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西洋月刊》特朗普與中國決裂帶來致命後果 -- by Peter Beinart (Prof of NYCU)

原標題:美國《大西洋月刊》:特朗普與中國決裂帶來致命後果
 
 
  美國一些政治家和評論員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的一個教訓是:美國必須與中國脫鉤。
 
  這些論點恰恰是倒退的。這場流行病的教訓不是美國應停止與中國的合作,而是美國必須重建特朗普政府毀掉的美中公共衛生合作。
 
  美中在應對傳染病方麵的合作並不是全球主義的幻想。從過去的曆史看,它非常有效。
 
  2002年末“非典”(SARS)襲擊中國南部時,布什政府在北京應對疫情的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維拉紐瓦大學政治學學者黛博拉·塞利格索恩2003年至2007年在美國駐北京的大使館負責科學和健康事務。她告訴筆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主持下,美國疾控中心派出了40名專家協助中國抗擊“非典”。美國人幫助他們的中國同事“創建記錄,追蹤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她說,結果非常成功。“非典”基本上被控製在亞洲。隻有27名美國人被感染,無一人死亡。
 
  這些做法挽救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生命。蘭德公司亞太政策研究中心流行病學家黃誌環指出,2009年暴發H1N1病毒時,“美中兩國衛生部門共享了信息和技術,以促進對H1N1病毒傳播進行全國性監測並開發疫苗。”4年後,當H7N9病毒出現時,“美中疾控中心通過共享流行病學數據並進行聯合研究的形式進行了合作。”當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疫苗時,他們迅速與美國同行分享。
 
  在奧巴馬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美國和中國將這種公共衛生合作擴大到世界其他地區。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暴發時,美中兩國人員在塞拉利昂一個中國建立的實驗室裏一起工作,並從利比裏亞的中國運輸機上卸下物資。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這些合作再次挽救了生命。從2014年到2016年,西非地區有2.8萬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遠低於美國疾控中心此前所預測的140萬人。最終,隻有一個美國人死亡。
 
  2016年奧巴馬最後一次訪問中國時,兩國政府同意共同資助修建非洲聯盟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總部,目標是使非洲大陸能更好地抗擊傳染病。
 
  而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18年特朗普政府“大幅縮減”奧巴馬在埃博拉危機後發起的全球“防疫活動”。今年,就在冠狀病毒肆虐之際,特朗普提議將美國對世衛組織的資助削減一半。
 
  這些縮減給美國衛生部門在中國的行動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影響。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疾控中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都減少了駐北京人員。國家科學基金會徹底關閉了駐華辦事處。黃誌環表示,美國現政府內部的看法是:“如果與中國科學家進行合作研究,就等於是在壯大中國的力量,這對美國不利,因為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
 
 
特朗普 資料圖
 
  這種在公共衛生問題上的硬脫鉤幾乎肯定妨礙了美國政府最初對新冠肺炎的了解。
 
  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整個美國,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合作仍然至關重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衛生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萊斯比表示:“從抗擊目前疫情方麵講,美中關係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他說,因為中國已控製住了疫情,“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該怎麽做。他們是否在尋找不用疫苗就恢複正常生活的方法?保持社交距離對控製疫情很有效,中國在這方麵是怎麽做的?”
 
  中國現在向歐洲發送大批防護用品。美國醫生和護士現在需要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和體溫計。美國的關稅已經使這些物資更難采購,而更荒謬的是,眾議員吉姆·班克斯居然呼籲提高關稅以報複“中國病毒”。
 
  
3月12日,中國首批援助意大利抗疫專家組從上海出發 圖自央視新聞
 
  新冠病毒用蠻力澄清了兩個與特朗普世界觀直接相反的現實。首先,在一個相互聯係的世界中,加強全球合作通常能更好地保護普通美國人的安全。重創武漢的同一病毒現在正重創紐約。深化世界兩大超級大國的合作,是對這些巨大威脅的合乎邏輯的回應。在抗擊傳染病方麵,我們知道這種合作是有效的。
 
  新冠病毒暴露出的第二個現實是,當今全球化世界的知識和力量的平衡已經改變。2003年“非典”暴發時,美國是中國的老師。現在,美國醫生和科學家們迫切希望了解中國同行是如何在武漢擊敗冠狀病毒的。如果說美國的工廠是二戰期間的民主武器庫,那麽現在日益清楚的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當前,中國的工廠將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武器庫。
 
  作者彼得·貝納特(Peter Beinart)為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新聞學教授,喬恒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