群人一邊唱歌一邊打壓地麵。






牆麵上也有酥油的成分。




風吹日曬就成了這個樣子。

·





門票。就在售票口買的,沒有排隊。由於“3·14”時間,遊客不到原先的1/10,在07年這時候每日限量1000張,黃牛的票價最高被炒到1500。我這次去真算是走運了。

·  




進了這裏後,就不能照相了。裏麵的武警管得很嚴。
有一個遊客用手機很隱蔽地拍了一張,但還是被武警發現,立即被刪除相片。
我拿著一隻偌大的單反,很是鬱悶~

 




後麵來了個旅行團的隊伍,有導遊,我就跟在旁邊聽免費講解。
導遊MM很PL嘀~
出了 布宮 偷偷地拍了一張~
嘻嘻~

 








拉薩城,樓房都不高。

 

 





金頂






下山,走的是 布達拉宮 的背麵。

· 




下山路上看見一隻貓,似乎很有靈性,眼睛比家貓有神多了。




路邊的尼瑪石。
拉薩天氣變化無常,下起了雨。

·








布達拉宮 前的花,看似 薰衣草 ,但又不是。
經過證實,這叫 羽扇豆 。

走到 布達拉宮廣場 天又大晴了。





布達拉宮











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祖國萬歲!
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

·




那段時間拉薩城全城警戒,每個路口都有武警站崗。
晚上還加強 巡邏哨。
都說那段時間拉薩危險,但我倒覺得是最安全的。
有最可愛的人保護我們!

(當時是不讓拍照的,我坐在車裏剛好紅燈,等綠燈一跳,汽車起步後,我拍了一張,被一個 士官 發現了,他想追過來,但車已經走遠。)

· 




耐克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牌子!班尼路!


還有 傑克&瓊斯 但是被 喇嘛 燒了,所以沒拍,也不讓拍。

中午吃完飯,去郵局買了些明信片~

POP有兩個紅ID收到了我的明信片~

色拉寺 全稱“色拉大乘寺”。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明永樂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絳欽卻傑興建,成於宣德九年(1434)。後絳欽卻傑應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後將欽賜經像等珍藏於寺內,至今仍存。寺內有結巴、麥巴、阿巴三劄倉(經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餘,規模略次於哲蚌寺。
  寺內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工藝品,如釋迦益西從北京返藏時帶回的皇帝禦賜的佛經、佛像、法器、僧衣、綺帛、金銀器等。其中釋迦益西的彩色絲像,長109cm,寬64cm,雖經500餘年,但色彩仍很鮮豔。藏在措欽大殿的200餘函《甘珠爾》、《丹珠爾》經書全用金汁抄寫,十分珍貴。





6月6日下午去了 色拉寺 

原以為會看見 辯經 的。但是我運氣好,喇嘛們在 做法會 ,比辯經更難得見到。
















 


 



大殿內600多個 喇嘛 盤腿而坐,一齊念誦著經文。
同樣,大殿內不準拍照。隻能在外麵偷拍了幾張。

走進大殿裏,迎麵而來的是 人氣 ,600多號人的酥油味道。
很是 熏人 。

喇嘛們在休息間隙 喝酥油茶、奶茶,他們不用碗,也不用杯子,從壺裏倒在 袍子裏 ,捧著就喝了。所以 喇嘛們 的袍子有一塊都是油光光的。


我在 殿裏 順時針 轉了一圈。(據說這關係到六道輪回,轉反了就永世不得超生!)

放香油錢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兌換小額麵值的紙幣,別人方的都是1角、兩角,而我兜裏隻有5元、十元。……


 


· 








法會結束後,喇嘛們各自會自己的住所,在自己的屋子裏修下午課。

整個寺院就像一所大學校,高僧就像老師。

· 




大殿前的經幡。

·




一隻鳥,嘴裏還有一條蟲~
(這可不是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裏的那張大鵬展翅圖)

