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介紹42軍坦克團在整個高平戰役中的情況,共戰毀坦克11輛戰傷15輛,協同步兵斃傷俘敵694人,己方傷亡105人

來源: 天青水藍 2023-03-26 19:59: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18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天青水藍 ] 在 2023-03-26 21:19: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廣州軍區陸軍42軍坦克團奉命配屬給陸軍124師,搭載步兵372團(欠3營)組成快速穿插部隊,擔任師的先頭,由布局出境,在43軍坦克團(欠3營)之後跟進。當126師奪占東溪之後,沿4號公路向越南高平市實施戰役穿插,斷敵退路,阻敵增援,保障軍主力殲滅高平越軍。

2月16日6時,坦克團在待機地域接到師作戰命令之後,當即召開會議傳達任務,在預定作戰方案和戰鬥準備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敵情和任務,編組了穿插隊形。決定全團成一路縱隊。 2營為先頭營,1、3營為本隊。前進序列為2營、團指、3營、1營。坦克5連為團的尖兵連。坦克3營、1營分別搭載步兵372團的1、2營前進。

此外,在前一階段戰鬥準備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政治思想動員,組織步坦協同,加強物資器材準備,增大油料彈藥的攜行量,做好車輛的檢查保養。當天18時以前,該團完成了一切戰鬥準備。

高平市是越南高平省省會,位於我國廣西靖西縣龍邦以南30公裏,西北距離我國布局約70公裏,四麵環山,並有平江與獻河環抱,是越南北部的交通樞紐之一,地形複雜險要,易守難攻。布局經靠鬆山、東溪、弄梅隱道、那外、博山、魁但至高平,沿途路少彎急,橋多且窄,不便於機械化部隊運動。布局至靠鬆山僅有一條鄉村路,靠鬆山到東溪為通向複和的公路,東溪至高平為越北4號公路,路麵寬約3.5米左右。

從布局至東溪有橋梁6座,其中5座木橋坦克不能通行。東溪至高平有各種橋梁22座,橋麵寬度有限,一般隻能通過1輛坦克,道路兩側群山連綿,多為峭壁、峽穀和自然洞穴,便於越軍分散隱蔽地配置兵力兵器實施阻擊。坦克觀察射擊受限。嫩金山口是一條長2公裏左右的峽穀,弄梅隧道在峽穀頂部,地形險要,是通往高平的咽喉。

高平地區防禦之敵為越軍第一軍區346師、地方部隊和民軍。敵人利用山高林密、路窄橋多等有利條件組成要點式防禦。布局至弄梅隧道為石安縣獨立營防守,那外至納菲為346師851團8營、特工20營、武裝公安連和部分民軍防守。其具體部署是:

靠鬆山為石安縣獨立營一部和一個武裝公安連,嫩金山口、弄梅隧道各約一個加強排,那外地區約一個加強連,博山地區約兩個加強連,魁但地區約一個加強連,各個要點上一般都構築有野戰工事,配備有各種火器,並使用各種火器遠近、高低結合,組成了多方向,多層次的交叉火網,反坦克武器大部分配置在峽穀、隘口、隧道、橋梁附近和公路轉彎處,嚴密控製著道路和接近地域。

2月17日7時45分,42軍坦克團先頭2營從20號界碑通過邊境線,揭開了穿插高平的序幕。當天下午進至東溪,晚上夜戰弄梅隧道,18日進至515高地,19日上午突破那外地區,經過連續4天的穿插作戰,2月20日傍晚,42軍坦克團先頭部隊進至距離高平7公裏的博山地區,技術保障所進至果崗橋地區。

根據戰局的發展,該團奉軍的命令在博山地區轉入防禦,待命攻擊高平城。由於幾天的連續作戰,42軍坦克團坦克的損傷已經高達三分之一。為了恢複和鞏固部隊的戰鬥力,團裏決定將技術保障力量統一組織起來,利用戰鬥間隙迅速修複一批損傷車輛,為執行下一步作戰任務做好準備。

