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館學生從軍記 ZT
上世紀三十年代,山東平度縣的練武之風很盛行。縣城
裏練武場所多達四處,當時的很多青年對習武感興趣,因此武館從學
者盈門。1935年春,下李元莊村的李東垣在省國術館受訓後回到縣城,
即成立國術館招生。平度縣第一個官辦國術館由此誕生,館址設在文
廟內。
國術館的館長是由縣長兼任,平度縣長張驤伍是韓複榘委派的“
膠東剿匪總指揮”。副館長就是李東垣,他還兼任教練。國術館的學
生多是農民子弟及學校學生,其中還有兩個女生。學生最多時,有70
餘名。從站樁開始練起,而後練十二路彈腿,再練其他套路。拳術、
長兵、短兵為必修之課,而摔跤則視個人愛好選擇可矣。國術館成立
後,學生都奮發學習,進步很快。兩年後凡20歲上下的學生,已具有
一定的散打基礎了,1937年春,還曾舉辦過全縣武術大會。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由天津南下之敵進入山東德州境內。
韓複榘雖然派兵北上,但其心懷不測,節節後退,山東處於危急狀態。
此時平度縣國術館接到命令,選派學生20餘人去省裏接受軍訓,由副
館長率領去濟南辛莊營房報到。
1937年7月底,時任國民黨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省政府主席
的韓複榘,電令召集各縣武術學生2000餘人,名義上是“訓練軍事人
才,充實抗戰力量”,實際上是“擴充兵源,保存實力”。各縣國術
館學生,依令在半個月內先後到齊,即被編為一個步兵團,番號是“
第三集團軍後方補充團”。平度來的20多名學生分散分配在各連。
這個團在濟南稍事訓練,因黃河以北戰事吃緊,即奉命押運山東
省政府及第三集團軍總部的軍事物資、檔案和家眷等,開往河南歸德、
西華、漯河,最後到舞陽縣駐留。
1938年底,韓複榘被蔣介石捕殺,“補充團”奉十二軍軍長兼二
十師師長孫桐萱之命,準備星夜趕回威武縣待命,但此時蔣介石已派
三個師包圍了這個團,企圖逼降繳械。對此,該團團長王文彬召集官
兵大會決定:一不進山為匪,二不束手繳械,三要堅決返回山東。該
團終以槍上膛,刀出鞘之勢,奪門疾進東南。包圍之敵未敢阻攔,全
團得以安全繞經商水、商蔡、汝南、淮陽等縣,於是年春節前五天到
達豫東民權縣境,三天後又開往山東威武縣待命。
王文彬因將全團安全帶回,立即升任二十師五十九旅旅長,“補
充團”的番號也被取消,編為二十師五十旅的一一八團,因成為一個
正式的步兵團。
一一八團全部由國術館學生組成,未經過戰陣。休整後,隨友軍
觀戰濟寧,取得經驗後,於1938年4月間輕裝開往鄒縣、滕縣、兩下
店一帶對日作戰。不久調棗莊東北山區待命。此時正是台兒莊會戰勝
利之時,日軍一個聯隊,約兩千人由棗莊欲逃高密。一一八團奉命狙
擊。當即占領棗莊東北約十裏的一道山崗,加緊構築工事。下午3時,
日軍猛烈進攻,火力十倍於我,戰況異常激烈。4時許,中央陣地為
日軍突破,我二營被推到山下坡,情況危急。團預備隊均已派上增援,
再無兵力可調。旅長乃下命令曰:“限一小時內奪回山頭陣地,否則
團長提頭來見!”團長侯某,即下令各營上刺刀衝鋒。與日軍短兵相
接,國術館的學生有了用武之地。經半個小時肉搏,斃敵七十,而終
奪回陣地。
是役,我軍亦有五十傷亡,其中犧牲了二十餘人。平度縣武術學
生劉書孟時任七連四班副班長,在戰鬥中陣亡,他是平度縣武術學校
在這次戰鬥中惟一的犧牲者。
台兒莊會戰後期,一一八團奉命撤出山東,開往河南南蘭村(現
蘭考縣),阻擋黃河以北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