· 




辯經台

      說白了,相當於 學位或專業職稱評定 的地方。


   按照因明學體係的邏輯推理方式,辯論佛教教義的學習課程。藏語稱“村尼作巴”,意為“法相”,是藏傳佛教喇嘛攻讀顯宗經典的必經方式。多在寺院內空曠之地、樹陰下進行。最早源於赤鬆德讚時期大乘和尚和噶瑪拉錫拉的公開辯論。
  辯經為西藏三大寺佛學的最大特色,辯經者由較優秀僧人擔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為對辯和立宗辯兩種形式。
  ①對辯。藏語稱“作朗”。辯者二人,其中一方提問,另一方回答,且不許反問;告一段落後再反過來,直至一人無法問出。
  ②立宗辯。藏語稱“當賈狹”。辯者無人數限製,立宗人自立一說,待人辯駁,多坐於地上,隻可回答不可反問;問難者稱“達賽當堪”,即“試問真意者”,不斷提出問題,有時一人提問,有時數人提問,被提問者無反問機會。立宗辯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 
  凡當答者被問倒時,周圍觀看者會大聲噓倒台,辯者要除下黃帽,直至下次辯倒問方時方能重新佩冠。我們常會見到有時在辯論時,世俗上的人會兜圈顧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來辯論的主題。在佛法辯論上,辯者則隻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種可能之一,絕不可能以胡言應付過去,所以勝負結果是很明顯的。即使對不懂藏語的觀眾而言,整個辯經過程也不枯燥。單單觀看問者那種近乎電視節目中飾演律師的演員那種咄咄逼人的聲威及有如京劇「造手」般的辯經手勢,已經令人大開眼界了。 
  在一年一度的廣願法會上,應考僧人必須一個人與多位長老同時辯論,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學位(相當於一級榮譽之「博士」銜頭)。

寺院組織常用名詞:

紮倉-僧舍。西藏每座寺院都由數個紮倉組成。
堪布-紮倉的主持人,等於漢地寺廟的住持和方丈。
格西-最高佛學學位,要經過嚴格的佛學考試才能獲得。一般人從入寺到取得格西學位需要20年。
喇讓-堪布的公館。達賴和班禪所住的喇讓叫頗章。
措清-寺廟的大殿。
紮巴-普通的僧人
喇嘛-人們對紮巴的泛稱和尊稱。







傑 紮倉:MS於學校的一個分院或一個係(英文注解為college )




雕梁畫棟






壁畫

·





















下午的色拉寺就像一個安靜的小鎮。
一個人走走,隔絕城市的喧囂,很是愜意。

·





色拉寺後的山上,這個白色的是房子後麵就是 天葬台 。附近的確看見了有 禿鷹 在盤旋。

·





喇嘛們住的地方,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十幾個喇嘛住一個院子,平時吃飯、睡覺以及自己的早課都在院子裏。
有個院子門開著,我走進去看見了這個,絕對環保的太陽能灶。





色拉寺的轉經道

 





北京東路上的 虹橋賓館 ,“3·14”事件中破壞最厲害的建築。






由於出發前沒準備太多,去拉薩的 華聯超市 買了一套保暖內衣,還有一些幹糧和水準備去 納木措 過夜。

在超市門口偶遇 武警西藏總隊政委的車子。

納木措篇:








在 東措 找到了行程、時間接近的幾個驢友,大家商量後統一行程,一起包了一輛車(豐田 PRADO 4500),開始了接下來的行程。



6月7日早上9點,從拉薩出發目的地:聖湖-納木措






圖中在一座橋上拍的,遠處是 念青唐古拉山 。

· 








 
念青唐古拉


 




經幡,又稱 風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像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風幡。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它同銀光閃閃的雪峰、綠毯茵茵的草甸、浩闊茫茫的漠野、金光燦燦的廟宇一樣,成為藏區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一種獨有而鮮明的象征。





青藏公路建成通車50周年紀念碑




十一屆亞運會取火點




青藏公路在當雄有個向向西的支路,通向 納木措 。






那根拉 埡口。





那根拉 埡口 邊上的經幡。
經幡上印有“六字真言”,每次風吹過,就等於念了一次經文。 

     在曆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麵,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麵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錯"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裏海",意思是"天湖"。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








      公元十二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紮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納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







小羊羔





自己很喜歡這張。





我的電腦桌麵就是這張。

6月7日下午,在 納木措 的 紮西半島 轉山。
走得很慢,海拔4700+,戴著墨鏡陽光還是很刺眼。





合掌石,但這個角度看起來並不漂亮。





來 轉經 的人們在湖邊用石頭拚搭的藏文。




善惡洞




一隻小鳥。

·





轉經 的 老嫗




見到 尼瑪堆,老婆婆先繞一圈,然後脫帽跪拜,接著繼續轉山。

老婆婆走得雖然看起來不快,但是不停,我走得有些氣喘,一會兒功夫就落在後麵了,跟不上她。

 





納木措 邊上一直沒信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竟然是垃圾!服了中國移動!





