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登陸戰 BY 薩蘇

來源: Glider 2009-02-24 01:11: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31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Glider ] 在 2009-02-25 05:55: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江山登陸戰
 
 原國民黨海軍少將鍾漢波將軍回憶,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日,國民黨海軍護航炮艦永定號接到一條命令,艦長鍾漢波奉命從大陳轉送一位“重要人物”前往一江山島。
  國民黨軍大陳防衛總司令劉廉一親往送行,這個“重要人物”,就是在五六十年代聞名台灣的國民黨軍一江山防衛司令,國軍的“英雄”王生明。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九日,國軍少將王生明在一江山陣亡,鍾漢波送他去一江山的時候,他的生命還有七十七天。
  鍾漢波,國民黨海軍少將,黃埔1937年班出身,在國民黨海軍中屬於“儒將”一流,不但善戰,而且善寫,他在大陳戰役中擔任國民黨海軍永定艦中校艦長,可謂這一戰役的親身經曆者,以後在台灣陸續擔任國民黨海軍登陸艦隊參謀長,海軍官校副校長等職務,著有《海峽動蕩的歲月》等書,  記錄了若幹海上作戰的內容,也包括一江山戰役的曆程。這些五十年前的資料,無疑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和曆史價值。

  其實王生明去一江山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必將死在一江山上。1954年蔣經國欽點這位胡宗南的愛將調任一江山地區司令,就是知道他確有“死守”的能力,也有“守死”的決心。
  一江山不能不守,丟了一江山,就丟了大陳。
  如果王生明都守不住一江山,國民黨軍中,就沒有人能夠守住它了。
  今天,台灣知道王生明的人已經不太多,連用他的名字在高雄命名的“生明路”,也已經被重新命名為“鳳頂路”。原因是台灣年輕人眼裏,王生明也是一個“外省人”,屬於隨同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到台灣的“入侵者”。
  假如抱定了死誌去一江山的王生明知道了這些,不知道心裏又是怎樣的感覺。
  一江山登陸戰,是大陳戰役的核心戰鬥,因陸柱國所書《踏平東海萬頃浪》一書而聞名海內,不過這本書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偵察科長雷震霖與現代花木蘭高山的愛情故事 --傳統的解放軍陸軍形象。實際上,這是一場袖珍的諾曼底之戰,在這次惡戰中,解放軍一反“木船打軍艦”的傳統,在大陳列島和國民黨軍展開了一場堪稱現代化的殊死戰鬥,空軍出動了轟炸機部隊,殲擊機部隊,海軍出動了魚雷艇大隊,兩棲登陸大隊,甚至罕見的出動了大型戰艦和國民黨軍爭奪製空權,製海權,陸軍登陸部隊也不再是小米加步槍,動用了從無後作力炮到火焰噴射器的新式武器。
  這一仗,解放軍勝得並不容易,從政治意義上說,這是一場令人痛心的同胞之間的戰爭,從軍事意義上,兩岸同樣優秀的職業軍人鬥智鬥勇,都展現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可謂攻的凶狠,守得頑強,直到今天看此戰的細節,仍然讓人感慨不已。
  一江山登陸作戰的結果,左右了大陳戰役的結果,失守一江山的國民黨軍,被迫撤出浙東列島。但是,這一戰後,國民黨獲得了美國方麵更為有力的支援,可說也有所得。
  今天一江山登陸戰的資料,主要是解放軍方麵的材料,但是,這個戰役,在海峽對岸的記錄中,又是怎樣的情狀呢?那些在一江山被解放軍消滅的國民黨軍人,又是抱著怎樣的人生心態進入陣地呢?好像這方麵的文字,還是比較少的。
  在送王生明前往一江山的那一天,劉廉一等國民黨高級將領在永定艦官艙為王生明送行,劉說:隻要誌誠兄(王生明字誌誠)能守到天亮,我就去和你同死!
  劉廉一的說法是有一定含義的,因為解放軍在一江山之前的曆次登陸戰役,由於采用木船打軍艦的偷襲模式,沒有製空權和製海權,無不是夜間奇襲,而國民黨軍隊普遍夜戰能力較差,往往一遭夜襲就全軍崩潰。如果解放軍夜間進攻一江山,王生明守不到天亮,大陳的國民黨軍沒有能力去增援,因此有 “守到天亮”的說法。
  但真正的一江山登陸戰,卻是在白天打的,這是解放軍第一次發動白天的登陸作戰,不是偷襲,而是全麵奪取製空製海權後的強攻!
  王生明的守軍,確實苦苦支撐到了第二天天亮。王生明真正的戰死時間,不是他和大陳通話的一月十八日下午,而是十九日的清晨。解放軍截獲的電報顯示,王在十八日下午203高地失守的時候自殺,攻占指揮部的解放軍發現了“王生明”的屍體,然而,這具屍體後來被判明,是代替王指揮核心工事防禦作戰的另一個國民黨高級軍官,一江山防衛司令部政訓主任孫剛埔。第二天清晨,一江山國民黨軍最後有組織的防衛陣地90高地秘密地堡失守,王在此處用手榴彈自殺身亡。
  問題是,守到天亮,就有援軍麽?
