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過去不知道的父親的一段經曆。1995年老父親去世,沉睡了幾十年的往事,從他的遺作,從網絡,電視節目,一點一點開始慢慢複蘇,帶我走進一九四四。
1944年10月,抗戰勝利前夕黎明前的黑暗,運輸軍需物資極度緊缺。那年父親28歲,放棄了去美國實習的機會,任副領隊遠赴新疆邊陲葉城,接運國外援助的抗日物資。
17輛卡車43人的車隊從蘭州西北公路局出發,由甘肅星星峽入新疆,往返於迪化(今烏魯木齊)、疏附(今喀什)、葉城、於闐(今和田),1945年2月回到蘭州。

民國新疆地圖
出生入死127天,往返近萬裏,運回輪胎1000套。所謂的“杯水車薪”,為西北地區以及駐軍蘭州的八路軍十八集團軍,解決了燃眉之急。
接運途中車行之暇,父親一路堅持寫日記。根據日記整理的《新疆行紀》,計十萬字。
其中詳細的工作記錄,拎出來就是一部科考報告。寫得最多的,是曆盡九九八十一難的苦,鬥罷艱險又出發。穿插當地的社會曆史、風土民情,除了物產人口牛馬羊等等一堆數字,還有玄奘的路,香妃的墓,熙來攘往的大巴紮。難得天好,霞起“山色蒼赭”,夜靜“刁鬥無聲”。途中“隨手錄下”的文字可是講究,一點兒不含糊。
後來父親為了這件事不幸蒙冤三十年,1978年才得以平反。對此父親有詩作《落實》,“ 要為山河增勝色,老鬆加倍發青枝。”花甲父親百分之二百投入工作,16年奉獻,77歲才離開崗位。
在環境還不足夠寬鬆的年代,新疆衛視寧照宇敢為天下先,導演了紀錄片《駝工日記》,這條抗日大後方的萬裏風雲路不再鮮為人知。影片2004年播出,父親的畢業照以及日記手稿熠熠其中。

之後,央視各頻道也陸續有紀錄片肯定這段史實:包括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1頻道、9頻道、國際頻道《東方主戰場·第六集民族血脈、第七集大地堅韌》。2016年,科教頻道《金城蘭州》第五集。2021年,國際頻道,《中國新疆之曆史印記·第二集家國天下》。
八十年前,父親等五位“內地青年學子”,攜手西北同胞,於危難中挺身,
熱血西去邊疆,
生死抗日救亡。
大漠冰河險阻,
敢問路在何方。
回望那一條通往邊疆的西行路,父親的身影依舊在遠方,在凝視今日九州的陽光和平。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暨父親逝世三十周年
2019年初稿
2025年修改
———***———
注一:參考父親的日記、詩集、書刊,劉宗唐、寧照宇、鈕薇娜的文章(見百度穀歌)
注二:父親接運輪胎的日記有三個版本,其中《新疆行紀》最為全麵。
1,1948年,《接運日記》發表在《現代公路》雜誌1948年第1卷第4期。
2,1949年10月,《新疆行紀》,在《接運日記》基礎上修改,增補了前言、目錄、別紀、外篇,計十萬字,未曾出版。2008年收到三姐姐夫製作的CD。
3,1992年,《赴葉城轉運盟國軍援的經過》,應新疆文史辦公室約稿,載入《盟國軍援與新疆——新疆文史資料第24輯》(新疆人民出版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