白犛牛






·




轉經 的 老嫗




見到 尼瑪堆,老婆婆先繞一圈,然後脫帽跪拜,接著繼續轉山。

老婆婆走得雖然看起來不快,但是不停,我走得有些氣喘,一會兒功夫就落在後麵了,跟不上她。

·





納木措 邊上一直沒信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竟然是垃圾!服了中國移動!





白犛牛






白馬,由於6月 納木措 剛開春,馬兒經過一個冬夜,都瘦得隻剩 皮包骨頭 了。




尼瑪石&蝴蝶


·



藍天&白雲&湖水&尼瑪堆




處處皆景

·
下麵上一些大圖,因為這些是我這次去西藏看到過的最美最美的景色,納木措 傍晚至日落的絕色美景!






 


日落西霞






看到此情此景都想哭了。

·






轉完山,回到“營地”,感覺很累,頭痛加劇,惡心胸悶。
小睡了一會兒,但是迷迷糊糊的,小店老板過來看看我臉色發白,趕忙拿了一瓶 氧氣給我。洗了以後感覺好了很多。

老板說,以前有一個遊客,睡了以後反而沒有好轉,已經沒有知覺了,趕緊送當雄醫院,但是為時已晚,那個遊客始終沒有醒來。

 

納木措邊上有很多飯店,還有住宿,都是個體私營的,這些都是漢族人開的。
原本的藏族牧民,現在有很多賣起了藏式工藝品、紀念品。





我們住的 念青唐古拉賓館。
老板是個東北小夥,30來歲,老板是四川人,曾經一起在深圳的一家飯店打工。





“豪華單間”





我住的 集體房,一間房裏三張床有厚厚的被褥,沒有電視、沒有暖氣,隻有一隻節能燈。


晚上納木措的夜空是很美的,但是拍了兩張星空的照片,由於曝光時間不對,很可惜,都作廢了。


睡覺的時候,人很累,但是頭痛,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醒過來覺得自己似乎睡了2-3個小時,單一看手表才睡了20幾分鍾。就這樣昏昏沉沉的度過了一晚。

納木措的日出:














 


·




一個藏民在 納木措 取水。
納木措 是鹹水湖,不能作為食用水,隻能用來洗衣、洗碗等……







我請藏民朋友幫我取了一瓶 納木措的湖水,我將這瓶湖水帶回了杭州,一半倒在了 西湖裏,還有一半留作紀念。

我把我的水壺送給了這位藏民朋友,還一起合了影。


 





太陽高度角 很低,影子特別長。







爐子的燃料是 馬糞、犛牛糞,看起來煙很大,但是不嗆人。
藏民們把馬糞、犛牛糞收集起來賣給漢民,10-20人民幣一麻袋。









6月8日,這是我吃過的最愜意的一頓早飯。
青菜麵加個荷包蛋。
由於海拔4700+,麵是老板用高壓鍋壓的,火候時間掌握得很好。由於低氣壓原因,荷包蛋已經分不清蛋白蛋清了。


問世間 有多少人能麵對著 念青唐古拉山 享受這愜意的早餐時光?

 

6月7日上午,從 納木措 往 日喀則 趕路。 






雅魯藏布江大橋









雅魯藏布江邊上的 水葬台。





江中心的綠洲

 

江孜、日喀則篇:







山頂上的不知是氣象觀測站還是天文台。


一路向西南,道路蜿蜒曲折,地勢又漸漸攀升。

·





在經過一個25公裏的上坡路後,到達了海拔4990米的 崗巴拉山 埡口,藏語裏 崗巴拉 意為”不可逾越的山”,過了 埡口 便能看到山下的羊卓雍措了。


      羊卓雍錯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羊卓雍錯,“羊”,上麵,;“卓”,牧場;“雍”,碧玉;“錯”湖。連起來就是“上麵牧場的碧玉之湖”。這是字麵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鬆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錯,沉錯,巴久錯,以即古羊卓雍錯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舍,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裏,隻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她會顯現出層次極其豐富的藍色,好似夢幻一般。