  聽到這段話,鍾漢波和周圍的海軍軍官暗吸一口冷氣。海軍是一個比較迷信的兵種,劉廉一不提我去給你解圍,卻說我去和你同死,似乎反映了這位將軍內心深處對此戰結果的預卜,不免讓海軍官兵有些不祥的感覺。
王生明,卻渾如未覺,說道:“守一天,我叫台灣振作,守兩天,我讓共匪喪膽,守三天,我讓白宮翻過來。”
  送行之後,永定艦啟航,當夜到達一江山。因為一江山在大陸炮火覆蓋範圍之內,永定艦不敢開燈,岸上也不敢發信號。鍾漢波技術高超,滅燈行駛,用舢板送王生明上岸。王隨後讓人送來母雞一隻,感謝海軍弟兄。
  現在看海峽兩岸的情況,一隻母雞送禮都有些拿不出手,可那個時候卻是難得的好東西。國民黨當時在大陸沿岸占據不少島嶼,這些島嶼的守軍和  駐防在那裏的海軍官兵,補給上呈現一種畸形的狀況。
  國民黨海軍官兵回憶,五十年代到福建沿海的白犬島上吃陸軍請客,駐防官兵的宿舍極為簡陋,軍服不整,但食物卻極為豐盛 。 美國通過情報機關“西方公司”援助的牛肉罐頭可以隨便吃,雖然有些罐頭早已過期。
  問題是,沒有蔬菜鮮肉等新鮮的食物。這個,是西方公司無法援助的,牛肉雖然好吃,天天吃罐頭,沒有蔬菜,也無異於一種折磨。台灣曾有新聞照片,顯示離島守軍“在共軍的炮火下種菜”,大家都明白,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算新聞。這蔬菜,也就新聞得很了。
  陸軍如此,海軍也是一樣,永定艦當時已經在大陳駐紮半年,這樣新鮮的雞肉,也無異於鳳毛麟角。
  鍾漢波艦長沒有舍得自己吃,把雞肉絞成肉糜,燉了雞粥和全艦官兵一起來吃。
  鍾漢波將軍對此是深有體會的,二戰結束,鍾漢波以少校聯絡官身份飛赴東京,奉命銷毀日軍建立的甲午戰爭勝利紀念碑。1947年,鍾漢波將軍以二戰中被日軍擄去的海關緝私艦飛星號押運兩艦鐵錨,錨鏈和炮彈回國,一雪甲午之恥。當時,還有若幹甲午遺物留存在日本,比如鎮遠鐵錨,定遠舵輪和裝甲板等,等待運回中國,但是,回國的鍾漢波卻再也沒有接到赴日的命令。海軍上層當時爭權奪利,早把國家的尊嚴忘得一幹二淨。
  更令人切齒的是,鍾漢波運回國的三百尋定遠錨鏈,竟被海軍總司令部的人員作為廢鐵偷偷賣掉賺錢!海軍名宿曾國晟在鐵匠鋪偶然見到這批錨鏈,問明原委,長歎一聲,就此投共。
  三百尋錨鏈才能賣多少錢?國民黨當時的腐敗,就到了這種令人發指的境地。
  以這種狀態,國民黨不丟掉大陸,那是沒有天理了。
  攻打一江山的解放軍海軍中,有一支奇特的裝備了重炮的火力掩護船隊,它們是用登陸艇改造的輕型船隻,卻可以從海上發射凶猛的火力,在攻占一江山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雖然船小炮大,卻射擊準確,行動穩定,這就是原國民黨海軍辰溪水雷廠廠長曾國晟的傑作。
  一江山不是在岸基射擊範圍之內麽?為什麽還要用這些海上的火力支援艦呢?
  因為指揮一江山作戰的解放軍將領,正是解放軍中人稱“智多星”的張愛萍將軍。他深知在任何戰爭中,出其不意,都是極為重要的軍事手段。
提出打一江山,就是這種智慧的體現,打一江山的主要突擊方向,選擇從海門礁登陸,也是這種智慧的體現,而登陸海門礁,就要用到曾記的火力支援艦。
  打一江山,似乎是一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一江山,是國民黨大陳防禦體係中最硬的一塊骨頭。它南北最寬700米,東西最長1200米,包括南,北兩個島,沒有居民和淡水溪流,中間間隔一條百多米寬的水道,北一江山稍大,是國民黨軍主力所在地,駐守國民黨反共突擊隊第四大隊全部,主要據點為203高地,180高地,中山村,南一江山稍小,主要據點解放村,駐守反共突擊第二大隊一個中隊。總兵力七百餘人,另有工事構築人員,政戰人員,女慰勞人員等共計約300人,皆可投入戰鬥。
  該島周圍當時完全沒有港灣,四麵皆是陡壁,隻有很少的幾片沙灘可以登陸,皆在國民黨軍火力控製之下。
  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而且島子很小,就打下來,恐怕傷亡也不會小。解放軍設計大陳戰役的時候,起初準備打更大,防範更弱的南麂山,披山,魚山等島嶼。
  但是張愛萍力排眾議,決心打下一江山。
  原因何在?
  原因在於大陳列島的地理結構。
  如果從天空中看大陳列島,如同一朵綻開的蓮花,南麂山,披山,魚山等,都是蓮花的花瓣,層層拱衛上下大陳,打之可以占到便宜,但不能給國民黨守軍造成根本的動搖。
  但一江山,正是這朵蓮花的花蕊!而且從它上麵,肉眼就可以眺望大陳島。拿下了一江山,就一拳搗在了大陳防衛的心髒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江山之戰,不但是一個袖珍的諾曼底,而且是一個袖珍的孟良崮,張愛萍要從敵軍的防禦鏈中,深入虎穴,挑出最強的來打!
這種戰略意圖,解放軍認為國民黨軍很難猜透。而戰術上選擇在海門礁登陸,更是解放軍靈活的戰術體現。
  海門礁,沒有灘頭,岸邊隻有寬不過五六米的沙灘,部隊登陸後無法發展,上麵就是懸崖峭壁,而且隱蔽在南北一江山之間(根據AK545兄提供的照片,這個描述有些不同,改為位置較為靠南,比較合適)大陸方麵炮火無法直瞄,這是一個任何登陸專家都不會選擇的地方。
  解放軍選了它。這就是出其不意,解放軍的思路是 :對這個“死地”,國民黨軍一定殊少防備,而登陸部隊是一支經過特殊訓練的精銳勁旅,一但上陸,便立即攀岩而上!
  用爬山的方法打海戰,是解放軍的發明。更重要的理由是,這裏後麵就是懸崖,島上的國民黨軍炮兵無法直接打到登陸艇隊,如果越懸崖而打跨射,命中率和閉著眼睛開槍打鳥兒差不多。即便國民黨方麵有所準備,在那裏部署一點部隊,靠機槍或者手榴彈根本打不穿解放軍頂盔貫甲的登陸艇。
不幸的是,國民黨方麵的智慧,超過了預期。
  他們不但預料到了解放軍攻擊的目標是一江山,而且,雖然也沒有認定這裏是解放軍主攻目標,王生明還是本著不留防禦死角的認真勁兒,在海門礁方向,作了相當嚴密的部署。
  他曾經指著地圖說:如果共軍在海門礁登陸,那麽他們上岸踩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我地堡的機槍口!
  原來,海門礁前那五六米的狹窄灘頭,正藏著國民黨軍一排密集的暗堡!
  更沒有想到的是,王生明也想到了海門礁無法受到炮火支持的弱點,他在那裏部署了一批秘密武器,目標,正是解放軍的登陸艇!
