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十: 懸殊的實力

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多人隻知道德國陸軍的機械化部隊和閃擊戰,可很少有人知道,當第二次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隻有兩艘戰列艦!

什麽?僅僅兩艘戰列艦就敢打世界大戰?這膽也忒大了吧?吹牛吧?!

但這確實是事實!

要知道,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海軍的實力是截然不同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一九一四年,當第一次大戰拉開帷幕時,德國已擁有一支可以同英國皇家海軍媲美的強大海上武裝力量,號稱為公海艦隊,這支艦隊擁有三十一艘戰列艦、十三艘主力艦、三十八艘巡洋艦。而英國皇家海軍則有戰列艦四十三艘、主力艦二十四艘、巡洋艦七十艘。那時,英德海軍力量之比是三比二,可以說還算是旗鼓相當。實際上,德國海軍實力當時在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

然而,由於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海軍限製的結果,一九三九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海軍隻有兩艘戰列艦,即:“沙恩霍斯特”號和“格納森豪”,兩艘重型巡洋艦、六艘輕型巡洋艦、三十六艘驅逐艦和魚雷艇以及五十七艘潛艇!俾斯麥號還躺在德國造船廠的船塢上。

而他的對手英國皇家艦隊卻是有著二十艘戰列艦、六艘航空母艦、十九艘重型巡洋艦、三十六艘輕型巡洋艦、一百六十九艘驅逐艦等共有二百四十五艘戰艦的龐大的艦隊(還沒有包括魚雷艇和五十四艘潛艇)!

此時德英的海軍力量對比是一比十!

在這種力量對比如此嚴重不對等、懸殊如此之大的嚴峻形勢下,德國海軍部處於一個十分被動不利的局麵。當時德國海軍部部長瑞德在開戰之初就指出:“我們的水麵艦隊無論從艦隻和人員的數量上都嚴重不及英國艦隊,如果與英國艦隊兵戎相見,我們的艦隻除了知道如何英勇地血戰到底,幾乎不能有所作為。”

顯然,在這種寡不敵眾的極度劣勢下,德國海軍不能同英國皇家海軍直接對壘,因為那樣無疑於雞蛋碰石頭。但是,英國當時每年進口物資是50,000,000噸,海上運輸線是她的軟肋。同時,從戰略上講,希特勒和德國海軍部認為英國皇家海軍曆來是英國人的驕傲,傷害英國海軍等於是傷害了英國人的自尊心,不利於爭取英國與德國和談。基於這些考慮,德國海軍部製定了以進攻英國海上運輸線為主、盡量避免與英國皇家艦隊直接衝突的海戰方略。因此,為數甚少的水麵艦隻的任務是突出大西洋配合德國潛艇協同作戰,重點打擊敵人的海上運輸線(《孫子兵法》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以此動搖敵人的戰鬥決心,將敵人逼到和談的談判桌上來。由於這一海戰方略的執行,迫使英國海軍不得不派出大量艦隻擔任運輸線的護航任務,因此,才使德國艦隻有可乘之機,衝破封鎖線,馳騁大西洋上,集中兵力襲擊英國人的海上運輸線(記得嗎?《孫子兵法》道:“我專為一,敵分為十。以十擊其一,則我之所與戰者約矣。”)。

試想:一邊是英國海上浩浩蕩蕩兵力超優勢的皇家艦隊,一邊是寥寥無幾、處於絕對劣勢的德國艦隊,而德國艦艇居然可以擊沉象“維多利亞號”航空母艦和英國的驕傲“胡德“號及眾多的商船,如果拋開政治,這不能不令人驚異和欽佩!