  羊卓雍錯的一絕是她的水源來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水,但她確沒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與自然的蒸發達到一種奇特的動態平衡。






從 埡口 看 羊湖。



      據記載,羊卓雍錯形似蠍子,相傳曾為9個小湖,空行母益西措傑擔心湖中許多生靈幹死,把7兩黃金拋向空中並祈願、誦咒,又把所有小湖連為一體,其形似蓮花生的手持鐵蠍。流域內一些地名與蠍子有關,如湖上遊熱耶白比吾、熱域曲龍熱耶、熱域為蠍子左右角,指該地正處在蠍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蠍子心髒位置的圓布多島嶼上有一座公元16世紀中葉仁增多俄迥乃興建的寧瑪派小寺遺址,寺附近還有蓮花生大師的手印,湖西南還有桑丁寺,故稱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汽車沿整個湖要走幾個小時,但人們很難看到它的全貌。因為它不是一個規整的湖泊,倒像是一條自在的河流,在寬穀中隨意漂泅,而後又連成片。從地圖上可以大致了解它的走向。正是這種“支離破碎”使得它和草原、山巒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特格局,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羊卓雍錯風景秀麗,站在海拔4790米的崗巴拉山頂向南眺望,像一塊鑲嵌在群峰之中的藍寶石,碧藍的湖水平滑如鏡,白雲、雪峰清晰地倒映其上,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濱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這裏還是藏南最大的小鳥棲息地,有天鵝、黃鴨、水鴿、水鷹、鷺鷥和沙鷗等多種水鳥。每當產卵季節,湖裏的十多個小島便成了天然蛋場,場麵極其壯觀。微風拂過,湖水漣漪輕漾,浮光躍魚,令人陶醉。湖中盛產高原裸鯉魚,其肉細嫩鮮美。


      看過 納木措 再看 羊卓雍措,感覺完全不一樣。
      納木措 如一塊巨大的 玉石 毫無遮掩地展現在眼前,一覽無餘;羊卓雍措 則婀娜多姿、一步一景,給人以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 羊卓雍措 。

·





本想在 羊湖 邊上拍照留念,但是風雲突變,拍完這張照片,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

·





隔著 羊湖 ,對岸的村寨。

·




神奇的 318國道 
318國道起點為上海,終點為西藏友誼橋,全長5476千米。




司機 鄧師傅,四川樂山人,曾服役於武警西藏總隊,現已退役,常年接待各地遊客。一路上為我們講了很多有關西藏的地理、人文、民俗等知識。

·








卡若拉山 


帶隊的司機大哥說,卡若拉山上的冰川和2007年同時期相比退化了將近一半。

·







冰川

·





雪山上融化的雪水。





乃欽康桑雪山

 





養路工人,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
夜晚,帳篷外的溫度在 -20°C以下。
他們一直默默地為道路的暢通做出著貢獻!
致敬!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

      曆史上,江孜是古代蘇毗部落的都城,鬆讚幹布的父親囊日鬆讚降服了蘇毗,江孜便成為貴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則稍早,由於地處薩迦、後藏經亞東通往錫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豐,因此成為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發展成為溝通前後藏的重要通衢,為西藏一大重鎮。它位於前藏最西端,距離拉薩254千米。在鎮上,黃土蓋掩的石板路,藏漢共處的商店,不停轉動佛珠和念經輪的藏族店主,錄像室裏不斷發出的港產片喧鬧的聲音,使江孜構成很典型的現代西藏城鎮。








      6月8日下午到達江孜縣城,由於時間緊,隻逗留了半小時,著名的白居寺沒有遊覽。






白居寺 門外。

·





當地很多店鋪都掛有牛頭。

      1888年,英帝國主義第一次發動了在我國西藏地區的侵華戰爭,即隆吐山戰役。隆吐山失守,英軍占領了隆吐山、納湯等地區。 

    1903年7月,英帝國主義派榮赫鵬率領一支萬人大軍,由麥克唐納少將指揮,開始了對我國西藏地區第二次大規模的武裝侵略。12月12日,英國偷越了則利拉山口,13日進駐仁進崗,21日占領帕裏。1904年1月,英國又相繼占領了堆拉、戈吾等地。矛頭直指江孜。從此開始了以江孜人民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戰爭。 