  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
  按照當事人的回憶,提到在戰前我們有在一江山的內線,把整個1江山的兵力火力部署圖通過漁民帶回來了(據說完全打開鋪了整整一乒乓球桌),所以老王對老張來說應該全無秘密可言。而且從戰鬥進程來看,共軍應該是有占了突然性的便宜的

   一江山戰前的情報戰
  加個小花絮吧。
  父親學校裏有一位老先生,又黑又瘦又高,還是大煙鬼,六十左右才結婚。有一次提起,父親說他可憐呐,當年是軍報的高級記者,赴一江山前線采訪,當時正在準備過程中,任何消息都要保密,他倒好,腦子一熱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洋洋灑灑全記下來了。等晚上正好有老同學來看他,和他睡一個屋,把個進攻日期,準備情況看個正著,第二天就走了。等打下一江山來,那位同學被抓住了,一審問是特務,而且情報是從這位老兄出來的。上麵當時就不幹了,念在以前有功,一擼到底,回家當老百姓把。後來當他被各種運動折騰得天翻地覆時,他的同僚已成了軍師級幹部了。嗨,就是腦子一熱。但想想那被染紅的海水,他不冤。沒他這支破筆,會有多少小兵能解放後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啊。

  聽參戰過的老兵講過,說是當時灘頭的海水由淡黃變得赤紅 全都是血染的。死了好多人。

  其實,在一江山之戰前,國共兩軍在這個海域的作戰,一直沒有停息過,其主力,則是海軍和空軍。
  國民黨海軍方麵,對於浙東沿海的海戰多有消極態度,原因是這一仗從一九五四年開始,斷斷續續打了將近一年,其間國民黨海軍損失慘重,艦艇受損固然不少,未受損的艦艇也疲於奔命。在海峽兩岸的戰史上,這可以算做一個節點,在這一戰之前,國民黨海軍眼裏基本看不到人民海軍的存在,這一戰之後,國民黨海軍再也不敢小看這個年輕但是充滿朝氣的對手。
  套用蒙哥馬利那句“阿拉曼之前我們不知道勝利。。。”也許國民黨應該說“一江山之前我們不知道土八路會打海戰。。。”
  以鍾漢波的永定艦為例,該艦在五十年代初可謂橫行沿海。
  永定艦,屬於美國一九四七年贈送國民黨的八艘可欽級掃雷艦之一,排水量640噸,裝備100毫米炮2門,40毫米炮4門,20毫米炮 3門,這個級別的掃雷艦美國二戰期間建造很多,也經常作為巡邏炮艦使用,二戰後成了“剩餘物資”,大量贈送給“友好政權”使用,包括日本自衛隊也曾經大量使用這級軍艦。
  就是這樣一級幾百噸的小軍艦,解放軍在建國初期因為沒有海軍,就對它幾乎沒有辦法。1949年10月,國民黨軍撤守舟山,一條合彰號登陸艇因為機件故障漂流到已經解放的鎮海甬江口擱淺,艦上一千多名國民黨陸軍大嘩,要求艦長豎白旗投降,海軍因為沒怎麽和共軍交過手,初生牛犢不怕虎不肯。。。這時候永定艦急急趕來,一麵開炮掩護,一麵拖帶合彰號逃走,解放軍因為沒有軍艦,無法從海上攔截,隻好徒呼奈何。
  但是到了浙東作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1954年5月16日,鍾漢波的永定艦和沱江艦,寶應艦,渠江艦組成的國民黨巡邏編隊,在一江山東南,遭到數艘人民海軍大中型戰艦(艦名不詳)的截擊,經過炮戰,雙方脫離。這之前,3月18日,4月27日,人民海軍戰艦也多次主動攻擊國民黨軍巡邏艦艇。
  這幾次戰鬥持續時間不長,由於雙方都缺少攻擊對方戰艦的炮術訓練而戰果不彰,但是已經足夠國民黨海軍驚訝的了 ?C 第一,共產黨也會打海戰了,第二,人民海軍出動了大型艦艇,讓國民黨方麵心理上受到震撼,感到這一仗解放軍誌在必得。
  讓國民黨海軍感到難受的是,大陳島是一個漁業島,根本沒有工業設施,居民出了打魚就是愛好打麻將,抽大煙,一旦艦艇受損或者機件故障,解放軍可以就近修理,國民黨海軍卻要開回台灣基隆修複,這未免太不公平。海軍中有人哀歎不被打死也會跑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民黨海軍把一艘坦克登陸艦“中權號”改造為修理艦,重新命名為“衡山號”,變成了停泊在大陳的活動修理廠,勉強可以部分解決問題。
  修理廠可以放在海上,機場可不行,國民黨海軍沒有航空母艦,浙東國民黨軍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陳島上沒有機場,現代戰爭條件下,沒有空軍掩護的海軍艦艇,大概都有赤裸裸的感覺。
  國民黨海軍最初對於解放軍的空軍是不害怕的,解放軍空軍起初的幾次轟炸給大陳地區國民黨陸軍帶來一些損失,但對能跑的軍艦就勉為其難,國民黨海軍曾經諷刺共軍飛行員連水天線也分不清。
  這裏麵鍾漢波是個反對派,他認為解放軍善於學習,被解放軍掌握了天空,海軍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鍾漢波和一般國民黨海軍軍官不同,他出身空軍,而且戰後到日本接收賠償艦艇,親眼看到日本軍港中被盟軍飛機摧毀的大小戰艦,對於製空權的認識比其他人敏感得多。
  他的確是正確的,不過,他沒有來得及親身檢驗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11月2日,永定號送王生明上一江山,3日,國民黨海軍永春號炮艦,在偵查頭門山的行動中被解放軍岸炮擊中負傷,海軍方麵為了報複,命令永定號出擊,再次炮擊頭門山。
  11月4日,鍾漢波率永定艦在永嘉艦掩護下靠近頭門山到5000公尺進行炮擊,解放軍未予還擊。
  11月5日,永定艦再次靠近頭門山,這一次接近到1500公尺進行炮擊。
解放軍突然還擊,第一炮就命中永定艦主桅,艦橋上的人員多被彈片擊中,艦長鍾漢波僅以身免。事後查明,解放軍炮兵在頭門山埋伏了一個由四門130毫米岸防炮組成的重炮連,目的就是誘國民黨海軍艦艇自投羅網。
