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對“黨史”不了解,真偽莫辨,不加評論,僅指出高教授講座中所引古史事例的錯誤。
《講座》中說,文革初,毛拉林彪“出山”,林“出山”後,毛派人送林《三國誌-郭嘉傳》和《宋書-範曄傳》讓林閱讀,借此“敲打”林。高教授認為,郭、範和林曆史軌跡相似。
郭嘉一直在曹操身邊,性質和如今的參謀(長)一樣,從未獨自掌軍、作戰,和林不是一回事。
最離譜的是範曄!高教授認為,範曄(《後漢書》作者)因擔任過(相當於現在)“國防部長”(尚書郎中),後因“謀反”被“滿門抄斬”和林彪命運相似。
其實,曆史上的範曄和林彪毫無共同之處!剖析如下:
1. 範曄的“尚書郎中”官位(隨檀道濟北伐時的官位,大概是處理文字一類的工作),隻是尚書曹司(屬尚書省和現代處相似)的長官、隻是中層官員(《木蘭辭》有雲:木蘭不用尚書郎),絕非高教授所說的“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2. 範曄“謀反”是指其參與擁立宋文帝(劉義隆)弟弟劉義康(高教授說成是宋文帝叔叔劉shu(音)康,曆史上沒有劉shu(音)康這個人)。
3. 範曄隻是本人被殺(被殺時,範母、妻、妾以及妹妹在刑場上向他告別),也不是高教授口中的“滿門抄斬”!
4. 範曄是典型的文人,著有《後漢書》,另有文章被收入《文選》;林彪除了那篇《再版前言》,還有其它什麽文章(報告,講話之類不算)。
高教授引用古史錯誤如此之多,說林彪和範曄命運相似,這怎能成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另外,在他的《文革》視頻上提到“紅色高棉”領袖們,有PhD學位;據我所知,他們留學法國不假,但無人得到過博士學位。豈能為證明自己觀點,信口開河?
作為博士生導師,高教授曆史知識之差,令我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