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Tsung-Dao Lee, 1926-2024)是一位傑出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他與楊振寧一樣,對現代物理學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關於他是否“更愛中國”的看法,主要源於他在後半生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發展所傾注的巨大心血和做出的實際貢獻。
李政道生平與主要成就
- 早年經曆:李政道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在抗日戰爭的影響下,他的學業曾斷斷續續。1945年,他輾轉到達昆明,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1946年赴美深造,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科學貢獻:
- 1956年,他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挑戰了當時物理學的基本假設,這一理論很快被實驗證明。
- 1957年,年僅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當時最年輕的諾獎得主之一。
- 他在粒子物理學、量子場論、統計力學等多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工作。
與中國的深厚淵源和特殊貢獻
許多人認為李政道更“愛國”或更心係中國,是因為他將自己後半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幫助中國發展基礎科學和培養人才上,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他與中國政府高層建立了直接溝通渠道,推動了多項重要舉措:
-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李政道積極推動中美兩國在高能物理領域的合作,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一大科學工程的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中國的相關研究走到了國際前沿。
- CUSPEA項目:他倡導並親自負責“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研究生項目”(CUSPEA),從1979年開始,選拔了大批優秀的中國物理學生赴美深造,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科技人才。他對每一輪學生的申請和生活都傾注了無數心血。
- 建立博士後製度:1983年,他建議中國建立博士後流動站製度,並促成該製度於1985年在全國正式推行,這對完善中國的人才培養體係至關重要。
- 創辦少年班:他積極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辦少年班,發掘和培養有天賦的青少年科學人才。
- 建立李政道研究所: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學正式成立,旨在建成世界頂級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他擔任名譽所長並持續關心研究所發展。
他曾說:“我平生最大的心願和安慰就是能夠為祖國做點有益的事情。” 李政道雖然是美國國籍,但他一生未曾放棄對祖國的深厚情感,通過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相比之下,楊振寧直到晚年才放棄美國國籍回國定居,這使得坊間有時會有兩人“誰更愛國”的比較和討論,但兩位科學家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