  永定艦最大的炮隻有100毫米,解放軍的戰術可謂知彼知己。
  永定艦連中數彈,好在它水密性能不錯,而且裝甲薄,解放軍使用的穿甲彈將它貫通卻沒有爆炸,該艦帶重傷駛回大陳,經緊急搶修後因負傷太重,不得不開回台灣修理。鍾漢波艦長自己沒有負傷,比他的前任齊鴻章艦長幸運多了,齊鴻章從永定艦艦長任上調任當時在廣東萬山據守的第三艦隊司令,官運很不錯,但是卻在那裏被解放軍桂山號編隊夜襲,打斷了一條膀子。
  值得一提的是,國共雙方在海峽較量,解放軍打永字號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卻在抵抗外國侵略的戰場上起到了作用,1974年,西沙海戰爆發,解放軍南海艦隊官兵以弱敵強,幹淨利落的把越南海軍怒濤號炮艦送入了海底,這艘怒濤號,就是和永字號完全相同的美國可欽級出身,所以解放軍對它的火力死角,結構特點十分熟悉,打起來當然得心應手了。
  與中權號同型的中鼎號登陸艦,中權號成軍4個月就被炸沉。
  解放軍空軍大顯神威的日子,是1955年1月10日,那一天聶鳳智指揮解放軍空軍轟炸機部隊利用大風國民黨軍戒備鬆懈的時機,奇襲大陳,一舉擊沉“中權”號坦克登陸艦(老中權艦改裝為衡山號修理艦後,國民黨海軍將另一艘202號坦克登陸艦重新命名為中權艦,結果,新老中權艦一起挨炸),重創衡山號修理艦和太和號驅逐艦。負傷最重的是太和號,腰部幾乎被剖開,幸好它正停靠在衡山號側麵,衡山號雖然中了三發炸彈,修理的能力還有,緊急搶修後太和號出逃台灣。
  國民黨海軍當時的主力艦號稱“四大金剛”,形容其最新,最大,最好的四艘美製太字號驅逐艦,這就是太平,太康,太昭,太和,(以後又增加了太倉,太昭),加上1954年11月被解放軍魚雷艇擊沉的太平號,四大金剛在大陳折了一個半,損失實在太大了。
  這次轟炸後,國民黨艦艇白天再也不敢在大陳島停靠,更不要說前出到一江山作戰,一江山的製空,製海權都落入解放軍之手。
  誰都知道解放軍下一步,就是要登陸了。
  向哪裏登陸呢?
  共產黨要打一江山,這個判斷是一九五三年下半年,胡宗南離開大陳的時候最初提到的。
  胡宗南離開大陳,是因為1953年6月24日,解放軍聲東擊西,激戰一天拿下了積穀山島。從積穀山解放軍的炮兵已經可以打到大陳本島。支持國民黨軍在浙東作戰的美國西方公司認為國民黨軍已經無從守住大陳,倉皇撤逃。失去了支持的胡宗南,被蔣介石調回台灣。送行時,胡宗南對部下講到 ?C 積穀山是大陳的南大門,一江山是大陳的北大門。丟了這兩扇大門,大陳就守不住了。說完,意猶未盡的加了一句 : 共軍一定會打一江山!
  根據網上朋友的信息,解放軍攻擊一江山前,曾有嚴重的情報泄密問題,使國民黨軍對一江山的防禦給予了特別的重視。這個觀點我無從證實,我所了解,國民黨軍意識到解放軍很快要打一江山,是因為雙方一次極小的戰鬥。
  這就是擂鼓礁遭遇戰。這一戰,國民黨海軍也有份。
  擂鼓礁,是一江山近海小得不能再小的一塊礁石,漲潮的時候麵積不足一百平方米,亂石崎嶇,還有水下岩洞,便於隱蔽。一九五四年十月下旬,國民黨海軍永修艦上的幾個國民黨水兵,奉命在夜間送兩名“諜報員”上岸活動。
  天將破曉的時候,這幾名水兵用舢板滑向擂鼓礁,悄然上岸,卻發現礁的另一麵已經有兩名“共軍”偵察員在活動!
  這幾個國民黨兵也算膽大,未加思索就依仗人多,用摸哨的方式突然襲擊這兩名解放軍。
  最初戰果不錯,兩名解放軍偵察員措手不及被俘,但國民黨兵還沒有高興兩分鍾,從另一側礁石下忽然遭到猛烈射擊 ?C 原來,解放軍偵察員是帶有掩護人員的。雙方短促交火,戰鬥中一名國民黨諜報員被打死,另一人被俘,水兵們不善陸戰,倉皇上舢板逃走,兩名解放軍偵察員自然也“完璧歸趙”了。
  這是一場很小的戰鬥,幾乎同時解放軍猛烈炮擊一江山。永修艦水兵帶回的消息稱,在那兩名解放軍偵察兵的身邊,有高倍數望遠鏡,有一江山地形圖,還有鉛筆等物。
  國民黨方麵判斷,這次炮擊乃是引誘一江山守軍還擊,“共軍”偵察小隊藉此清查一江山上的火力點!
  那麽,很明顯,這是為登陸戰做準備了。
  國民黨大陳防衛司令劉廉一被解放軍打昏了頭,張愛萍在總攻一江山之前曾經派出空軍騷擾性轟炸漁山,南麂山國民黨軍陣地,劉廉一就急急忙忙向各島撒胡椒麵一樣派出了援軍。
  但王生明堅信共軍的目標就是自己。
  在王生明的督促下,一江山的國民黨軍在防禦上可謂盡了最大的努力,儲糧儲水,每個戰鬥兵都保證2-3件武器(結果一江山戰鬥結束後,清點戰果,殲國民黨軍一千掛零,其武器多在戰鬥中被炸毀,但依然繳獲槍炮一千零八十二),二零三高地的核心陣地是石壁中掏空鑿成,與山體結合一體,外麵被覆鋼筋水泥,號稱無人可以攻陷。即便如此,王生明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乃利用兩大法寶試圖加強防衛,一是在島上布置層層鐵絲網,一是盡全力埋設地雷,借助地雷的力量彌補人員無法封鎖的地區。一江山的地雷密度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我相信共產黨方麵肯定是搞到了王生明的布防圖,至少是草圖,所以,在攻擊上明顯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手段,使王生明的地雷陣完全失去了作用。另一個旁證是解放軍參加過一江山戰役的耆宿,曾經娓娓而談,國民黨軍的三道戰壕怎樣相互掩護,子母堡一共多少個,火炮的部署如何。。。戰後一江山都成了一片焦土,他從哪兒分析出來的很令人可疑。
王生明沒有來得及作的是在島嶼周圍隻布置了少量水下障礙物,卻沒有布置水雷,國民黨軍考慮的是解放軍如果采用帆船登陸,吃水很淺,水雷的作用不大。
  國民黨軍沒想到的是,張愛萍這一次不是用帆船,而是用鋼鐵武裝到牙齒的登陸艇來打一江山,其總數足有七十餘艘。
  七十餘艘美製登陸艇!
