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人格中的某些東西大概和文化教育有關
--大宗師
有個同事來北美多年了,小孩是生在北美的,張得挺帥的,他給我講,他兒子在學校上台表演,周圍的小洋鬼子挺胸疊肚,恨不得衝到第一個,扯著脖子使勁表現,但他兒子卻躲在一邊。他下來就問他兒子你怎麽不使勁表現你自己呢,他兒子回答小洋鬼子唱得真難聽,使勁獻醜還不臉紅,太不知羞恥了。他就講,他兒子生在這裏,從小就送去上Day Care,上Kindergarten,上小學,成天受洋鬼子教育,和洋鬼子混,講英文,中文都不太會講,怎麽關鍵時刻的表現還象中國孩子呢?難道真是基因問題?我講,這恐怕就是你們的問題,你們雖然不像學校老師般教育你們的孩子,但你們平時的言傳身教可能比所有洋老師加在一起對孩子的影響還大,你的孩子的“中國”人格,就是從你們那裏學來的,要想看到完全洋化的孩子,大概要等第三代了。
前幾天網上關於華女找洋男,華男、洋男的比較等老話題又熱鬧了一陣,還是人家洋妞外人的眼光犀利些,講如果說華男與洋男比真有什麽差距的話,不是高度,不是尺寸,不是時間,不是技巧,而是從裏到外真正的自信,是自我表現、推銷能力,其他的都不是關鍵。如果有來自內心的真正的自信,善於表現自己,敢於追求,總會有女性會被打動,無論是華妞還是洋妞,即使是銀樣臘槍頭最終不滿意,則會繼續推銷自己,總會最終找到合適的,隻要有自信。有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權力這種人文因素是不是能提高人的激素水平,可能有點,但最重要的還是大大提高了人的自信,當然權力對異性也有些催眠作用,幾方麵一起起作用,自然就有些天下無敵的意思。
華男和洋男的“人格”方麵的差異是怎麽產生的呢?我看和基因基本無關,應該是文化教育造成的,因為我看到老華僑的第三、四代,作派、風格、感覺和當地洋人完全一樣,一定不是基因,而是文化教育。我們的文化有很多東西是早熟的文化成分,是有點老年化的東西,過於滄桑、世故了一些,什麽都還沒做呢,就叫人家要小心,說些什麽做了也白做,做了也沒用,缺乏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譬如講到發財致富,就會說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最後都是一片白茫茫大地;富人、窮人在生老病死麵前人人平等;財富是個魔咒,是個麻煩等等。講得對不對呢,可能很多時候都有道理,但是講得太早了些,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過程才是最主要的,結果是次要的,你這麽一講,過程也沒有了,一定要讓人們去嚐試、去實踐,讓他們在過程中自己去領悟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人們自己去覺悟。或許有些人就喜歡麻煩,就喜歡魔咒呢?或許有些人就能夠化解麻煩,破解魔咒,化腐朽為神奇而更上一層樓呢?還是要鼓勵人們去嚐試、去探索、去創造,這樣社會才會發展,人生才有意義。所以對這部分文化的傳承,建議幼時僅僅讀些啟蒙文章,越不懂越好,但要背下來,將來長大後,在實踐中揣摩,有了感悟,感興趣了,再全麵學習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本質上是在實踐中感悟,知行統一的文化,所謂破萬卷書,行萬裏路,功夫在書外,沒有親身實踐證悟,死讀書是不行的。
官僚化的儒學或理學大談所謂仁義道德和中庸之道,大談君臣、父子、夫婦之禮,通過一係列洗腦的方式企圖讓人們達到他們空想的所謂聖賢的道德水平,他們自己都達不到,怎麽要求老百姓達到這個高水平呢?老百姓在這個洗腦流程之中,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大俗人,成天和虛擬的“道德高尚”的聖賢作比較,完全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想、怎麽去感受、有什麽自然的情感欲望,自傲和自卑相交替,如同手淫一般。大家知道,手淫本身沒什麽大害,但由此產生的自卑、罪惡感才是對身心最大的傷害。這個洗腦過程,搞不好,就是這麽個結果。所以五四運動要打倒孔家店,魯迅講儒生、理學士們滿嘴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講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就是因為它泯滅了人性,消滅了自我,造成人格分裂,使人虛偽。這個世界上,合作隻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另一個方麵則是競爭,競爭是第一位的,競爭與合作同時並行,必不可少,無原則的中庸之道僅僅隻能是權宜之計,不得長久,長了是要吃大虧的,所以毛主席講“孔學名高實秕糠”,他老人家是要講階級鬥爭的。
相反的,洋人的文化相對比較年輕些,沒那麽世故,他們鼓勵人們去嚐試、去創新;洋人的現代教育是從個人自然的本性、情感、欲望出發,學習生活的知識與技巧,不把所謂“聖賢”的標準強加於人,較少人格分裂;洋人是奉行叢林法則的,競爭意識極強,這就使得他們相當注重自我表現,相當有自信,相當有攻擊性。當然也不是說洋人就不虛偽了,洋人就沒有問題了,他們一樣虛偽,但是不同的虛偽,他們有的問題我們可能沒有,我們有的問題他們可能好一些,有些問題大家可能都有。中國文化是大乘武功,一般人很難完全領悟,一旦完全領悟,境界則相當高。西方文化可能有小乘之嫌,或許境界差些,但上手快、見效快,來勢凶猛,犀利無比,但最終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都將是殊途同歸。
國人人格中的某些東西大概和文化教育有關
所有跟帖:
• 各有各的特點, 挺好的. 邯鄲學步也不美. -葉泥泥- ♀ (0 bytes) () 02/19/2009 postreply 15:16:47
• 關於中國文化的部分說得非常好,但是我不同意中西文化是 -對角線- ♂ (44 bytes) () 02/19/2009 postreply 16:22:53
• 孩子在學校,在外麵的表現,往往反映了父母待人處事風格。 -RPV- ♂ (0 bytes) () 02/19/2009 postreply 19:28:49
• 人各有誌, 自己感覺好就好了。 -54丫頭- ♀ (0 bytes) () 02/19/2009 postreply 20:00:55
• 第一段好象說偶家小兒,難道從偶這學的@^@ -問斜陽- ♀ (0 bytes) () 02/19/2009 postreply 20: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