18時30分,團技術保障所派1名修理助理員、2名軍械工和1名無線電工到前衛營查明情況,弄清戰傷和故障坦克的數量、所在位置、損傷部位、損壞程度,以確定搶修方法。經過2個小時的摸排,他們於20時30分返回技術保障所作了相關情況匯報。

所裏當即決定由修理技師帶各種修理工5名,攜帶必要的工具器材,於22時10分趁夜暗前出搶修。修理小組沿公路兩側步行4公裏摸到前沿,經過近5個小時的奮戰,排除了511、708、709、710、911車的通信和射擊的故障,使其恢複了戰鬥力。

為了使全團車輛盡快恢複完好的技術狀態,21日拂曉,各技術保障組全部投入了搶修工作。團要求逐車檢查,將有故障及戰傷的坦克就地修複。搶修人員分成4個組(車體組11人、電工組3人、無線電組3人,軍械組4人),根據修理任務巡回搶修。

在整個搶修過程中,兩側山上還有殘餘的越軍時常向山下射擊。坦克車組成員為修理人員提供火力掩護,配合了搶修的順利進行。至當日16時,全部修理工作完成。在博山的這一晝夜,共修複戰傷和故障坦克24台(其中車體部分7台、電氣部分6台、通信部分6台、軍械部分5台),從而使全團車輛迅速得到恢複,為再戰作好了準備。

在搶修的過程中,修理人員根據不同的情況,主要采取了三種修理方法:

換件修理。利用各技術保障組攜帶的部分器材進行更換。如608車調壓斷電器燒壞,510車電機放大器損壞,112車車內通話器一號盒損壞,801車電台電子管燒壞等,都是用換件的方法修複的。用這種方法共搶修12台次。

拚湊修理。戰鬥中隨隊搶修人員攜帶的器材種類、數量都有限,經過幾次修車,有的器材用完了。由於器材一時送不上來,修理人員就按照先輕後重,先易後難的順序進行拚湊修理。如911車電台損壞,610車電台二部件損壞,608車負重輪被擊毀1個,402車水散熱器被擊壞,這些機件都是從被擊毀的坦克或一時不能修複的坦克上拆來的。用這種方法除修好了8台車之外,還從報廢坦克上拆下能用的器材15項,200多件備用。

應急修理。緊急情況下為了使坦克迅速恢複,投入戰鬥,根據車輛損傷部位和損壞程度,利用代替材料,使坦克先能參加戰鬥,待以後有條件更換機件時再作處理。用這一方法搶修了4台坦克。如204車柴油濾清器進油管破裂。702車發動機進水管漏水,當時沒有焊接設備,就用肥皂堵,膠布纏,鐵絲捆的辦法進行了修複。

21日15時30分,擔任尖兵的坦克8連前出,在魁但東南側進入戰鬥,和步兵密切協同,逐段躍進,進展順利。17時36分,進至6號橋,繼續以火力支援步兵攻占了納非西側高地。19時許,42軍坦克團奉命就地組織防禦。至3月1日,部隊經東溪、複和全部撤回國內。

在曆時5個晝夜的高平穿插戰鬥中,42軍坦克團指戰員英勇善戰,前仆後繼,協同步兵372團斃敵557人,傷敵44人,俘敵93人;繳獲各種口徑火炮17門,各種槍235支,M79擲彈筒3具,汽車15輛,摩托車23輛;摧毀火炮2門、汽車90輛、摩托車13輛,火力點173個,火箭筒20具。自身戰毀坦克11輛,戰傷坦克15輛,犧牲42人,傷63人。

戰後,坦克2營等13個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其中坦克6連被軍委授予“英雄坦克連”榮譽稱號,704車被廣州軍區授予“英雄車"榮譽稱號;有13人榮立一等功,其中604車駕駛員何相孟被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坦克6連指導員任柱恩被廣州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所有跟帖: 

還有一篇文章介紹43軍坦克團東溪突擊戰鬥,中越雙方都犯了一些低級錯誤 -天青水藍- 給 天青水藍 發送悄悄話 天青水藍 的博客首頁 (35407 bytes) () 03/26/2023 postreply 20:09: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