  張愛萍家裏不是美國華僑,他哪兒來的這麽多美國登陸艇呢?
  都是拜國民黨海軍之賜。
  解放軍登陸一江山,使用的,主要是美製坦克登陸艇LCU,機械化登陸艇LCM和人員登陸艇LCVP,它們都是二戰後期建造的優秀登陸艇,美軍吸取太平洋戰爭早期登陸艇和兩棲車在日軍輕武器打擊下損失慘重的教訓,新型登陸艇隻注重防禦並采用三台發動機以增強其生命力。解放軍哪兒來得如此多美製登陸艇?一個重要來源是1946年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五一二法案,贈送中國271艘剩餘艦艇,其中多有登陸艦艇,共分為中,美,聯,合四大係列,中字號是大型坦克登陸艦,美字號和聯字號是輕型登陸艦,其他的各型登陸艇,國民黨海軍稱為“合字號”。因為國民黨海軍當時正在大肆排擠閩係,新任海軍司令桂永清暈船而且根本不懂海軍,合格的海軍人員極為缺乏,合字號這種小軍艦就有些管不過來了,有些幹脆稀裏糊塗的流入了民間各個航運公司。即便是留作軍用的,從大陸撤退時,也有很大一部分登陸艇無人管理,輕易被解放軍繳獲,被各個航運公司接收作為民用的艇隻,此時則被解放軍重新征用投入戰鬥。
  這不怪國民黨海軍,國民黨海軍官兵回憶從大陸逃台的時候,海軍人才匱乏到極點,隻有領頭的艦長一個人會使用六分儀,其他艦長的本領隻是跟上前麵的船走。。。
  盡管對於解放軍手裏有這樣多的美製登陸艇措手不及,這些“增強防禦”的登陸艇,依然被一江山守軍打癱了好幾艘,戰後,解放軍專門派出炮艇,拖帶這些在一江山登陸戰中損毀的登陸艇返回修理。
  一九五五年元月十八日,解放軍出動轟炸機400架次大舉轟炸一江山,隨後就是猛烈的炮火打擊,幾個小時之內,小小的一江山落重炮彈一萬多發(國民黨稱4。2萬發),島上國民黨軍所有有線通信全被炸斷,大陳指揮部隻能呼通203高地王生明的總部,國民黨守軍表麵陣地被摧毀,傷亡慘重,隨後,解放軍七十艘登陸艇組成的登陸勁旅數千精兵,分四路直撲一江山。
最關鍵的,當然是海門礁一路!
  登陸一江山,戰鬥最為激烈的兩個登陸點,一個是樂清礁,一個是海門礁。
  樂清礁的戰鬥是強攻。
  因為樂清礁正在一江山國民黨軍核心工事所在的主峰 -- 203高地的下方,距離不足200公尺,對於沒有回旋餘地的小島來說,拿下了樂清礁,203高地就唾手可得,一江山,也就沒有懸念了。
  所以雙方在這個方麵都投入了重兵,國民黨方麵是深知此地之重要,不得不守,共產黨方麵則是打蛇打七寸,專找硬釘子來拔。
  這個拔釘子作戰打得並不順利。
  在一江山防衛司令王生明的親自指揮下,國民黨軍在這個方麵打得十分頑強。解放軍原來認為,猛烈的戰前的炮擊應該已經將國民黨軍工事基本摧毀,等到戰鬥開始,才發現炮擊和轟炸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國民黨軍的布防盡管基本在解放軍的掌握之中,但是其工事的堅固程度超出了預期,永備工事以鋼筋混凝土澆築,上麵橫豎交叉四層枕木,再覆蓋沙袋,半地下配置,目標很小,除非直接命中極難摧毀。這樣的工事環島三層,層層環護。對一江山守軍來說唯一的問題是一江山完全由岩石構成,難以向下挖掘坑道。這個困難,和孟良崮上的張靈甫差不多。
  另一個問題是第一批炮彈爆炸後,加上空軍轟炸,島上煙霧彌漫,能見度很低,影響了後續射擊的準確度。而島上的國民黨軍多有戰鬥經驗,遭到炮擊時都能較有效的進行避炮。
  因此盡管炮火看起來很凶猛,其實效果並不是很好,解放軍的傷亡中,一半在雙方步兵短兵相接前發生,主要是在水際灘頭,而國民黨這個階段的傷亡不到三分之一。
  炮火的真正價值,在於徹底破壞了島上由鐵絲網構成的障礙,同時打斷了國民黨軍各部之間的通信聯絡,王生明能夠指揮得動的,隻剩了203高地周圍的數百守軍。
  因此,在解放軍登陸艇登陸樂清礁的時候,國民黨軍實力尚存,居高臨下,給強攻樂清礁的解放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激戰良久,解放軍隻奪取樂清礁下方的一帶狹長地帶,寬度不過二十來米,國民黨軍地堡的機槍射口開的極低,幾乎沒有射擊死角。
  有朋友說此戰參戰部隊在激戰中看到海水逐漸從渾黃變為赤紅,大概,說的就是強攻樂清礁的戰鬥。
  一江山的工事構造,曾經得到一位善於防守的將軍的指點。
  這位,就是當時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被毛澤東稱為“白蘭地”的鍾鬆。
  鍾鬆,黃埔二期高材生,蔣介石嫡係,在胡宗南軍中與劉勘齊名,和董釗這種“大班長”不同,屬於真正比較能打的將領,八一三事變就是鍾鬆的六十一師率先打響對日軍進攻的第一槍,此後,在抗戰中有多次精彩的防禦戰戰例。1947年,鍾鬆整編第三十六師在沙家店遭到彭德懷一野的猛攻,毛澤東認為鍾鬆的戰鬥力應該在白酒和葡萄酒之間,算作白蘭地。不過這次作戰彭德懷著法犀利,不顧兵家常法,側路側水硬拚鍾鬆,善於防守的鍾鬆隻打了兩個小時就全軍覆沒,副師長朱俠被打死,鍾隻身逃走。
  因此戰,毛澤東給彭德懷題詞: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一江山的防禦證明,鍾鬆組織防守是有一套的,碰上彭德懷,大概和趙括碰上了白起般的無可奈何。
  一江山下的海水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1938年鍾鬆在武漢會戰中曾以同樣出色的防禦組織讓日軍嚐到過苦頭,史載:“中央軍鍾鬆大戰黎集,史水為赤”。
  同樣是血染紅了水,黎集的鮮血讓中國人為之振奮,一江山下的鮮血呢?