      1904年4月11日,英軍侵入江孜。自第二次抗英戰爭開始以來,西藏軍民的抗英鬥爭雖然遭受到一係列失敗和挫折,但西藏軍民的抗英意誌卻越來越堅決。 

    得知英軍侵入江孜的消息後,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動員起來,征集軍隊達16000餘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則及由江孜到拉薩的大道上,拉開了江孜保衛戰的序幕。 


      6月28日為了掃清江孜外圍的據點,英軍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進攻,守土藏軍800餘人,激戰幾日後轉移。英軍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處為基地,包圍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軍。此時十三達賴喇嘛派出宇妥噶倫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與英軍會談。7月3日再次會談時,榮赫鵬發出最後通牒,限藏軍於七月五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則采取軍事行動。 

    宗政府位於江孜城中央的一個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築非常堅固,是江孜平原的製高點。7月5日,英軍分三路進攻,一路進攻江孜,一名英軍大尉被擊斃,激戰至晚7時,江孜城淪陷。另兩路英軍在大炮的掩護下,猛攻宗山。藏軍5000人堅守堡壘,用土槍和“鄂多”拋石打擊敵人。 

    據當年參加宗山決戰的兩位老人講,敵人圍攻了幾天,一直打不下來,毫不動搖的藏軍還在夜裏下山襲擊英軍。山上被斷了水,他們便在晚上用繩將人吊下去取水塘裏的汙水喝,甚至以尿止渴。雖然這樣,但始終沒有一個動搖。不料,一天一個藏兵不小心將炸藥庫爆炸起火,敵人見藏軍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便日夜加緊攻擊。此時藏軍仍然堅持戰鬥,用石頭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經過三天的鏖戰,藏軍一部從北麵衝下山,一部分來不及突圍的戰士就和敵人徒手搏鬥,最後全部跳崖殉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7月6日,宗山淪陷。7月14日,英軍向拉薩進發。8月3日,英軍占領拉薩。英帝國主義在我國西藏地區的第二次侵華戰爭的軍事行動至此結束。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現已經成為對幹部職工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1994年西藏自治區把江孜抗英遺址列為全區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把江孜抗英遺址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江孜軍民在反抗外侮中新表現的英雄氣慨和熱愛鄉土、保衛祖國領土完整而視死如歸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倍受人民的歌頌和傳揚,為中華民族的反帝鬥爭增添了光輝篇章。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將與廣州虎門炮台一樣作為不屈外侮,愛國愛家的象征永遠屹立在祖國的西南邊陲。 







電影《紅河穀》講的就是這段西藏人民抗擊英軍的曆史。


      日喀則,藏語意為“最好的莊園”。日喀則是曆史上後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曆代 班禪 的駐錫之地。


     西藏舊分康(喀木)、衛、藏、阿裏四部。清雍正年間劃康部寧靜山以東地歸四川省,以西與衛部合並稱前藏,藏部稱後藏。
  前藏以拉薩為中心。後藏以日喀則為中心。清政府分別冊封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多尼,形成達賴掌管前藏、班禪掌管後藏的格局。
  後藏是藏文化的發源地。曆史上,日喀則曾非常繁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拉薩無論在人口,還是文化方麵都遠遠超過日喀則,成為西藏的中心。日喀則雖然是西藏僅次於拉薩的第2大城市,但人口僅有拉薩的1/5。

    班禪 與 達賴 ,雖然同為 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 並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但政治上 分歧很大。
    掌管後藏地區的 班禪 與黨中央關係密切,為藏、漢之間的民族友誼作出了很大貢獻。
    而,達賴 試圖把 西藏分裂出中國,“3·14事件”便是由 達賴 一手操作的。
    所以,不是所有喇嘛都是藏族分裂分子,隻有一小部分喇嘛在耍著陰謀詭計,他們的把戲是不會得逞的!

