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友們在談論草原歌曲和故事,勾起了深埋在我心底的往事。當年在內蒙古草原插隊當知青,見過兩位美麗的蒙古族女性。稱她們美麗,是因為在一位少年心目中留下的美好印象,很難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磨滅。
我16歲那年到內蒙古巴盟牧區插隊落戶,大隊知青點不遠處住著一位不到50歲年齡的寡居婦女名字叫娜仁。娜仁雖然一人獨居,但在生產隊裏有著極高的聲望。大隊裏多數人尊稱她為娜仁嬸子(蒙語),我們這些知青假裝大輩份,稱她為“娜仁嫂子”,我們覺得這樣叫她既親切又貼切。
娜仁的丈夫十幾年前病逝了,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三個子女十分出色,百裏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兩個兒子在內蒙軍區服役當軍官,女兒在內蒙軍區烏蘭牧騎(文工團)任職。娜仁的兒女們十分孝順母親,娜仁自己又全時出工勞動,生活寬裕。
娜仁嫂子的美麗是全方位的。我們在城裏從未見到過這樣端莊健康,美麗大氣的勞動婦女。她那心細入微,慷慨助人的性格更是征服了包括知青在內的所有人。
兒女們都不在她的身邊,娜仁嫂子對背井離鄉的知青更多了一份憐愛。連天大雪,娜仁嫂子給知青送來了整板的羊肉和大量燃材;發燒生病的女知青被接到嫂子的熱炕上養病;中秋佳節(蒙古族不過中秋節),娜仁嫂子默默地給知青送來香煙和奶酪,僅僅是為了減低我們的一份兒鄉愁。。曾有誰聽說過當地農牧民給知青送禮?
最震撼的是那年秋天,娜仁嫂子的女兒阿娜從軍區烏蘭牧騎回村子探親。阿娜回村的第一天,就宴請了村裏眾多長老人物,答謝鄉親們當年的培養之恩。阿娜的美貌在當地一直被傳的神乎其神,我們的幾個知青跑去探究,回來後讚不絕口。
幾天以後,娜仁嫂子來知青點告訴大家,女兒阿娜請全體知青明天到她家喝酒,一個也不能少!
對一名17歲的知青來說,那天晚上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評書藝術家劉蘭芳形容生活在沙漠草原的匈奴軍人是:多見牛羊少見美女,隻見風沙難見金銀。
28歲的阿娜大姐真的是美若天仙,親如家人,不可名狀。她不但請我們喝酒吃肉,一個人穿起演出時的蒙古服裝,載歌載舞地為我們8名知青祝酒。圍著房子外麵(不是蒙古包)的一堆篝火,她教我們用蒙古語唱一首蒙古歌曲“錫林河”。那首歌極具穿透力,三小段每段四五句歌詞,40年過去了,我現在仍然還可以精準地唱出第一段“錫林河”。
春來暑往,東方西方,每每聽到人們議論有關美麗女人的話題,這兩名女人的音容笑貌和那透徹心扉的蒙古長調就浮現眼前,揮之不去。
請欣賞蒙古語的愛情歌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