  同是中國人之間的相殘,因為信仰不同的相殘,無論軍事上麵多麽出色,也讓人感到無限的傷感。
  對於國共之間的迭次血戰,台灣方麵的曆史愛好者往往有兩種看法。第一種,就是大談共產黨搞人海戰術,國軍機槍手殺到手軟,隻好投降。。。這顯然是有點兒失去了邏輯,問題是頗有不少台灣朋友一本正經的講這些話,往往他們還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就不是可笑,而是讓人毛骨悚然了。(街上一個流氓瘋了不要緊,如果居裏或者費米瘋了,是不是很可怕?)第二種是王生明的兒子王應雲為代表的。幾十年後,他和原一江山守軍之一的陳學連一起訪問過一江山。看過雙方在令人頭暈目眩的絕壁上的鏖戰遺跡後,他說道:“兩邊都帶種。”
  好吧,我想我們大陸的朋友在看過雙方激戰的曆程後,也該有這種心胸,說一句 :“兩邊都帶種。”
  王應雲所看的那個懸崖,我推測,很有可能就是王生明葬身的90高地,戰鬥打響三個小時之後,王生明看到203高地失守已成定局,退守到這裏等待大陳的援軍。
  從樂清礁強攻203高地,三個小時應該是拿不下203高地的,以203高地到海邊的三道防線,國民黨守軍自稱能守三個月。
  三個月是多少有些誇張了,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在中太平洋的要塞塔拉瓦比一江山堅固多了,日軍聲稱“美國人用一百萬大兵,一百年也拿不下塔拉瓦”,結果,戰鬥隻打了四天。
  樂清礁的戰鬥,最大限度的拖住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
  解放軍在海門礁的登陸,給了一江山致命的一擊。
  樂清礁和海門礁的登陸攻擊,大概如同張愛萍的左拳右拳,誰來是實施致命一擊看實戰的進展。一江山造型如同一隻啞鈴,203高地是一個錘頭,190高地是另一個錘頭,海門礁就在190高地下方。
  我的朋友麥克的父親是國民黨海軍舊人,麥克說一江山失守後,台灣海軍中有人說台灣的防禦任務要增加一倍。這是一句氣話,不過並不是沒有道理。
  樂清礁和海門礁都是陡峭的山崖,完全不符合登陸戰“搶灘”的打法,但是對一江山來說,解放軍的攻擊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一江山灘頭狹小,地雷密布,國民黨軍反複試射,如果選擇那裏登陸,無異於自殺。
  但是,樂清礁的傾斜度是40度,而海門礁,達到了70度!
  解放軍就是從這裏硬攀上了一江山。
  台灣的東部海岸也正和一江山相似,從南到北連綿的高達800英尺的峭壁,除了花蓮以外幾乎沒有稍大的港口,
  所以國民黨退到台灣,布防隻對西麵平原地帶,東部是作為天然屏障,無需設防的。
  共軍既然連樂清礁海門礁這樣的地方都能攀上來,台東方向怎能不設防?
  這當然是氣話,當時的土八路,還沒有能夠在台東發動攻勢的海軍實力。
  王生明的布防,是按照不留死角的原則,但總的來說,對於這種“絕地”,布防的兵力顯然要少一些。
  對海門礁的突擊開始後,國民黨守軍開炮還擊,但敵眾我寡,很快被壓製,登陸艇隊已經進入海門礁峭壁掩護下的死角。海門礁下的國民黨軍暗堡開火,但打在登陸艇的鋼板前門上當當作響而毫無作用,解放軍在登陸艇上用沙袋壘成工事,以機槍對射,雙方不斷有人中彈,距離在急劇縮短。
  距離一百五十米,王生明的秘密武器開火了,隻見衝在前麵的幾艘登陸艇接連中彈,紛紛起火或失去控製。衝在最前麵的212艇連中數彈,駕駛台也被擊中,炮彈擊穿艇長於延增麵前的鋼製防盾,於艇長雙腿都被打斷,緊跟在後麵的214艇被國民黨軍的炮彈像開罐頭一樣,從艦首一直打穿到艇尾,全艇55人還沒有登陸竟然有50人傷亡!
  王生明的秘密武器就是戰車防禦炮。解放軍登陸一江山,使用的登陸艇可以攜帶戰車,但解放軍還沒有闊氣到這個地步,一江山之戰,登陸部隊全部是步兵。國民黨軍的戰車防禦炮不是打戰車,而是打登陸艇。用戰車防禦炮打登陸艇,是王生明的傑作。戰車防禦炮,本來是步兵用來打坦克的武器,雖然不能連發,而且口徑小,單發炮彈的爆炸力有限,但是具有射擊準確,穿甲能力強,特別是隨處可以發射的優點,用來打登陸艇確實是好武器。登陸艇的前門可以擋住重機槍彈,在戰防炮麵前卻和紙糊的沒有區別。戰前,王生明把一個戰車防禦炮排放在海門礁峭壁的岩洞裏,給在這裏登陸的解放軍突擊隊造成了重大傷亡。
  不得不承認,上個世紀中葉的解放軍,是當時最富有創造力和最為剽悍的軍隊。在國民黨軍的彈雨麵前,解放軍做出了驚人之舉,他們在各艇紛紛中彈的情況下,一麵用艦上的火器還擊,一麵不顧一切的向前衝刺,國民黨兵驚訝的看到“共軍”踉踉蹌蹌的在彈雨中把充作掩體的沙袋拋入大海,以便減輕船頭的重量,強行搶灘。國民黨軍灘頭暗堡的射擊中,不斷有解放軍戰士中彈落海,但各艘登陸艇還是勉力衝到了島邊
  對於登陸來說,礁也有比灘好的地方,那就是灘頭水位較深,登陸艇可以一直頂到岸邊。國民黨軍的暗堡機槍射孔開得極低,打起來幾乎沒有死角,封鎖了所有登陸艇的大門,雖然解放軍搶灘成功,卻無法衝出艇體,與此同時,戰防炮還在繼續給登陸艇造成傷亡。
  令人意想不到的場麵出現了,灘頭的國民黨官兵驚訝的發現,從解放軍的登陸艇上,同時伸出了根根二三十米長的竹竿,竹竿頭上綁著炸藥包。