6月8日晚,到達 日喀則。當天是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司機鄧師傅 為我們加了 粽子。花椒白米粽,從來沒吃過,味道怪怪的。

晚上安放好了行禮,到 日喀則 街上走了走。


6月9日上午,遊覽 紮什倫布寺 。


   紮什倫布寺(藏語:bkra-shis lhun-po,英語:Tashilhunpo Monastery),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紮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
  紮什倫布寺是西藏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位於日喀則市城西的尼瑪山東麵山坡上。紮什倫布寺為四世之後曆代班禪駐錫之地。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 紮什倫布寺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
  1961年3月4日,紮什倫布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後來被追溯為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根敦主)在當時的後藏大貴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瓊傑巴?索朗班覺的資助下,最初興建紮什倫 布寺。開始寺院定名為“崗堅典培”,意為雪域興佛寺,後被根敦珠巴改成現在的名 字。曆時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讚任紮什倫布主持時,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四世班禪是第一個被冊封的班禪喇嘛,從此紮什倫布成了曆代班禪喇嘛的駐錫之地。曆代班禪對紮什倫布寺均有擴建。








 


·




紮什倫布寺 牆上的洞,古時作防禦用途。





知道這些一塊一塊壘起來的是什麽嗎?

















答案是:
犛牛糞幹,用來作燃料,做飯、取暖用的,燒起來並不嗆人,沒有異味很環保的。

·








      紮什倫布寺占地麵積15萬平方米,周圍築有宮牆,宮牆沿山勢蜿蜒迤邐,周長3000 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築,背附高山,座北地向 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金頂紅牆的高大主建築群更為雄偉、深厚 、壯觀。遠處眺望,樓台醒目,殿堂疊聳,金碧輝煌,宏觀而壯美。進寺觀看,香爐 紫煙升騰,貢台燈火閃爍,眾佛尊容各異,形態十分逼真。大殿裏,僧侶誦經井然; 佛像前,信徒頂禮膜拜。五百多年來,它強烈地吸引著國內外佛教信徒,遊人在這裏朝拜,觀瞻。
  大經堂:即錯欽大殿,是紮什倫布寺最早的建築,曆時12年建成。大經堂前,有個 600多平方米的講經場,這個場是班禪對全寺僧人講經及僧人辯經的場所。講經場四 壁,有石鑿而成穴居於洞壁的佛教祖師,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和形態各異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種飛天仙女、菩薩。大經堂內,48根朱漆大柱遙相挺立,承 托殿頂殿堂正中有班禪的寶座。大殿左側,是公元1461年,在阿裏古格王覺五紮蚌 資助下擴建的大佛堂,當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彌勤佛像,佛像麵部形態慈善和藹,端莊嫻靜,由尼泊爾工匠與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側,是度母佛堂,裏麵安放 著高2米的白度母銅像,兩旁是泥塑的綠度母像。經堂裏麵是用喜馬拉雅山麓的片岩鋪成,整個環境彌漫著一種修行煉法的濃厚氣氛。
  甲納拉康佛堂:甲納拉康,意為“漢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見的佛堂。佛堂 內珍藏著曆代皇帝贈送班禪的永樂古瓷、金銀酒盞、茶碗碟盤、玉石器皿、紡織品類 等諸多禮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銅佛像,相傳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晚些的有元朝 時期的一尊騎在野豬上麵的赤身女度母銅像,還有清朝皇帝賜給班禪的一枚重16.5 斤,上鐫漢、蒙、藏三種文字的金印。此外,還有寶石佛珠,封誥敕書、經卷等。
  漢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駐藏大巨與班禪的會晤堂。正殿,掛著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輪的大幅畫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寫有“道光皇帝萬歲萬歲萬萬 歲”文字。每逢皇上下詔,班禪接旨受封後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謝恩。漢佛堂內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證明西藏地方與曆代中央朝廷的隸屬關係。
  強巴佛殿:在紮什倫布寺西側,有一座宏大殿宇,這就是強巴佛殿,藏文叫做強巴康。內有強巴大銅佛像一尊,最為引人注目。大殿建於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主持修建。強巴佛殿是座五層大殿,下麵還有兩層回廊。殿高30 米,建築麵積862平方米。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整個佛殿分四大 階梯狀,層層收攏高出。每層頂角各臥雄師一尊。上部殿簷係綴銅鈴,殿堂以銅柱金 頂而裝飾,氣勢雄偉壯闊。強巴佛殿前,經幡高高矗立,直指雲霄。強巴佛蹲坐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麵部朝南,俯瞰著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寬11.5米,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中指周長1.2米,耳長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鑄造這尊佛像,由此 及110個匠,花費4年時間才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佛像眉宇間白 毫鑲飾的大小鑽石、珍珠、琥珀、珊瑚、鬆耳石1400多顆,其它珍貴裝飾為數更多。
