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米蘭諾維奇談“曆史的終結”的終結和新世界秩序。他思路開闊見解獨特。第一個話題是中蘇近代經濟史對比。接下來Milanovic聊到,
- 64後鄧加速經改的反直覺和其巨大成功的不可預測(9:10)。最後米蘭諾維奇蓋棺定論鄧:盡管有很多背離馬克思主義的言行,如致富光榮,他仍是一個列寧主義者。鄧說的中國特色就是發財可以,幹政不行。
- 諷刺的是,前蘇聯早在1920s就有比鄧式經濟成功更優越的條件(13:15)。蘇聯尤其是烏克蘭,有大片肥沃的黒土地。如果允許私有經濟,不搞集體農莊,蘇聯農業能讓本國人民過富足的生活,還有大量節餘出口賺匯支持工業發展。但蘇共認為私有製和市場經濟是落後文化和生產方式,阻礙工業化的實現。他們強迫合作化以榨取農民的餘糧和畜產品,釀成了大饑荒,及以後長時間的農副產品短缺。這一套災難性的經濟政策被毛抄襲在中國複製。直到鄧主政之後,廢除公社,包產到戶,隻保留了土地名義上的公有。
- “曆史的終結”(福山意義下)的終結(16:15)。中美、俄歐脫鉤已經成了現實。由美國主導的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下的全球化經濟體係已經不複存在。
- 俄國經濟重心不可避免的東移(20:00)。
- 本世紀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世界曆史的影響可比肩工業革命(23:50),給國際地緣政治帶了了disruptive change。
- 米蘭諾維奇教授是研究分配不均,貧富極化的專家。後麵25分鍾左右是關於他這個研究領域的一些話題。
- The political west and US empire vs China (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