炸藥包一直捅到國民黨軍暗堡的機槍射口或者戰防炮工事裏引爆!這就是解放軍破壞國民黨軍灘頭障礙的特殊武器。
  解放軍參戰的戰士回憶,當時登陸艇一靠岸就頂在國民黨軍的機槍巢上,國民黨軍地堡的上蓋已經被炮彈打掉,解放軍居高臨下,從艇上向地堡裏麵投擲手榴彈,國民黨軍士兵抓起手榴彈向回扔,無一發落空,但國民黨軍畢竟驚懼交加,擲回的手榴彈紛紛落入水中,沒有一發扔到登陸艇的甲板上,此後,艇上把一根捆紮炸藥包的竹竿塞進地堡引爆,一切遂歸於沉寂。
解放軍登陸了,果然如王生明所說,落地就踩在了國民黨軍地堡的機槍射口上,隻是,這時候國民黨軍的地堡,已經不再射擊了。
  灘頭,一向是登陸戰犧牲最大的地方,一江山也不例外。
無  論用戰防炮打登陸艇,還是用竹竿挑炸藥包炸碉堡,雙方軍人,都體現了中國人在軍事方麵的出色才能。王生明沒能守住海門礁灘頭,不能說他不夠聰明或者勇敢,而是他手中的牌,畢竟沒有張愛萍的多,也沒有張愛萍的好。
  被突破的國民黨軍官兵並不肯就此認輸,雙方短兵相接的戰鬥,如同兩塊鋼的猛烈碰撞。當戰爭的智慧用過之後,留給雙方戰士的,就隻有硬碰硬的惡鬥了
  至少王生明當時並不是太緊張,他是做好了在島上“有一堡,守一堡,有一壕,守一壕”的決心,就算解放軍突破,他也準備來一個破褲子纏腿,纏住解放軍,撐到第二天天亮,大陳的援軍就到了。
  是解放軍接下來的戰術動作,讓王生明變了顏色。
  登陸後的解放軍,首先利用國民黨軍通信中斷的弱點,一舉攻占一江山啞鈴兩個錘頭之一的190高地,而後,舍近求遠,不是從樂清礁,而是從190高地朝第二個錘頭203高地猛衝,進展神速!
  島上不是到處是國民黨軍的明碉暗堡麽?解放軍怎能“進展神速”呢?
  因為解放軍選擇了一條奇特的路線進行突襲,充分展示了這支軍隊勇猛而刁鑽的戰鬥作風。
  這條路,就是沿著連接203高地與190的山脊直衝。
  一江山的山是石頭山,這條嶺脊上無法布雷,而解放軍的炮火打擊嶺脊也最容易找到目標(嶺脊是製高點,解放軍的炮火對島上各個製高點轟擊最為凶狠,90高地,原名93高地,戰鬥結束時高度被解放軍轟低了三米。),這條線上國民黨軍的工事人員基本未登陸已經被消滅殆盡。解放軍沿著這條線衝擊,如入無人之徑。
  缺點是嶺脊暴露在兩側的火力之下,沒有可以隱蔽的地方,嶺脊上解放軍戰士的傷亡慘重。
但  是,要殺傷嶺脊上的解放軍戰士,國民黨軍就不得不從嶺兩側的陣地中鑽出來仰射,自己又變成了下方解放軍登陸部隊的靶子。
下  午四點,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的解放軍突擊隊,一舉攻占全島最高的  203高地頂峰,並在那裏升起了一麵紅旗。
  王生明的核心工事,就壓在這麵紅旗下麵。
  後人評論,王生明此時犯了一個戰術錯誤。
  他下令預備隊向203高地主峰逆襲,堅決奪回這個製高點。
  似乎,當時國民黨軍最好的辦法是分散堅守,他哪裏有本錢和解放軍拚消耗呢?
  但王生明有他的苦衷,不得不發動反擊,事實證明,他的顧慮十分正確。有人說大陳守將劉廉一中將曾久久的眺望激戰中的一江山,直到那麵紅旗升起在203高地,終於長歎一聲,放下了望遠鏡。
  從戰鬥打響,大陳方麵始終按兵不動。
  當然炮兵火力的支援是有的,一江山島子太小,幾乎沒有可用的炮兵陣地,守軍的炮兵並不強,和解放軍進行炮戰的,是國民黨軍在大陳的炮兵。
解放軍的傳統是小米加步槍,但這並不是說解放軍隻會用步槍,給土八路大炮,他們很快就會玩大炮,給土八路原子彈,他們也很快就能把它弄響。。。錦州之戰,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範漢傑領教了林彪的炮兵課: 論一千門大炮齊射的摧毀效果。從此以後國民黨軍在火力上的優勢就成了明日黃花。一九五四年大陳前線的解放軍,裝備已經大為改善,重武器火力上完全壓製住了大陳的國民黨軍,而且出動空軍轟炸大陳,出動海軍艦艇前出到大陳和一江山之間尋戰。
  大白天的這種挑戰姿態,令大陳守將劉廉一措手不及之下也感到震驚。
  劉廉一,國民黨大陳防衛總司令,第六十七軍中將軍長,並不是一個怯戰的將領,舟山之戰他曾經指揮登步島反登陸作戰,迫使解放軍撤出戰鬥,在國民黨軍中可稱一員驍將。但是一江山戰鬥中,這位驍將卻沒有什麽突出表現。
  國民黨海軍黃球鵬中尉當時在劉廉一的指揮所擔任聯絡參謀,針對劉廉一長久的用望遠鏡觀看一江山上的戰鬥,他回憶道 : 司令官當時哪有時間去看。他的印象中,整個戰鬥中,劉廉一始終在隱蔽部忙碌不堪,在和王生明通話,和台灣通話,和海軍方麵聯絡,安排炮兵反擊,調動組織部隊等等,但是,他在一江山戰鬥打響前,剛把手中所有的大部分預備隊撒胡椒麵一樣派上了周邊各島,要集中足夠的反擊兵力,談何容易?
  感覺上,這位沙場宿將是有些被打慌了。
  國民黨的海軍也被打慌了,麵對人民海軍和空軍的挑戰,他們不但沒有迎頭反擊,反而掉頭逃出大陳錨地,遠離了戰場。
  其實戰鬥中劉廉一不是沒有嚐試過派部隊渡海增援一江山。前麵說道和王應雲一起去一江山的國民黨老兵陳學連和其他數百名士兵已經登上了機帆船,準備出發增援,但命令卻遲遲不來。
  國民黨戰史中記載,這是因為“風浪太大,無法過海”
  笑話,難道共產黨不怕風浪麽?