  強巴佛就是漢地佛教的彌勒佛。在藏傳佛教中,強巴佛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視。
  靈塔殿:紮什倫布寺的靈塔是曆代班禪的舍利塔。紮什倫布寺裏修建的班禪靈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祀殿被毀。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禪大師為 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取名叫“紮什南捷”(吉祥的天國)。四 世班禪的靈塔,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禪的靈殿裏。一至三世班禪的靈塔祀殿沒 有修建在紮什倫布寺。一世班禪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圓寂後靈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禪生前任恩貢寺(今日喀則江當鄉)池巴,圓寂後其靈塔均修建在恩貢寺。
  四世班禪羅桑曲吉(1567——1662)的靈塔十分豪華,這要歸功於他對紮什倫布寺 的重大貢獻,紮什倫布寺初建成時,當時隻有大經堂下麵一層。規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禪時,大經堂擴建到三層,並修築了其它經堂,這也是紮什倫布寺最大的一次擴建,它對於弘揚佛法,傳教授義,擴大紮什影響起了積極作用。後來經過曆 代班禪的擴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規模。四世班禪活了94歲。由於他對紮什倫布寺 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僧徒們為紀念他,建造了這座豪華的靈塔殿堂。這座靈塔殿堂, 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時間,於公元1666年建成,靈塔高11米,花費黃金2700餘兩 ,白銀3.3萬兩,銅7.8萬斤,綢緞9000餘尺,此外,還有珊瑚、珍珠、瑪瑙、鬆耳石等 共7000多顆,色彩繽紛,榮耀華貴。
  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殿“紮什南捷”,從開工到1989年元月22日舉行開光大典, 曆時三年零八個月,總建築麵積為1933平方米,高為33.17米,其中靈塔高度為11.52 米。塔身鎦金以銀皮包裹,遍鑲珠寶,雕飾華美,造型莊嚴,踏內裝飾也非常考究, 數目繁多。五至九世班禪遺骨,分裝在5個檀香木盒內,安放在靈塔的寶瓶裏。靈塔 正中安放著九世班禪曲吉尼瑪的銅像。大殿四周牆壁繪有藏傳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 業績的壁畫。修建這靈塔,得到了中央以及西藏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十 世班禪大師生前曾說:“紮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漢人民共同勞動的結晶,是西藏廣大 僧俗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藏漢民族團結的象征”。
  “釋頌南捷”是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大師靈塔祀殿。大師生前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泡泡俱樂部,泡出好心情..的忠誠朋友,中國藏傳佛教的傑出領袖,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則視察期間圓寂。為了表達黨和國家及人民群 眾對班禪大師的緬懷之情,在大師圓寂後的第三天,黨中央國務院就決定在紮什倫布寺 修建大師遺體靈塔祀殿,供人們瞻仰朝拜,緬懷他愛國愛教的業績。經過多方實地勘察 ,論證和設計,1990年9月20日,舉行了靈塔開工奠基。為建好靈塔祀殿,國家撥出 6424萬元,黃金614公斤,白銀275公斤。在工程進行中,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也積 極支持靈塔祀殿修建工作,參加義務勞動,自願捐款捐物。曆經三年時間,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大師靈塔祀殿開光盛典在紮什倫布寺隆重舉行。 如今,展現在世人麵前的“釋頌南捷”大殿,總建築麵積為1933平方米,高35.25米 。祀殿主體采用了現代建築中的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牆壁以花崗石砌築,牆厚達1 .83米,達到八度設防要求。整個建築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築風格為主,吸收了唐、清 建築藝術特色和佛教靈塔建築形式。祀殿由紅色和棕色兩大建築部分組成,在殿的頂 端,覆蓋著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頂。靈塔麵積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 身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共安放寶石袋818個,共24種珠寶6794個。塔內裝藏也十 分豐富,按照宗教儀軌,整個靈塔內裝藏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裝有青稞、小麥、大 米、茶葉、鹽、堿、各種幹果和糖類、檀香木、各種藥材、各種綢緞、金雕鑲嵌的馬 鞍、鹿茸、犀牛角、銀寶、珠寶、大師袈裟和藏裝。中層裝有大藏經和格魯派三大祖 師的經典著作、曆代班禪的經典著作、曆代班禪經師的著作、貝葉經、金汁書寫的佛 經等。在塔的上層裝有佛經和佛像。十世班禪大師的法體完好地安放在眾生福田的中央,周圍放置了各種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經書等。