同時,德國艦隊即使麵對絕對優勢的強敵、身陷重圍,他們也英勇奮戰到底,這不能不贏得其對手的尊重和敬意,就連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將領都不得不讚賞德國海軍的英勇。舉個例子: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七點四十五分,德國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在挪威離北角西北方向六十英裏處,被數倍於自己的共十四艘艦隻的英國艦隊攔住了去路,經過數小時的頑強抵抗,終於寡不敵眾被擊沉。德國水兵麵對數倍於自己之敵所表現出來的英勇頑強的精神,給英國海軍大將弗瑞斯和英國海軍官兵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第二天,弗瑞斯對他的全體軍官說:“先生們,與‘沙恩霍斯特’號的戰鬥以我們的勝利而告結束了。我希望你們之中任何一位有朝一日率領軍艦與數倍於你們的敵人交戰,你們要象‘沙恩霍斯特’號的指揮員那樣沉著、勇敢堅定地指揮,如果你們遇到象今天‘沙恩霍斯特’所遇到的絕境,你們和你們的水兵們都要象‘沙恩霍斯特’號的官兵一樣英勇頑強、不屈不撓。” 同一天下午,當弗瑞斯親率他的全體軍官探視三十六名“沙恩霍斯特”號的幸存者(“沙恩霍斯特”號共1968名官兵)時,他和跟隨他一起的海軍軍官們向德國水兵舉手敬禮長達整整一分鍾。隨後,他對德國水兵們說:“請你們理解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對你們個人,這是對你們的戰艦、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對她英勇水兵們的敬意。” 在離開莫曼斯克的回航中,英艦“約克伯爵”號經過“沙恩霍斯特”號沉沒的海域,一個諾大的花環從艦上放入大海,以紀念德國勇敢的海軍官兵。

似乎英德海軍仍保持海軍的傳統和騎士風度。

但德國海軍畢竟是艦艇太少,許多時候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四二年二月德國三艘主力艦出乎英國人意料之外衝過英吉利海峽勝利回師德國就是一個明證,因為雖然那是德國海軍震驚世界的勝利,但從戰略上來講卻不那麽樂觀,因為不管怎樣說,德國水麵艦隻對盟國海上運輸線的威脅從此結束了,其任務完全交由德國潛艇完成。

一九四零年六月法國戰敗,但德國並沒有將法國艦隊納入德國艦隊。德國海軍部部長瑞德六月二十日曾向希特勒提出德國是否可以收編整個法國艦隊,希特勒的答複是:法國艦隊並沒有被打敗,所以德國海軍沒有資格這樣做。之後的停戰書的條款裏也正式寫上了這一條:允許法國艦隊留在法國的海外殖民地,繼續保護其殖民利益;其餘的退役。因此,雖然法國戰敗,他的艦隊繼續保持在現狀。直到同年七月三日早上,英國艦隊突然出現在法國艦隊麵前――阿爾及爾的港外,限其數小時向英國投降,遭到法國艦隊的拒絕後,英艦毫不客氣地向法國艦隊開炮,大開殺戒,除一艘戰列艦和五艘驅逐艦奮力殺出重圍外,其餘所有在港內的法國艦隊被英艦擊沉,一千三百名法國海軍官兵陣亡。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德國海軍部部長瑞德向希特勒遞交了一份代號為“Z”計劃的文件,此計劃是一個有關建立一支強大的德國海軍的宏偉藍圖。根據這一藍圖,截止到一九四七年,德國海軍將擁有十艘先進的戰列艦,四艘航空母艦,十五艘袖珍戰列艦,五艘重型巡洋艦,十八艘輕型巡洋艦,二十二艘Scout巡洋艦。屆時,德國將向世界展示一支擁有大小艦隻八百艘、共二十萬人的強大的海軍。

但那隻是宏圖遠景,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盡管後來有“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加入進來,可在整個二戰中,德國海軍與英國海軍力量的對比始終是一比十。

此外,非常有意思的是,根據Z計劃,在一九四零四月德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已近竣工.實際上,這艘航空母艦是一九三六年開始建造,一九三八年下水。但由於本用來安裝在它上麵的大炮被調往挪威海岸炮台,此工程被迫半道停工下馬,雖然兩年後,在海軍部的強烈要求下,此工程重新上馬,可一年以後,也就是一九四三年再度下馬。總之,由於種種原因,這艘德國唯一的航空母艦既沒有竣工,更不可能服役,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被擊沉。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一九四六年三月,它竟然被蘇聯人打撈出來,並將它修複!(Wow!揀現成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