  劉廉一肯定有他的理由。沒有足夠的預備隊,送幾百人上去也不過是杯水車薪,何況海軍不願死戰,也許這些人根本就送不上去。
  國民黨的海軍和陸軍始終就沒有協調好過。
  如果王生明能夠守到第二天天亮,或許劉廉一有更多的信心派部隊去增援。據說硫磺島戰役,美軍的情況也一樣,在和日軍膠著死戰中,幾名海軍陸戰隊員忽然在日軍製高點折缽山上升起了星條旗,美軍士氣大振,就此奠定勝局。
  一江山203高地上的那麵紅旗徹底打垮了大陳島上國民黨方麵的信心,國民黨方麵認為,就在這麵紅旗升起之後,王生明隨即在指揮部自爆身亡。
那就沒有增援的必要了。
  接到出發取消的命令,陳學連抱著槍在船上號啕大哭。
  他本來就是一江山的守軍,王生明1955年元旦從台灣探親返回,自知一江山之戰已經不可避免,而且凶多吉少,遂下令父子,兄弟都在一江山守軍中其中之一返回大陳,陳父子皆在軍中,其父留在了一江山。
  “哪裏還有命回來。”過了幾十年,談起當年遠望一江山的心情,陳學連說。
  以重大代價攻占203高地,在解放軍來說,屬於神來之筆。
  這就是王生明明知會消耗掉自己的有生力量,也不得不飲鴆止渴,強行反擊的原因。
  王生明對逆襲反擊203高地應該是比較有信心的,他派出的指揮官是第四大隊大隊長王輔弼,為了保證成功,連自己的衛士都編入了突擊隊。
後來參戰人員的回憶說,解放軍的炮火不是“打”進國民黨軍中,而是“砍”進了國民黨軍的反擊隊形中。這次反擊,流盡了守軍的血。
  盡管傷亡慘重,王輔弼果然是一員悍將,不負期望,在他的指揮下,國民黨殘軍向203高地發起了近似瘋狂的反擊,解放軍占領高地的部隊傷亡太大,幾乎全部陣亡。空軍掩護攻擊的飛機已經打光了彈藥,隻好用俯衝試圖嚇退敵軍。眼看國民黨軍的反擊就要成功,一支奇特的部隊忽然殺入了戰團。
  投入戰鬥的是全部是解放軍海軍的水兵。
  在海門礁登陸的登陸艇非沉即傷,水兵們自發組成了突擊隊,跟隨在陸軍後麵衝鋒,眼看203高地告急,這支水兵隊恰好投入增援。
  這就是國民黨戰史中所謂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參加了一江山戰鬥的來曆,其實,當時海軍陸戰隊還沒有編製呢。
  殺紅了眼的王輔弼率領殘餘的國民黨軍向水兵猛撲。
  他後來回憶,當時一方麵是戰鬥中無暇思索,一方麵認為水兵打陸戰畢竟外行。。。
  戰鬥的結果是水兵全殲國民黨殘餘的反擊部隊,大隊長王輔弼被手榴彈震昏後活捉。
  王輔弼忘了,解放軍本來沒有海軍,海軍都是陸軍調來建成的,而且,都是陸軍中的戰鬥骨幹。。。
  樂清礁上的部隊也同時到達,合兵一處的解放軍向203高地的核心工事猛烈突擊。
  王生明沒有辦法守了。再好的工事,沒有人也守不住。
  他留下政訓主任孫鋼埔等組織防禦,自己帶少數人員,悄然消失在炮彈爆炸的煙霧中。
  即便人少,核心工事的守軍還是頑抗了大約一個小時,核心工事太堅固了,沒有人能夠攻進來。
  人是攻不進來,但是解放軍並沒有用人來攻。下午五點鍾,解放軍用火焰噴射器發動對核心工事的攻擊,國民黨軍的防禦徹底崩潰。
  火焰噴射器的噴火能夠進入碉堡射口,在工事裏麵還能轉彎,土八路這次不是人海戰術,是火海戰術了。
  當晚,解放軍宣布占領一江山。
  其實,此時島上還有相當數量的國民黨殘軍。守將王生明逃到了90高地下麵的秘密地堡,試圖派人和大陳聯係。
  90高地,是對峙的兩座峭壁,高差90米,下麵是水,上麵是天,中間一線險路,如果大陳的國民黨軍反擊,可以沿著這條險路直上203高地。
  秘密地堡,就在天和水之間的峭壁上,外觀與山體渾然一色,解放軍根本沒有發現這裏有國民黨軍。
  東山島登陸戰,解放軍是因為殘餘守軍堅守住了八尺門碼頭,使援軍迅速登上東山島,造成國民黨軍的失利。王生明,大概也很想把90高地變成一江山的八尺門。
  無奈,大陳的國民黨軍,徹夜無人來聯絡,守軍電台已經損壞,也無法送出消息。
  第二天早晨,90高地解放軍修築工事推下石頭,絕望中的國民黨守軍神經過敏,誤以為被發覺而開槍射擊。解放軍發現這裏還有國民黨殘軍,遂爆破攻擊,王生明用手榴彈自殺,一江山國民黨守軍的抵抗,終於歸於沉寂。
1月20日,一江山上不再有槍聲,國共在浙東持續五年的係列之戰,至此落幕。一個月後,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實行“金剛”行動,將大陳島守軍撤往台灣。國民黨在大陸周圍最後一個主動出擊的據點就此消失。
  一江山是一座流血的島,但無論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不得不承認,一江山之戰後,浙東的人民,得到的是和平。
  幾十年後,王應雲到達一江山和大陸訪問,在解放一江山烈士陵園,大陸方麵也給了他這個“敵將之子”相當的禮遇。意識形態似乎已經不再那樣重要。
王應雲在奔走,他說,希望我們可以把一月二十日變成一個紀念日,就叫做“兩岸和平日”吧。

所有跟帖: 

頂個!俺大小也算是個薩扇子。 -Yuan- 給 Yuan 發送悄悄話 Y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02:07:32

暈字兒寥~@@ -笑比哭好- 給 笑比哭好 發送悄悄話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05:40:17

好看,那時解放軍就有那麽多美製登陸艇啦? -小村姑- 給 小村姑 發送悄悄話 小村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06:57:04

隻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朝鮮和大半個世界的軍隊拚個你死我活 -z.a- 給 z.a 發送悄悄話 z.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09:20:48

作風勇猛而戰術靈活,張愛萍用兵厲害。謝謝大家留言!~~ -Glider- 給 Glider 發送悄悄話 Glid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11:25: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