·













紮什倫布寺內。

·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係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曆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它類似於漢族地區的卷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麵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麵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繡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繪製極為複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豔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鬱的雪域風格。唐卡在內容上多為西藏宗教、曆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曆史和發展,寄托著藏族人民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雪域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






這麵牆就是用來 曬唐卡 的。紮什倫布寺 每年曬一次 唐卡 規模宏大。


·





紮什倫布寺後尼瑪山上的轉經道。

·







燙金的壁畫。

·





午後休息的喇嘛們。














      喇嘛們很友好,過去和他們合了影。

      我和身邊的小喇嘛聊了會兒天,他的漢語不錯,還會英語(據說藏語和英語在語法上很多地方相似,他們學英語比學漢語簡單多了。想想也的確,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


      小喇嘛說他很小的時候,家裏就把他送到寺裏了。他一直學習經書,十幾年來沒離開過這兒。我問他,這兒的生活是不是很單調,想不想去外麵走走、去看看?他回答說,很喜歡這兒的生活,想和寺內的老僧人們一樣,一直在這兒生活下去,研究佛經,直到獲得 重生 。
      小喇嘛說得很真誠,旁邊的老僧人聽著他說的話,臉上一直帶著淳樸的笑容。 
      

·





一個喇嘛在屋頂吹號,下午的修課時間到了。

6月8日的中午,在日喀則的“蘇杭飯店”午餐。
老板是 浙江諸暨 人,知道了我是杭州的,特意為我們打了兩壺 奶茶 。奶茶香甜極了!

下午,一行的其他人去往 珠峰大本營,我則乘坐長途汽車回到拉薩。








日喀則 回 拉薩 途中下了雨,雨後出現了彩虹。
而我由於雲朵擋住了部分太陽光的關係 似乎拍到了 彩虹的尾巴 。

 

6月9日,去了八廓街、大昭寺。

一個人在八廓街、以及大昭寺走走、看看,準備輕裝上陣,就連相機也沒帶,所以沒有拍照片。
讓各位POPER失望了吧~











在 八廓街 買了紀念品,回家後很多都送人了,自己留著的隻有這兩把 藏刀。












      由於在“3·14”後,奧運前夕,火車上不能攜帶此類危險品,郵局也禁止寄送“藏刀”,所以我把錢先預付給了小攤老板,讓他在過些日子,郵局能夠寄送了再擠到我家裏。
10月6號,在 奧運會 結束後的一個月我收到了 郵包 。
     非常感謝那位誠信為本的小攤老板,祝你的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
6月11日早上,T164/165 返程。







拉薩火車站,設計時外觀有 布達拉宮 的元素。







站內站牌。

·






返程的車票。

·
6月13日中午12:10,火車停靠上海站,晚點2小時10分,總旅時50小時零10分。
這是我做過的時間最長的一次火車。







返程的列車。


                    THE END
 
                  謝謝大家看帖





 

所有跟帖: 

臭六萬!你要麽好久不來,要麽一來就發長帖饞人!打倒打倒~ -笑比哭好- 給 笑比哭好 發送悄悄話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頁 (74 bytes) () 04/03/2009 postreply 06:18:22

超級羨慕。。。我這一輩子恐怕也去不了西藏。 -燭龍- 給 燭龍 發送悄悄話 燭龍 的博客首頁 (18 bytes) () 04/03/2009 postreply 12:25:04

超級羨慕ing。。。 -婉如清揚- 給 婉如清揚 發送悄悄話 婉如清揚 的博客首頁 (88 bytes) () 04/03/2009 postreply 12:55:35

你去過? -燭龍- 給 燭龍 發送悄悄話 燭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3/2009 postreply 13:16: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